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却说王钦若根本就没有什么本事,他每天都准备很多奏章。看宋真宗的心情和喜好,拿出不同的奏章,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

枢密副使马知节看不惯王钦若,于是他等王钦若拿出奏章之后,退回去之时,戏谑的说:“王大人,怎么不把所有的奏章都拿出来?”

王钦若当即大声否认,说王知节诽谤,王知节要求搜身,可是王钦若哪里敢同意,就是不愿意被搜身。最后还是宋真宗把二人都训斥了一顿,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

自此二人在朝堂之上总是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于是宋真宗各打五十大板,把二人都给撤了。把王旦贬到枢密院,王知节则贬为彰德军节度使留后。可是他很快就想起王钦若的好,未几就把他升为枢密使。

没多久王旦病逝。

宋真宗立长子受益为太子,改名赵祯。王钦若的相位彻底稳定下来了,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曾经得罪自己的人全都贬出了汴京。同时开始继续造谣惑众,都是什么祥瑞之类的东西。

天禧三年,永兴军巡检朱能勾结内侍周怀政,在乾祐山上制造天书败露。寇准把证据送到了汴京,渝德鲁道宗和河阳军知州孙奭同时上疏,要斩朱能。可是宋真宗只是把二人的奏章全都收了起来,没有斩杀朱能。

因为他知道所有的祥瑞都是制造出来的,根本就禁不起勘察。他的心中不由的想起了王钦若,还是他办事让人放心,造了十几年的祥瑞与然没让人发现,看来还是有些真本事的。王钦若要是知道宋真宗此刻的想法,必定会大喜过望。

宋真宗因为多年的求神拜佛,又在女人身上耗尽了元气,已经垂垂老矣。他看到了寇准送来的证据。想到了寇准,他要为太子铺路,因此就让寇准会京。可是寇准的门人建议寇准到了汴京,自己要求到地方,不要留在汴京。

可是寇准自视甚高,根本就不同意。寇准到了汴京之后,就被加封为枢密使。

俗话说:常在井边走哪有不湿鞋。没过多久,王钦若造祥瑞的事情终于败露了,举国哗然。迫于无奈,宋真宗只好撤了王钦若。任命寇准为相,丁谓为参政知事。这是寇准的第三次登上相位。

丁谓虽然号称五鬼之一,可是他比王钦若等人谨慎,加上本身也有才学,因此寇准还是挺看重他的。只是寇准做事太过随心所欲,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粒饭。正好丁谓坐在他的身边,就伸手把他胡须上的饭粒拨掉了。

寇准当即讽刺道:“参政大人就只能帮人擦胡须吗?”

丁谓当时的脸色就变了数变,最终还是忍住了。至此,丁谓就经常在宋真宗的面前贬低寇准。

数月之后,宋真宗加封寇准和向敏中为右仆射。寇准素来豪爽,因此上门祝贺的人很多,可是向敏中不喜欢结交人,因此在家中闭门谢客。丁谓拿此二人在宋真宗面前相比,可是宋真宗非常了解寇准的为人,根本就没在意,丁谓的心中很是郁闷。

天禧四年,宋真宗换了眼疾,看不见东西了,朝中的大事都托付给皇后刘氏。可是寇准很是担忧着一点,认为女人干政不妥当,就跟真宗商量让太子监国。其实太子刘祯今年才十一岁,说是他监国,只不过是为了不让刘氏干政罢了。

宋真宗当即表示同意,并吩咐寇准去做,可是寇准办事一向大大咧咧的,心中根本就存不住话,一次喝了几杯酒就当众说了出来。..其余的人听了倒也没什么。毕竟已经立了太子,让他监国也没什么不好。

可是一直怀恨在心的丁谓却是认为抓住了机会,禀告给皇后刘氏,已经把自己当做是第二个武则天的刘氏,听了心中大为憎恨,当即下诏罢了寇准的相位,改授太子太傅,莱国公。同时任命李迪,丁谓为平章事。

皇后之所以能够下诏书,是因为玉玺在她的手中。这件事情一直瞒着宋真宗。宋真宗唯恐自己的病好不了了,就跟太监周怀政说起太子监国的事情。周怀政出宫找到寇准,共商太子监国的事,可是寇准却是不敢了。因为这件事要是败露了,是要株连九族的。

周怀政一个太监,当然不怕,可是寇准却是上有老下有小,他虽然很心动,可是最后还是没有跟周怀政合伙。

没几日,寇准得知周怀政被抓住了,寇准心中很是惊恐,唯恐祸及家人。可是他后来听说周怀政一个人把此事扛了下来,没有连累任何人,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虽然如此,可是一直记着寇准挡住羞辱他的丁谓可是想趁此除掉寇准。

可是问案的是枢密副使曹玮,他是曹彬的儿子,还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迅速审问周怀政,并当时就结案,致使丁谓没有任何办法。心中很是可惜。奏报刘皇后,准备兴大狱,杀掉那些反对后宫干政的大臣。

可是事情偏偏不往他们想的方向发展,这时宋真宗的病情已经有所好转,开始上朝处理国事了。可是刘皇后还不死心,在宋真宗面前诋毁太子。全然忘记了,当初如果不是她宫内的宫女李氏生下太子,她怎么会如愿以偿当上皇后。

