2、腔调——转型进行时(2)
反危机中的行政权力风光无限,公共项目钱财滚滚,而恰在这个时候,对公款乱花的质疑与愤慨隐藏了更多更大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否则财税收入的增加就会直接与的增加连接在一起了。公家的钱越多,就是从老百姓那移挪得越多,那么给老百姓的交代就应该更清晰,对掌握财务资源者的透明化监督就应更严格。
换个做法更亲民
一个政府部门单位有一位员工得了精神病,单位领导就对她老公说,带你老婆回家好好看病吧,待遇不变,什么时候病好了再来上班,当然该老公感恩戴德就按下不表了。同一个时候我读到一个媒体上报道某地警察因公殉职,上级单位领导去送了锦旗,也发了点慰问金,大致说了一番党和人民不会忘记某某同志之类的话。
这个时代的领导人对群众事情的反应我觉得要具备这样几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同理心,要能站在群众的角度去体会与想象,你可以只拍拍背,或者默默地握握手,说出几句体贴的家常话,而别整那些官面上的场面话;二是要能发出自然声,要用自然的语言说出寻常的话语,尤其是要能脱离官方的背景,让人觉得能讲出普通人说的话;三是要能轻车简从,在那么多人围着的情况下连领导人自己都表现得很僵硬,就别说那些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普通百姓了;四是要学会一点与各地人民互动的技巧与工具,哪怕是偶尔说句方言或者给普通民众发个问候信,都是现在这个社会中很实用的亲民途径。
今天,很多领导人都应意识到他们不只是业务领导人,他们更是真正的政治领导人,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尽量贴近社会各群体的政治需要,如何与各社会群体互动,如何与社会矛盾中的群体近距离地沟通。公共沟通与公共动员能力建设的迫切性从来就没有像现在这样突出。在以往的中国社会,中国人基本是生活在与领导人的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情况下,也甘于把政策大事看成是上面的事情。但是今天,信息的产生、分享与传播机制@大大改变了,尤其是年轻一代借助于网络以及他们的低权威主义价值观而在政治沟通上提出了新的需要,这个时候,我们那些老套的政治模式就不那么好使了。西方政治体制中借助于选举机制而迫使政治领导人与草根和基层互动,而我们今天的工作模式却很容易导致官僚体制内的管理者和领导人精英化与仪式化,从而远离了真正动员社会的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