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方法之四:婷儿怎样实现“自主发展”?

基本方法之四:婷儿怎样实现“自主发展”?

“自主发展”是近年来才在中国教育界热起来的词儿。我们过去的说法是:“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各方面的自觉性、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再坚持一下,争取最后的胜利……”这些人们更熟悉的说法,强调的都是孩子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正是自主发展的内涵。婷儿在这种思路的培养下,很早就形成了积极进取的性格特征,能适应,有理想,爱创新,表现出很强的自主发展能力。对此,婷儿有一个诙谐的比喻:“我这个系统能够自动升级。”我们认为,自主发展需要一套向前驱动的能力,这种超越原始本能的综合能力,是后天逐步形成的。在0—18岁期间,如果父母有意识地推动孩子往自主发展的方向走,孩子就能较早获得主动适应与发展的能力。为了让婷儿早日成为自动前进的人,我们有意推动婷儿“由生活自理向人生自立发展;由积极自学向自强不息发展”。归纳起来,我们主要从5个方面完成了“由推动到自动”的转变:1.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学会自我管理;2.养成专注敏捷的习惯,学会高效思维;3.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理性判断;4.养成主动求学的习惯,学会规划人生;5.养成定期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促进。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供读者参考。自主发展之一: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学会自我管理孩子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学会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让孩子自觉自愿地遵守社会规范,我们的办法是,从小就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培养主人翁意识。从3岁到16岁,我们一直在用和婷儿约定规则的方式管理她的日常生活。孩子处于“心中有数、说话算话”的状态,就容易学会自我管理,并养成“知行合一”的好习惯。如果没有遵守约定的习惯,什么计划都不能完成,自我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孩子光说不练,自主发展也就成了一句空话。A:首先学会和父母约定规则,并遵守自己与父母的约定。我们与婷儿的这种约定最初都带有游戏色彩,并伴随着大人的鼓励和肯定,实行起来孩子觉得有趣,也愿意遵守。比如说,婷儿3岁的时候曾和妈妈约定,如果她没用普通话回应说普通话的人(或没用四川话回应说四川话的人),就请妈妈用“嗯”的办法来提醒她。因为这是婷儿自己想出来的办法,用起来总是很灵。婷儿12岁以前,主要是大人把对她的要求告诉她,在讲清为什么要如此的道理之后,让她和大人一起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比如说,我们要求婷儿:“作业有错必须当天主动订正,做不到就要扣减看电视动画片的时间。”理由嘛,就像工程没搞完就领不到工钱一样啊,学生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当然要影响到自己的享受哦。婷儿认为我们说得对,大家便开始商量实施细则。经过讨论,婷儿和我们约定:如果当天发下来的作业本上有错,主动订正了就可以正常享受看半小时动画片的权利;如果没有主动订正,就每道错题扣减几分钟;如果当天作业全对,则可奖励若干分钟,并可以存起来以后使用。在实施过程中,以婷儿自我约束为主,父母负责检查督促。遇到孩子管不住自己的时候,父母就提醒她:“我们约好了的,你得说话算话,如果你说话不算话,那我们也可以说话不算话,比如说,不搞体罚也可以变成搞体罚;做得好有奖也可以变成做好了也罚……”孩子当然不希望这样,便会加大自我约束的力度。B:学会遵守自己与自己的约定。自己许的愿、下的决心、定的计划等,都是自己与自己的约定。从8岁开始,婷儿每个周末都要排一张时间表,自己统筹安排那一天半时间的学习、玩耍和家务劳动(她读小学时,中国还没实行大周末,周六上午还要上课)。有时候忘了排时间表就干起来了,我们便会提醒她一声。由于有遵守约定的习惯,婷儿的计划总是执行得很好,平时也表现得不错,惩罚措施基本成了一种象征——有威慑力,但很少需要实施。在小学毕业前,婷儿早已养成了说话算话的好习惯,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已经十分明显,很容易就适应了初中住校生活。C:父母与孩子的约定要合理,即“只针对态度和行为,不针对成效和结果”。孩子力所能及的约定就是合理的约定。例如,要求3岁的孩子“洗手要搓出白色的泡沫”是合理的;要求3岁的孩子不把牛奶洒出杯子则是不合理的。合理的约定容易遵守,不合理的约定只会制造矛盾。