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号(4)

垦号(4)

占地5.72万平方米的林家花园,前后耗时40年,共花费50万两银子,所有的木材全部采用名贵的樟楠,并以重金聘来大陆名师巧匠参与设计建造。其风格以模仿当时著名的实业家、李鸿章的干儿子盛宣怀在苏州的“留园”为主,却又处处现体闽式建筑的情调特点,建成后将当时的板桥市占去大半,成为台湾首屈一指的园林庭院。(留园^H小说小注,留园景色图片)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就在吴沙开垦噶玛兰的前几个月,台湾发生了一起震动朝野的大事:一场武装起义席卷全岛。发动起义的是在彰化大里杙庄的林爽文。林爽文是福建漳州平和县人,平日里以耕田、赶车为生,另一个秘密身份则是台湾天地会北部首领。起义持续了一年零三个月,参与者达数十万人之众,最后以清朝廷派兵镇压、将林爽文捕获斩杀而告终。

如果时间往前推65年,早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时,在凤山县罗汉门放鸭为生的朱一贵也举行了一场同样规模浩大的起义,30多万人加入了起义大军中,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镇守各地的大清官员或逃或被杀,气势极大,以致“全台俱陷”。(朱一贵小注)

将这两起起义放在一起比较,会发现许多相似之处:都一呼百应,都将矛头直指贪官污吏,最后都被镇压,两个起义首领都被押解北京,都在遭受一番酷刑后死去。

赤崁楼前一字排开的9块石碑,是林爽义起义平息之后,清朝廷下令篆刻的纪功碑:“御制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序”、“御制福康安奏报生擒庄大田纪事语”、“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纪事语”、“命于台湾建福康安等功臣生祠,诗以志事”……浩浩荡荡,可谓竭尽铺陈。有意思的是,纪功碑本来共10面,并雕刻了10只驮碑赑屃作为底座。这些东西在福建制作完成后,越洋运来台南,不料在上岸时却有一只赑屃不慎落入海中,一时无法寻觅。按计划,这10面纪功碑有9面立于赤崁楼前,另一面则打算运往嘉义县。嘉义县即原先的诸罗县,在清军与林爽文的作战中,诸罗县百姓鼎力协助,颇令朝廷欢心,清政府于是下诏,将“诸罗县”改称为“嘉义县”,以示褒奖,再赐一面纪功碑。碑有了,驮碑的赑屃却不见,只好由福建的工匠再火速赶制一只运去。而那只落海的石赑屃,本以为已经永远葬身海底,不料过了100多年,沧海桑田,这一片海域已经变成为内陆鱼场,1911年,当地百姓开挖渔场,竟然找到这只赑,一时轰动,便毕恭毕敬地供在保安宫,奉为白莲圣母,旺盛的香火延续至今。(图片御制剿灭台湾逆贼生擒林爽文记事语之满(汉)文碑2)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过台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过台湾
上一章下一章

垦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