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渡西进(2)

东渡西进(2)

幸运的话,汉人男子确实可以在平埔人中找到自己的新娘,洞房花烛,牵手一生。

那时,台湾少数民族大约还有65万人,但许多部落还是母系社会,家族产业通常由女人继承。汉人入赘后,渐渐改变了这种状况,渐渐将财产权掌管到自己手中。清朝廷就觉得有些不妥了,乾隆二年(1737年),下了禁令,阻止汉人擅自娶少数民族女子为妻。乾隆十七年(1752年),在少数民族部落边界,甚至还立起了“番界”石碑,不让汉人跨入少数民族的地界。立碑之外,又开沟筑起土堆,因为土堆外形如卧牛,故称土牛,而土堆旁则形成一条碍于行走的深沟,称为土牛沟。(土牛界线小注)

云林县虎尾镇惠来厝的有应公庙非常特别,它不是为了供奉哪位仙界神灵而建,而是专用来纪念那些单身汉人的。因为无田无妻无子又终生漂泊无着落,并且衫裤不整终日赤脚行走,于是这些人便有了一个奇怪的外号,叫“罗汉脚”。没有人统计得出台湾罗汉脚的准确数字,即使统计了,对他们而言也没有任何意义。少小离家,终生未娶,一辈子的情感都付与一块块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田地了,到头来却一无所有,其中的凄凉,不言自明。

那一时期,两股大规模的移民潮差不多同时出现,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东去的是台湾,西去的则是四川。

明末清初,战乱、瘟疫以及天灾交错侵袭之下的四川人稀地荒,使那块早在战国时期就拥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土地满目疮痍。康熙二十四年(1^H小说785年),也即施琅平台后的第二年,四川全省统计出来的人口仅有9万余人。这是个什么概念呢?2008年末四川常住人口是8138万,也就是说,那时的人口仅有现在的1/900。那么广阔肥沃的大片良田,却眼睁睁地抛荒置闲,连康熙皇帝也难免焦急了起来,他接连下诏书,下令从湖南、湖北、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这便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

四川是盆地,所以有握在掌心的踏实感,往四川迁移不仅可以举家带口,还可以得到丰厚的实惠,比如给牛具,给种子,给口粮,并获得户籍身份的保障。颇有几分书生气的首任台湾诸罗县知县季麒光上任后,见四下人烟荒蛮,一时兴起,觉得也应按四川例招民入台才是公平合理的,便上疏朝廷,却被断然否定了。原因无他,症结仍在于那片汪洋的海水,海水使台湾岛漂浮不定又诡秘可怖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过台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过台湾
上一章下一章

东渡西进(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