那些要求孩子必须考到第几名、多少分、那所学校的约定,最不合理,极不现实,容易把父母和孩子都逼进死胡同,甚至逼上真正的死路——中国和日本都不乏这样的报道啊!为了避免发生为名次和分数而自杀的悲剧,我们很早就和婷儿约定好:平时要努力,考试允许得0分。在青春逆反期,需要一些特殊的过渡性质的约定。婷儿初二的时候逆反心理最强烈,我们和婷儿互相约定的内容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主要用来明确亲子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保持沟通,减少磨擦。比如说,我们用对同事的模式对待婷儿,婷儿用对老师的模式对待父母,大家都从行动上而不止是口头上做到互相尊重。又比如说,逆反期的孩子都不爱听父母唠叨,如果父母说起来没完,徒惹孩子厌烦,该听的也听不进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主动和婷儿约定:“父母每次和你谈话保证不超过10分钟,在10分钟之内,你要态度礼貌地听父母说话。10分钟一到,你有权利说:‘对不起,10分钟已经到了。’然后转身就走。”这个写成卡片的家庭契约迫使我们事先考虑好谈话的时机和方式,加上对婷儿的反应心理预期较低,不会在谈话中为孩子听不听得进而影响情绪。我们遵守这个约定使婷儿感受到了父母对她的真心尊重,反而更愿意主动征求我们意见,婷儿的自我管理也因此而更加有效。自主发展之二:养成专注敏捷的习惯,学会高效思维高效思维能力也是自主发展必需的能力。我们把思维能力细分为“输入(指主动吸取)、处理、输出”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我们所说的“高效思维”,指的是“在准确的基础上,迅速输入,正确处理,有效输出”。这三条都需要聚精会神才容易做到。高效思维最初可从“聚精会神地听”做起。因为人类最早发育的输入通道是听觉,最容易出错的输入通道也是听觉。把认真倾听作为提高思维准确性的突破口,可以“早开始,常进行,易见效”。比如说,教幼儿凝视说话人的眼睛,可以帮助孩子认真倾听。经常请孩子在父母之间传口信,也可提高孩子认真倾听的水平。如果听人讲话(或上课听讲)爱走神,也可一边凝视说话人的眼睛,一边在心里猜测“下句话会说啥?”诱使自己认真倾听……这些都是从小到大随时可做的训练。随着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还可进行更多的思维训练。例如:A:培养接受能力,追求“迅速而准确”。在信息输入环节,我们做过五个方面的训练:⑴养成对新信息的敏感性——从幼儿园到小学,我们说到关键性的新词,马上请婷儿重复三遍,要求她遇到不懂的东西一定要问,而不是混过去。⑵增强专注程度和对细节的敏感性——通过两三个人比赛的方法来进行,如在两幅基本相同的画中找不同;看完一段有趣的文字(笑话、连环画的情节说明、寓言……)马上复述内容等。⑶增强输入的意愿——通过讲故事和让孩子亲身体验来进行,让孩子了解善于吸取他人经验的好处。⑷提高选择信息的能力——要求孩子“不当吸臭剂,要做采蜜蜂”。凡是遇到妨碍发展的信息,父母要及时讲清道理,指出危害,促使孩子蔑视和排斥这类信息,如:攀比享受、玩物丧志、厌学作弊、歪门邪道等等,把心思用到正道上。⑸增强抗干扰能力——既要靠平时培养意志力,还要教给孩子心理暗示的方法和沟通技巧。比如说,在噪音大干扰多的环境里做作业时,我们教婷儿反复在心里说:“让他们吵吧,我照样能专心学习……”直到自己坚信不移;在辩论性的谈话中,我们约定要及时复述对方的论点,请对方确认,这种排除错误信息的技巧,可以大大减少误会,提高谈话的效率……如此种种,都可帮孩子提高输入的速度和效率。B:培养思考能力,追求“客观而清晰”。在信息处理环节,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训练:⑴不带情绪,准确理解——通过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他人(尤其是立场或利益跟自己不同的人)和全面地看问题。⑵不嫌麻烦,深入分析——通过连续设问,刨根问底,学会层层深入地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并分类概括,梳清条理。⑶不带偏见,正确判断——通过分析别人的偏见和局限性(最常见的是把意见不同的人往坏处想),审视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和局限性,并加以修正。这些训练或是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随机进行,或是在我们与婷儿一起讨论问题或总结反省的过程中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经常提醒婷儿用辩证的眼光去看问题,注重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如此日积月累,孩子的头脑就会越来越客观,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C:培养表达能力,追求“准确而有效”。在信息输出环节,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训练:⑴准确表达——要求想好了再说、口齿清楚、言辞得当、层次分明。⑵有效传递——讲究时间、场合、气氛、方式。这些训练也是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随机进行的。