宋真宗在皇后的怂恿之下,准备废太子,可是他就刘祯一个儿子,要是废掉的话,他自己的儿子就当不上皇帝了。可是这个时候,他已经忘记了这一点。于是就才朝堂之上,讨论此事。

李迪启奏道:“陛下有几个儿子,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臣愿意拿人头担保,太子不会这么做的。”

宋真宗这才想起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他不由得想起皇后急不可耐的样子,心中有些生气。他这一生气不要紧,可是眼睛却又是看不见了。

刘皇后见机会来了,当即跟丁谓一起合谋,除掉寇准。可是这样随便杀掉一个大臣,刘氏和丁谓都不敢。想做武则天却没有武则天的魄力。只好把寇准的官职一贬再贬,开始的时候是太常卿,相州知府,后来是道州司马。

就在刘皇后和丁谓弹冠相庆的时候,宋真宗的病居然好了。二人心中当即惴惴不安。

宋真宗上朝的第一天,居然没看到寇准,很是奇怪,就出口询问。这个时候所有大臣都面面相觑,丁谓更是不敢抬头。最后还是李迪据实相告,说是被皇后贬为了道州司马。宋真宗听了心中默然,可是他没有下旨把寇准调回来。

丁谓见皇上没有责问的意思,心中大定。可是李迪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跟丁谓不是一路人。因此被丁谓视为眼中钉。可是李迪跟他同为宰相,他拿李迪也没有任何办法。可是李迪却是耿直的有些过了。

他愤然上疏道:丁谓罔上弄权,勾结林特,钱惟演,曹利用、冯拯等人,寇准刚直,却被他们陷害,臣不愿跟这些人同朝为官。

宋真宗听了心中大怒,李迪这是全盘否定他的用人的能力,当即下旨贬李迪为郓州知州,同时贬丁谓为河南知府。可是丁谓不甘心,亲自前去找宋真宗哭诉,说自己多么的忠心,多么的善解人意,愿意留在汴京听候差遣云云。

没想到宋真宗真的被丁谓说动了,当即让刘筠修改诏书,可是刘筠以皇帝金口玉言为由就是不愿意。丁谓只好找来翰林学士晏殊重新拟定诏书,恢复自己的相位。刘筠见到这一幕,有些寒心,当即申请调出京城。宋真宗满足了他的要求,命他为庐州知府。

下面是史书上对几个人的记载:

钱惟演[1](977?—1034),字希圣,钱塘(今浙江人。吴越忠懿(王钱俶(c第十四子。少时好学,曾赋《远出》诗,有“高为天一柱,秀作海山峰”句。太平兴国三年(9,随父降宋,任右屯卫将军。真宗时,招入学士院。在朝会上,以笏起草诏令,迅即而就,甚得真宗赞赏。咸平初,任太仆少卿,进《咸平圣政录》。因博学能文辞,景德中,入直秘阁,修《册府元龟》,并与杨亿分纂部门序,常在编书余暇与杨亿、刘筠等人唱酬。大中祥符八年(10为翰林学士。仁宗时,拜枢密使。初附丁谓,排斥寇准,及丁谓将得罪,又挤谓自解。明道初降为崇信军节度使。历官工部尚书等。真宗朝历任直秘阁、知制诰、翰林学士、枢密副使等职。仁宗即位,为枢密使,以同平章事(的头衔出任许(今河南、陈(今河南等州。

刘筠(971~1031),字子仪,大名(今属河北)人。真宗咸平元年(998)进士(《郡斋读书志》卷19)。授馆陶尉。五年,入为大理评事、秘阁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53)。景德元年(1004),为大名府观察判官。与修《册府元龟》,书成,转左正言、直史馆。大中祥符7年(1014),迁右司谏、知制诰(同上书卷83),加史馆修撰。出知邓州,徙陈州。还,知贡举,迁尚书兵部员外郎。天禧中为翰林学士。五年(1021),以右谏议大夫知庐州(同上书卷97)。乾兴元年(1022),迁给事中,复召为翰林学士。逾月,拜御史中丞(同上书卷99)。仁宗天圣2年(1024),进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知颍州(同上书卷102)。4年,为翰林学士承旨、权判都省(同上书卷105)。六年,以龙图阁直学士再知庐州。九年卒(同上书卷106),年61。谥文恭。有表奏直斋书录解题卷305有传。

刘筠诗,今存收诗72首,多不见於影印明宛珠堂本为底本,录本为底本,并以前者为主,凡有重出则删后者,2书异文酌出校记。又从等辑得诗22首,合编为3卷。

刘筠诗,今存收诗72首,多不见於影印明宛珠堂本为底本,录本为底本,并以前者为主,凡有重出则删后者,二书异文酌出校记。又从等辑得诗22首,合编为3卷。

宋真宗颁下诏书:以后的军国大事全部由太子和宰辅,枢密院一起处理。可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能够处理什么军国大事。现在的枢密院和宰相都是丁谓的朋党。就连那个钱惟演也都只是一个趋炎附势之辈,他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当初把刘皇后带到汴京的那个银匠刘美。以求跟刘皇后搭上关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宋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宋史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九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