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这就是命(5)

第二百二十五章这就是命(5)

分兵突围的办法还是避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因为毕竟还是有些大兵逃回了边塞。

李陵兵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长安。

李陵肯定是战死了。

为了证实这个想法,刘彻特别邀请了李陵的家人前来做客,并请相术大师来看一看。

从家属的脸上的能看出一个人的死亡征兆,这是中国相术的一种理论。

但是,大师的结论却出乎刘彻的意料:无丧色。也就是说家里没人死亡。

不久,李陵投降的消息就传到了长安。

刘彻很生气,立即把李陵的家属收押,还找来了陈步乐责问,你小子不是说李陵就等打胜仗吗?你看现在是怎么啦?你敢欺君?

陈步乐确实敢欺君,欺君的方式是对刘彻的问题保持沉默,手段是自杀。

刘彻立即召开了会议,议题是:讨论李陵问题。

大伙儿意见很一致:李陵有罪。唯独一个人站起来大声给李陵辩护。

李陵素有国士之风,以五千抵抗八万,杀敌无数,弓箭都用完了,这堪称名将风范。如今,投降匈奴,只不过是留下性命,以图将来再报答陛下啊。

此人官居太史令,名叫司马迁。

刘彻脸色铁青。

自从霍去病卫青去世以后,大汉帝国的军事人才公孙贺,公孙敖,路博德,韩说等太老了,而上官桀,赵充国,李陵等都太年轻,刘彻缺的就是新的军事接班人。西域一战,李广利也算是立下了大功,而且又是李夫人的哥哥,当然是最理想的人选。

但是,一年前李广利帅三万大军征讨匈奴无功而返,多少有点令刘彻失望。

司马迁分明是借替李陵辩护之际,讽刺李广利无功。

刘彻立即就把司马迁定成了反党反革命。

于是,司马迁案件的审理工作就交给了廷尉,名叫杜周。

每次提到这个人我都忍不住要大喊:呸!

杜周,南阳杜衍(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开始跟南阳太守义纵混事,后来被义纵推荐给了张汤。

如果说能有一个人能令张汤含笑九泉的话,那肯定非杜周莫属。

这哥们完全继承了张汤的衣钵,具体来讲就是:一切按老板的意见办,所有法律都是为老板服务的。

所以,他当廷尉期间,每年需要办的案件就有一千多起,每一起案件所牵连的人数,大的案件达到数百人,小的案件也有数十人。办案奔跑的路程,近者数百里,远者数千里。案件既多,狱吏无法一一地详细审问,只得按照所告事实引用法令条文判罪,有不服的,便采取严刑拷打、逼取供状的办法来定案。

但是,他有两个特长连张汤也自叹不如,一,监狱人满为患,狱吏扩充到十万多人;二,家产累巨万金。

撞到这么一个主,算是司马迁倒霉。

杜周当然不会客气,立即上刑。司马迁宁死不招。

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

一年后,传说李陵带兵攻打汉军。刘彻毫不客气的就砍了他全家。司马迁被判死刑。

死就死吧,“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但是,他心中却有个声音在呐喊:我不能死。因为他有项重大的使命没有完成,那就是《史记》。

倾其所有,司马迁总算保住了性命,但他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腐刑。

面对如此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柔肠百结,“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然而“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呜呼,悲哉!壮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风烟大汉四百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风烟大汉四百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五章这就是命(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