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补气也需从天地借..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补气也需从天地借..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补气也需从天地借力

+激情小说“人得天气而生,禀地气而长”。所谓“天气”,就是我们呼吸的大自然的清气;“地气”则是从饮食中得来的。我们补气自然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如此,便可借天地之力了!

人活着,无非就是为了一口气。这口气是怎么来的呢?中医认为它来于自然之气。《素问-宝命全形论》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何谓“天地之气”?《黄帝内经》对此有进一步的解释:“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古人认为,天就是“气之清轻者”上浮而成,而地就是“气之浊者”下降凝聚而成。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地面水汽蒸腾,化为云。云为天气,因为它是清轻的。当它里面的水汽越来越大,变得重浊时,就会化为雨落到地面上,这时就成为地气,如此循环往复。所以说“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人体也是与此相对应的。“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中医认为人有九窍,眼、耳、口、鼻这七窍位于头部,所以称为“上窍”或“清窍”。另外还有两窍,就是前后二阴,称为“下窍”或“浊窍”。“清阳”和“浊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种是呼吸,也就是我们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即所谓的天气;另一种是饮食,也就是地气化生而来。

中医讲,“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什么是“嗌”呢?清代名医袁仁贤对其的解释是“嗌者,口内总机关,统咽喉言也”。可见,“嗌”就是我们所说的咽喉。咽喉是进食的通道,张景岳认为“地气,浊气也,谓饮食之气”。所以我们进食也是在吸纳地气。

吃下去的食物经过胃肠的消化,一部分转化为水谷精微,这种精微之气叫做清阳。清阳以上升为顺,所以它可以濡养人的脏腑肌肉,包括面部孔窍。剩下的消化不了的食物残渣则成为糟粕,这就是浊阴,它是以下降为顺的,并通过前后二阴,以大便、小便的形成排出体外。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之气因为其清,所以可以走到肌肉组织比较细微的地方,比如人的体表毫毛;凝重的则会走到人的脏腑中。“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清阳之气有发散作用,所以可以濡养四肢;比较沉浊的气则是往内收,归于六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男人养精女人养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男人养精女人养血
上一章下一章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补气也需从天地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