主要让孩子学会:“在输出信息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还要考虑对方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反应。”遇到重要关头,表达意愿变成了表达自我,需要专门设计和练习成功表达的方法。婷儿小学毕业考外国语学校的时候,面试之前就专门练习了如何朝气蓬勃地走进考场,如何大方地鞠一个躬,并在抬头问好的时候,用坦诚的目光把一句“老师好”转递给在场的几个老师。这种表达已经超出了语言的范围,又是有效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副教授、教育学博士肖川在谈论怎样有效表达自我时所写的:“表达自我,不仅包括口头语言的表达、书面语言的表达、身体语言的表达,而且应该包括待人和接物、衣着仪表等,甚至应该包括所有的创造。而所谓‘有效’,有这样两个维度:充分地、体面地。”他说的是怎样培养大学生,我们则是从小做起,从家里做起。因为有效表达是有效沟通的前提,自主发展离不开准确而有效的表达能力。对中学生而言,提高思维能力要格外重视“换位思考”和“增强输入的意愿”。既不要自以为是,听不进父母和老师的逆耳忠言;也别怕露怯显笨,不懂也不肯问。婷儿的经验是,越是主动吸收,就越能有效地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不过,婷儿也是16岁才达到这种境界的。在此之前,往往要通过将近半小时的辩论,才能让她接受父母一分钟就能讲完的批评和建议。在青春逆反期,父母需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自主发展之三: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理性判断独立思考能使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理性判断则能使孩子的主见对的时候多,错的时候少。为了让婷儿既有主见,又少犯错误,我们不仅经常启发婷儿去想各种“为什么”和“怎么办”,还尽量给她提供各种各样观察与思考的机会,并注重传授理性判断的方法。A: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我们主张像陶行知先生教导的那样:“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解放儿童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去看事实;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有足够的议论自由,特别要有提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让儿童从鸟笼式的学校里走出来,去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使儿童做支配时间的主人。”对很多父母来说,最后这一条最难。我们想,把孩子的特长培训缩减到一动一静(或一文一武),或像婷儿那样,尽量利用学校的兴趣小组,就能给孩子挤出自由活动的时间。另外,像婷儿那样自己统筹安排学与玩的时间表,也是学做“支配时间的主人”的重要方法。B:传授独立思考的方法。独立思考主要表现为有主见,并掌握了一套评判事物的理性准则,不盲从。为了让孩子的“主见”尽可能接近真实,我们一直要求婷儿在“实事求是”上下功夫。我们的做法是,在观察事物、讨论问题、分析案例或总结反省的过程中,经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分析真伪,判断正误,评论优劣,并鼓励婷儿大胆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大量接触评价事物的理性原则和方法。与此同时,教给孩子“内外有别”的原则,在家里讨论时允许敞开思路,但必须了解社会有那些禁忌。如此日积月累,孩子就能逐渐学会用实事求是的方式独立思考,在自主发展的过程中,主动纠错与创新。一个具有理性判断能力的孩子,在观察与思考中会表现出这些倾向:尊重事实,不想当然,更不人云亦云;力求准确,不似是而非,更不文过饰非;细致研究,不马虎了事,更不投机取巧;认真求证,不以偏概全,更不牵强附会;大胆质疑,不迷信权威,更不掩饰无知。客观地说,能坚持做到上述5点的大人也不是很多。因为人类的理性常常被面子、情绪或利益所蒙蔽,有意无意地以想象代替事实,陷入种种偏见和成见难以自拔。这样就很难把独立思考的能量发挥到纠错与创新方面去。做父母的若想让孩子提高理性判断能力,不论做人做事,都应求真求实,为孩子做出表率,和孩子一起前进。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培养创新能力涉及到很多具体的方法,更多细节请参见第四章《怎样培养创造力?》。自主发展之四:养成主动求学的习惯,学会规划人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青少年的天职,自主发展的重要外在表现,就是主动学习。父母要想方设法,尽早把求学变成孩子自己的事。一般来说,孩子学习主要有两种动力,一种是人类喜欢探索的天性,属于内在的冲动,另一种是生活的需要(包括个人的和社会的),属于外在的压力。