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设计内容(4)

问卷设计内容(4)

□先问为后面的问题所必需的信息如首先取得诸如家庭成员姓名之类的信息,这有助于使受访者动脑筋回忆涉及家庭其他成员的问题。□按逻辑次序排列问题一般人大体是按某种常见的顺序,如时间顺序,安排其对问题的回答的。因此,研究人员在设计一份问卷时应遵循这一做法。不言而喻,当问卷问受访者的就职史时,如按时间先后答,即或从第一个职业到目前的职业,或从目前的职业追溯到第一个职业,受访者便会感到容易回答。问卷不应先问第二个职业,接着问第五个职业,然后又问第四个职业。除时间顺序外,大多数问卷有某种构成或“参考框架”,一般根据所研究的题目而定。在一个特定的问卷中,常有几个参考分框架。比如,一个参考框架可以是职业史,另一个是婚姻史,再一个是孩子们的出生年月日,又一个是避孕法,所有这些都可用在同一个生育调查中。一般而论,最好先处理完一个参考框架,再处理下一个。例如,先问完所有关于受访者职业的问题,然后再转而问关于避孕法的问题。如果有人先向受访者问第一个职业,接着问一个性问题,然后再回头问第二个职业,那么,受访者的注意力和思维序列就可能遭到破坏。□避免建立反应倾向刚才论及的规则主张建立一个诸如时间顺序之类的逻辑次序,并主张慎防问题或参考框架之混乱,慎防从一个参考框架陡然跳到另一个。然而这并不是一条不可能变通的硬性规则;任何时候,只要研究人员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逻辑次序或就同一问题问许多连续的问题时,就可能建立一个反应倾向。“反应倾向”就是以特定的方法,不管问题的内容或正确的答案如何就来回答各项问题的倾向。前面已提到过的“社会赞许性”就是一个反应倾向,它赞同社会所愿望和由规范所支持的说法。这种反应倾向通过问题措辞比通过问题次序更易得到纠正。另一个主要通过问题措辞加以纠正的反应倾向是“默认”,这是个回答“是”而不是回答“不是”、回答“同意”而不是回答“不同意”的倾向。还有一个通过问题措辞加以纠正的反应倾向是“喜欢强烈的表述而不喜欢温和的或踌躇的表述”。另一些反应倾向则可能由问题次序引起。例如,有一种倾向是完全可能的,即当问到从第一个到目前为止的每一个职业收入时,受访者会挨个儿提高后来每一个职业的收入数,而不管实际上收入是否真的提高了。如果在一次试访中就怀疑或看出问题次序引起了反应倾向,那么研究人员除改变次序外就别无他途了。他可使问题次序随机化,或者使问题“和/或”回答的形式题有所不同。这样做的缺点是:受访者的思维序列可能被打断。他可能被弄糊涂了,因为他必须从一种形式转到另一种形式,而且需要标上多得多的回答选项。不过,如果反应倾向能加以打破,则这样做是值得的。将问题形式和次序混合起来的另一个优点是形式的多样化可使问卷不那么使受访者厌烦,从而有助于使之把表答完。□将可信度检验问题分成对成对的问题——肯定/否定,常用于检验可信度。例如,我们可在问卷的一处问“因工作关系收取一定礼物应该绝对禁止(同意/不同意)”,而在后面一点的地方问“因工作关系收取一定礼物应该可以允许(同意/不同意)”。如果问题由于含糊不清或某种其他原因而不可信,受访者就会对两个问题都不同意或都同意(上面提到过的默认反应倾向可能导致对两个问题都同意)。使用这种问题配对法,不会解决默认反应倾向的问题,但会使研究人员发现不可信的问题,并从这个受访者或整个样本的资料分析中把这个问题去掉。显然,人们不会将这样的两个问题成对地放在一起,因为如果那样做,所有的受访者最终都会明白,他们的回答必须是前后一致的(这样才可不显得“愚蠢”),因而使用重复问题的初衷就会化为乌有。而且,如果这种对很多,就不应该先后排列有序,例如,不应总把肯定的形式放在前面,第一个问题的选择就应该是随机的。即使问题被分散列在问卷中,它们也常会被发现,尤其如果有许多这样的对,或者如果受访者已答过很多问卷,事先已知道会有这种“肯定/否定”的对。被受访者发觉有对是不好的,因此只要有可能就应予以避免,理由至少有三:(1)受访者会故意对两个问题都作前后一致的回答,从而目的不能达到。(2)受访者为了查看自己是如何回答对中的前一个问题的,从而花过多时间回头翻看问卷。这可能使他感到为难,以致还没有答完问卷就不耐烦答了。(3)对于把问题分成对,访问员可能理解为那是存心抓他作弊的把柄的诡计。□按照回答的需要安排量度项目问卷中有若干问题是量度项目,这是很常见的。研究人员必须决定是将量度项目集中成为一组,还是将它们分开。如果能将它们编成一组,研究人员就可用例如“同意/不同意”作为整个组的题目,而不必重复每个问题的回答选项。如果非量度项目也有相同的回答选项,那也没有问题。主张将量度项目分散的主要理由之一是,如果它们全被列在一起,受访者就会寻求一个回答的形式,或会猜测所测量的是什么,并据之作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零点调查――民意测验的方法与经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零点调查――民意测验的方法与经验
上一章下一章

问卷设计内容(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