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偷师学艺上海滩
尽管父亲、伯父都在戏院逐渐走红了,但爷爷依然不希望他们去学戏,也不给他们安排正式的师父。奇怪得很,像我伯父和父亲他们创下这么大名声,演艺事业已经开山立派了,可是说起他们的“师承”,却只能老实说:他们根本没有正式拜过谁为师父,不要说有名的角儿,就是一般名气的师父都没有。但平心而论,上海滩上大大小小的角儿,却都有可能是他们的“师父”,因为,他们就是通过在台下看人家的戏,“偷偷地”将各家绝活学到了手!“偷艺”,这在旧时代可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可是,伯父和父亲,却并不是在别人教徒弟的时候偷听偷看,而是在人家公开演出的时候去大大方方观看,这可就没有人管得着了。不光是管不着,知道的,还得竖起大拇指,赞一声“了不起!”本来么,来看戏的人成千上万,怎么就他们这哥儿俩“偷”到了人家的绝技?那是人家本事啊。其实,开始的时候,父亲还是偷偷地找到戏班里的著名武生吴月楼,想拜师学艺。吴月楼起初不答应,后来被缠得没办法,就让父亲做下腰试试看。下腰是武戏最基本的动作,就是把头和上身向后仰,让身体成为拱形。此时吴月楼就托住父亲的腰,双腿顶住父亲的两个膝盖,把身子往后拗下去,拗下去……父亲只觉得骨头“格格”响,痛得他泪如雨下。但父亲还是一声不吭地忍受着。下腰做完后,父亲满心欢喜,以为吴老师肯定会收留他了。没想到吴老师说:“你的腰是‘双腰’,比别人的单腰硬得多。你是不适合练功不适合演戏的,算了吧!”面对这无情的宣判,父亲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当场哭了出来。可以说,吴老师此时已经宣布了:“你不是学戏的这块料。”怎么办,练还是不练?父亲、伯父一起商量了好一阵子,最后两人一致决定:既然你不教我,我就偷偷地学。于是,当剧团的三位武生在教学徒练功的时候,他们就在旁边看。幸好他们是“自己人”,看练功还是可以的。他们看完了,就自己没日没夜地练。没想到最后他们比那三位正式徒弟进步还要快。吴老师在感慨之余道出了不愿意教父亲、伯父的真实原因:因为他们是班主的孩子,未得班主点头,不敢轻举妄动,否则万一折个胳膊伤个腿,就无法交代了,我父亲并非真的不是演戏的料。虽然父亲学戏练功都是自找的,但奶奶心疼父亲练功吃苦,于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把他的练功带拿走,藏了起来。这些善意的阻挠反而更加激起了父亲的好胜心:“你不让我练,我偏要练。”而伯父则非常支持父亲练功,他把自己的练功带拿出来,两人轮流使用。因为祖父并不太反对伯父学戏,伯父就专门请了山东武术师傅来教武术,偷偷地让父亲一起来学。后来父亲还结识了戏院对面一家五金店老板的儿子。那人是个痴迷的票友,他与父亲相见恨晚,经常一起看戏,同时结识更多的小票友。小票友们经常聚集在一起学戏,在与小票友的切磋过程中,父亲也渐渐学会了宝剑出鞘入鞘、飞叉等传统戏曲绝活。更多的时候,父亲还是与伯父一起去学戏。有一段时间,伯父经常带父亲去看京戏《西游记》,而盖叫天之子张翼鹏的孙悟空造型让父亲最为倾倒。父亲渐渐地萌发了要学猴戏演孙悟空的念头。因为祖父母不愿意让父亲学戏,几乎不给他登台的机会,所以在接下来的六七年时间里,父亲先后只有三次登台客串的机会。不过,对于真正执着自信的天才来说,三次机会已经太多了!在这段时间里,父亲先后在《苦命女》、《桃花恨》、《狸猫换太子》等戏里演配角。他在台上恰到好处地即兴发挥,还使出了平时偷练来的看家绝活,让人耳目一新。他的出色表演征服了观众,征服了行家,也征服了父母,从此得以真正步入舞台。“六龄童”的名字终于挂到了老闸大戏院的门口了,同时还挂了一个“文武唱做二面”,二面就是二丑(身份比小丑高、性格却比小丑坏的一种角色),在当时都很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