我们的做法是,把这两种动力结合起来,促使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当求学变成孩子自己的渴望和计划之后,父母的角色就逐渐由启蒙者和教练员变成了顾问团和啦啦队。在《顺应天性之三》一节已经介绍过怎样把“好奇、爱玩、好胜”的天性升华为好学上进的内驱力,这里专门介绍怎样把生活的压力和“人的五种基本需要”转化为主动求学的推动力。婷儿6岁之前,已经培养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刚上小学的时候,仍然被大量抄写性的家庭作业弄得厌烦无比。在教学体制无可选择,也不可能让孩子热爱或逃避枯燥作业的情况下,我们开始把生活的压力导入婷儿的学习动机,让她看清楚:适应学校的学习与她的前途有什么关系?当时成都闹市区常有无证小贩被纠察人员撵得四处逃窜,婷儿曾多次近距离地看到过小贩们惊惶的表情。我们借机告诉婷儿,如果不好好学习,没有真本事,将来就只能当个无证小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婷儿虽然同情无证小贩,但绝不愿落到这种下场,从此再没有说过不想做作业的话。因为她已经明白了:求学其实是自己的事,不论是从法律的角度,还是前途的角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通过讲故事、树榜样,鼓励婷儿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小学阶段,婷儿为了争取保送重点中学,一直在主动争当前三名(我们的态度是支持但不要求)。保送政策取消后,她仍然坚持完成了数学奥校的学习计划,如愿考进了成都外国语学校。申请留学时,婷儿主动把美国朋友拉瑞建议的申报两所大学扩大为11所大学,并把难度最大的哈佛纳入其中……不了解情况的人说婷儿的一切都是父母替她设计的。其实,我们的设计就是让婷儿事事主动,让她早早懂得求学是她自己的事,一切都要凭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婷儿上初中后,自然也开始了青春期的人生探索。在她和我们讨论人生意义的话题时,我们给她介绍了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中提出的“人的五种基本需要”。这五种需要依次排列为:生理、安全、爱、尊重、自我实现。“生理需要”指的是寻求食物等生存必需品,以保证能够活着。当生理需要满足之后,就会产生“安全需要”,喜欢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希望周围世界是可预测的和有秩序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满足后,就会产生“爱与归宿的需要”,渴望友谊和爱情,渴望与亲友和团体保持密切关系。爱与归宿的需要满足了,人又会产生“尊重需要”,希望有稳定的地位,感到自尊,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和高度评价。这些需要都满足了,人还有最高一层的需要,即“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成为心中所期望的人,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甚至超过自己能力的各种事情。当时婷儿还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但她就此知道了,为了给自己保留最大的选择余地,必须努力学习,使自己有机会成为将来最想成为的人。这种认识促使她更加合理地利用时间,遇到学习兴趣减退的时候,也能帮助她自我激励,重新振作。此外,懂得人的五种需要还让婷儿加深了对人性和各种生活现象的认识,在人际交往中更加理解他人的需要和心情。这些对孩子的自我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我们认为,马斯洛提出的五种需要,囊括了人生的最低要求和最高境界。父母不必具体考虑孩子今后的职业方向,但应尽早让孩子知道: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最起码的独立谋生能力;要想实现更多的人生需要,还得加倍努力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选择自由,争取更充分地自我实现。明白了这些,求学和人生规划才会成为孩子主动关心的事。孩子懂得了现在需要为将来的“自我实现”打基础,时间安排会更自觉,面临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如是否发展一段恋情,或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大学选择专业等等,也会更理性,更有远见卓识。自主发展之五:养成定期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促进诗人海涅说:“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可反省不是人的天性,而是与好胜的天性相对立的社会化行为,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使用反省这面镜子呢?