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腔调——转型进行时(3)
模糊官文对百姓不利
阅读过毛选或者邓选的人,一个很强的感觉就是他们所说的话特别通俗,连老百姓都不难看懂。记得以前专门批评过党八股,如果按照的批评,我们现在看媒体或者一些政府领导人的发言,可以说完全符合的批评目标。也曾亲自撰写或者修改《人民日报》的社论,这些文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意思比较浅显易懂。也常引经据典,但这一点也不影响他把这些经典与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用更加通俗的方式表述出来。如果与时代相比,我们今天的某些领导人和官样文章离老百姓就要远得多。
前一阵我刚批评过医药改革方案让人难懂,事实上让人难懂本来是制度与官文的本质,但问题在于谁负责向老百姓解释,而且这样的解释是否与原来的文字具有同等效力。官文一般是由专门的秘书和“秀才”写出来的,他们一般熟悉官场规则,琢磨主管领导的口味,对于所针对的问题有来自机关选择角度的了解,所以官文本身就是官本位的,也就是说,官文是那些官们所熟悉的地盘里面的文字游戏,而不是老百姓喜闻乐见和容易明白的语言体系。同时,如果将官文改造成老百姓能够明白的话语,虽然有其价值,但却是一件需要投入很多而收益有限的事。这与直接选举政治中的语言规则不同,选举中的公共承诺要求能让一般人明白,而在间接选举体系中掌握的群体语言沟通技术可能并不能派上核心用场,因此只能算是一种边缘技能。此外,当官文模糊的时@候,对于掌握解释权者来说,最可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解释。在文字游戏规则中,如果法律明确规定模糊的文字应该尽量朝着对有权者不利而对无权者有利的方向选择,那么官文变成常人明白的文字就比较有可能实现了。
实际上,官文的难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官僚体系离人民的感受更远,同时,官僚文秘更加钟情格式,而不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思考问题,很多时候官僚文秘加圈子专家合作整出来的东西可以说让一般的精英都很头疼,更别说一般民众了。另外,可以这样说,现在的文秘的文字功夫也是越来越差,加上行政主官也不敢轻易脱稿演讲,所以,“低通俗度的秀才+闭门化的专家+小胆子的主官=莫名其妙的官文”。说实话,莫名其妙的官文足以让任何神奇变成或者等于腐朽。现有的公共管理体制虽然开始重视民意价值了,但是当它的表达方式成为难以明白的官文和难以忍受的官会时,一些有意义的政策精髓就在这种文山会海中流失,而在这些难以辨别高低的官样文章中,太多的政治南郭先生就必然会混迹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