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对三星堆文明传播的历史语言学分析(3)

二 对三星堆文明传播的历史语言学分析(3)

4.关于"

鲁缟"

鲁缟是古代鲁国出产的一种白色质地很薄的生绢"

曲阜之地,俗善作之,尤为轻细"

有典故:"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指的正是此"

鲁缟。

如此轻细的"

鲁缟"

不知道今天中国是否还有,但它与马王堆中出土的轻细素色纱衣却很可能为接近的同类产品,这样的手工艺不知道在中国是否已经失传。

类似手工产品如今在日本或许依然有生产。

我想它们之所以轻细而耐千年不腐烂,或许其中的织材加入了茧丝之外的东西,比如树皮或者植物根茎纤维,然后经特殊加工而成。

在日本人盐野米松先生的著作《留住手艺》一书中,他对不只一种此类古老手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如今它们作为历史传统在日本受到特殊保护。

那些织布机与笔者童年时在河南老家熟悉的织布机相同,实际上在类似的织布机上我也可以织几梭子,但我母亲与我姐姐都更为熟悉。

从我这一代人开始我们那里就普遍不再学习使用这种传统的织布机了。

其中"

椴木织"

比较粗糙,常做工作服或者做住在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奴族人的民族服装,比如"

厚司织"

就是其中之一。

日本静冈县一种藤蔓织就的洁白的"

葛布"

与马王堆的素纱接近,当地人称其为"

古代织锦"

这种纤维的特征就是既结实又轻便,还有像绢那样的光泽,所以,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用它来做礼服来了"

[1]。

奇怪的是,韩国竟然也有葛布[2]。

日本葛布艺人说:"

我家的第一代开始于江户时代,那时候,日本有很多地方是做这个工艺的"

我国第一部诗集中的《诗经·木》、《诗经·葛覃》就是指葛条的收获以及葛布纺织的,可见中韩之间的深远文化渊源。

还有一种布是用芭蕉树的丝织出来的,生产地是琉球的西表岛。

该布还有透明感。

不同的区域打结方法不同,有的打结点明显有的不明显。

离西表岛不远的另外一个孤岛即冲绳县的宫古岛,也出产一种有名的"

宫古上布。

恐怕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丝织传播吧。

从以上可以看出,就织物的取材而言,其起源只能是中国的长江流域而不可能是北方黄河流域,假如是从中国过去的话。

《梁书·诸夷传》记载,公元499年慧深和尚从扶桑国来到中国荆州。

他说,中国的东面有一个很远的国家盛产扶桑木。

扶桑木的叶子像梧桐,初生如竹笋;扶桑皮可以织布、纺棉、做衣服。

扶桑是日本人用于织布的一种植物吗?很多人一直不敢确定扶桑在什么地方,是日本也好,在墨西哥也罢,起码这里多了一个对应的"

物证。

古代人用植物织布的事实是存在的。

我觉得琉球西表岛上草本植物的"

线芭蕉"

可能更像慧深和尚说的扶桑木。

据说它也生长在美洲。

(二)从河南老家"

土话"

说起河南洛阳嵩县地区古称"

陆浑"

,是笔者家乡,也就是前面说的伊河的所在,后来的龙门石窟就在伊河西岸下游地区。

前面已有诸多证据显示,此地与三星堆文化有一些明显的关系。

这里靠近卢氏县。

不要忘记"

鲁"

、"

卢"

归一,实际上我应该说"

鲁卢归'彝'"

或者"

鲁卢归'以'"

,并且也应该是"

鲁卢归'伊'。

卢氏县在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部,洛河上游,邻接陕西省。

汉置县以卢氏山而得名。

多崇山峻岭,南有熊耳山。

(三)"

罗"

遍天下关于"

罗"

,查《辞海》有以下可疑条目:罗目:罗,古国名。

熊姓[1],在今湖北宜城西。

春秋时为楚所灭。

罗山:县名。

在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上游,邻接湖北省。

罗江:县名。

在四川德阳市北部,涪江上游凯江沿岸。

西晋时置万安县。

罗次:旧县名。

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

元置县。

罗平:县名。

在云南省曲靖市东南部,邻接贵州、广西两省区,南盘江流经南部。

????相传古代盘后裔罗雄踞此,号罗雄部,元置罗雄州????盘古的后裔是否就姓"

罗"

而然后"

鲁"

呢?罗田:县名。

在湖北省黄冈市东北部,巴河上游,大别山南侧,邻接安徽省。

罗源:县名。

在福建省福州市北部沿海。

罗定:市名。

在广东省云浮市西南部,西江支流南江流域,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

罗甸:县名。

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红水河上游,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

罗罗:彝族旧称。

也作"

卢鹿"

、"

倮猡"

、"

罗落"

、"

落落"

等。

这些"

罗"

地覆盖了大半个南中国,从这个简单的地理标注上不难看出,中国基本上被"

罗化"

了,并且从南方始。

这些与"

罗"

有关的地方很可能都是当年三星堆人或是受三星堆文化影响留下的遗迹。

当然,由于口音的关系,在南方为"

罗"

,而在北方则为"

鲁"

或"

卢"

,这个推测前文已作论证。

我要补充的一个很可能并非多余的线索。

我家乡这个可疑的古代文化繁荣之地与"

罗"

和"

何"

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嵩县有一个乡名字叫"

何村"

,引起我警觉的是,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

罗庄"

罗"

与"

何"

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难道"

罗"

是"

何"

的一个支系?(四)"

罗"

与"

织"

的关系三星堆文明丝织技术很高,古蜀有许多著名的有关养蚕丝织的传说。

首先蜀国第一代君王就叫蚕丛,等于说一切丝织都是从这里开始的,起码中国境内的丝织是这样。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华民族与古犹太人血缘关系的破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中华民族与古犹太人血缘关系的破解
上一章下一章

二 对三星堆文明传播的历史语言学分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