我们的做法是,让孩子从模仿与体验做起。A:模仿反省,从模仿道歉开始。虽然反省不是人的天性,但可以利用婴幼儿爱模仿的天性让孩子模仿道歉和认错,削弱阻碍反省的抗拒心理。我们家一直流行三句口头禅:“我爱你、谢谢、对不起”,“对不起”之后还会跟着“我不是故意的”,或“我不应该……”等等。大人之间和大人对孩子平时都坦率地认错和道歉,可以让孩子认为认错和道歉是正常的、自然的,而坚持错误却是反常的、奇怪的。婷儿1岁多点,连“对”字都说不出来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一手扪心,边鞠躬边说:“不起——”学会道歉的形式之后,再教她在该道歉的时候应用这个形式,慢慢地她就真的会道歉了。B:体验反省,记住不受欢迎的行为。婷儿3—6岁期间,受罚的方式就是独自在厕所里反省一至几分钟。幼儿阶段孩子很不愿离开父母,这种暂时的隔离能让孩子意识到哪些行为不受欢迎。不论什么样的错误,婷儿第一次犯时均不受罚,只告诉她怎样做才对,第二次犯就要和她约定再犯如何惩罚,第三次犯就让她自己带着闹钟在四壁空空的卫生间关上几分钟,想想自己不该犯什么错误。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卫生间设备较多,既分心又怕不安全,不如让孩子坐在光秃秃的墙角面壁思过——专家的意见是,孩子有几岁就独处几分钟。父母事先要和孩子约好:“反省的时间从你安静地坐下开始计算。”事到临头还要提醒这一点,促使孩子尽早安静下来。反省结束时一定要抱着孩子说:“你还是好孩子,我们是爱你的。我们相信你以后会改正。”有些父母为了让小孩反省错误,一罚就是十天半月“不许怎样,只能怎样……”罚上两天孩子就闹不懂了:“为什么我今天没犯错误也要受罚?莫非是父母不爱我了!”然后就想出各种招儿来试探父母是否还爱自己。这种南辕北辙的反省方式应该尽量避免。小婷儿也曾信口提出过此类“长期反省”方案,都被我们削减为“惩罚不过夜”。C:自我反省,从被动回顾错误,到主动寻找不足。婷儿上小学后,反省性的谈话取代了关卫生间。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只要孩子能够以否定的态度回顾错误,就达到了反省的目的。遇到情节生动的错误,我们就要求婷儿写成日记,让她尝试自我反省。孩子进入青春逆反期之后,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愿望都大大增强,是培养自我反省能力的好时机。我们的做法是,为婷儿挑选有针对性的格言警句,贴在穿衣镜旁让她自己边看边想。每周5分钟的沉思默想,都是开启智慧、发现错误、调整心态的反省机会。随着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思想的成熟,婷儿做错事的时候越来越少,反省的任务越来越集中在定期寻找自己的不足上。经常发现和弥补不足,就能不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推动自己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可以说,定期反省、自我促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培养反省能力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让孩子模仿的东西很多,比如说,发生冲突的时候主动暂停,提议大家先冷静一会儿,待会儿再谈——这个冷处理的过程,就是双方自我反省的机会。再沟通的时候,不要纠缠发生冲突的过程,而要信任和接受对方此刻的说法,不说什么“你刚才明明是这样说的”,只说“刚才也许是我听错了”……这些有利于化解冲突的做法,都会成为孩子和别人打交道的蓝本。在培养自主发展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意志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因为意志力是自主发展的推进器,价值观是自主发展的导航仪。顽强的意志力和正确的价值观能帮助孩子抵御世俗观念的困扰(如爱慕虚荣、攀比享受、敬畏权贵、鄙弃劳动等等),从小就在精神与行为两方面成为“自己的主人”。婷儿从两岁多学习自己扣扣子开始,便踏上了“从自理走向自立”的路;从8岁多自练跳绳夺冠军开始,便不断“从自学走向自强”……迄今为止,婷儿的成长经历一再证明着:优秀素质如果成龙配套,就会综合体现为“能适应、有理想、会创新”。这种令人欣慰的结果生动地显示着:用“顺应天性、积极引导、个性化培养、自主发展”的方法培养孩子,效果健康而持久。关于整体素质培养的四个基本方法,就介绍到这里。在这个大框架之下,还有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分散在《哈佛女孩刘亦婷》和本书的其他章节中。我们认为,“顺应天性、积极引导、个性化培养、自主发展”的培养方法,对任何孩子都适合。至于每个孩子的具体培养方案,则应根据各自的主客观条件来考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哈佛女孩刘亦婷》之二: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
上一章下一章

基本方法之四:婷儿怎样实现“自主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