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变迁的墙壁文化──谈姜健的《主人》(1…

见证变迁的墙壁文化──谈姜健的《主人》(1…

陈映芳这么个题目,叙述起来有点儿吃力。因为我读到的是一迭摄影照片,而我想用文字来介绍我所看到的图像以及从中解读到的意义。另外在我这儿用文字来叙述“是什么”似乎要比讲“应该是什么”困难一些。但这些年中国摄影界的一些有心人却是真的在用心描述“是什么”,用他们的镜头、图像。虽然他们的前辈们在“应该是什么”和“是什么”之间的大胆置换曾经做得令今人看来有点匪夷所思。姜健以前曾拍过专题《场景》,用照相机镜头记录、描述了河南乡村的家庭场景。在他的照片中,农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在他们的居住空间里构成一幅幅图像符号,那种临场般的真实感曾留给我一种凝重的感觉──读者在想象那儿的主人的同时,不免便会产生将自己放入场景中去的联想。《主人》应该是《场景》的延伸或升华。姜健开始在场景中加入了人──他拍那些房屋的主人。这使照片一下子有了种新的意义空间,也使读者更容易成为超然的观察者。于是我们便可以来慢慢地打量那些照片中的细节和细节间的联系了。《主人》中的照片可以说有点儿单调,看上去这是作者刻意想要的一种效果。所有的人都在他们的家里(也有的是在大门口),站着或坐着,面对着镜头,微笑或作严肃状,是我们最熟悉的那种纪念照或合家欢的样子。作者并没搞一般“纪实摄影”或“人文摄影”中多见的抓拍像或生活照。不用说这需要点自信,还要有一种贯串这个专题的观念的支撑,虽然这类摄影在一些西方摄影家那儿已多有实践且不乏成功先例。而我从他的这个专题中解读到的一个着意点则是:人与场景的关系。什么样的人与什么样的场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中。看这一种关系,上述这样的看似单调的组合应该就够了。先说说姜健照片中的场景。我们从照片中很容易意识到作者的一种用心:作者在捕捉家庭中的文化的象征。在这儿我们将“文化”定义为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一种概念,且用它来特指非物质的那一类,也就是指人们共同享有的人类社会产品中比较抽象的创造物,诸如价值、规范、语言、习俗等等。他们为人所创造又创造着人。《主人》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人几乎都是站在贴着各种各样字幅和图像的墙壁、门框前。那其中最多的是贴着“中堂”的房间及其房间的主人。所谓中堂当然不是像模像样的字画大轴,大多是市场上购得的廉价的对联和各种画(像)。这类“中堂”并没有固定的客堂间放置,有的就在吃饭或睡觉的房内,而且不少是以饭桌或床头柜代作案几。但这些似乎并不影响它看上去的那种中心的、特殊的地位。除此以外,大门口和一些人的床也作为主人的背景空间被摄入镜头,这些地方同样贴着各种各样的字和画。对空间的执着选择应该是作者对空间意义的理解的结果。我们知道,在中国人传统的居住空间中,客堂间的“中堂”是家庭内价值信仰和制度的象征。墙上高挂的中堂、案几上的祖宗牌位等等,对于维系家族延续和家庭伦理都有着独特的功能。那些由文字和图像等组成的文化符号对家庭成员的行为起着规范控制作用,在孩子们的社会化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堂所在是一家的中心,家庭成员在这儿祭祖、聚议,也在这儿接待家庭外成员。它是凝聚家庭内部成员和与外部社会发生关系的主要场所。今天,这样一种具有仪式特征的场景在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中已经较少见到了(它们有的正在被西洋式客厅所取代),在《主人》中它也表现出演变和消失的倾向,但它的存在对于我们理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间社会、民间文化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理解中国的民间社会、民间文化,以人们对儒家文化或**意识形态的认识,借助于经验或各种理论和方法,我们到底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准确地描述?这是许多人面对的一个问题。在这儿,《主人》以独特的手法给了我们一种视角的参照。他将人放入作为他们的初级群体的家庭中,让他们就那么简简单单地站在或坐在他们的生活空间里,然后记录下有关他们和他们背后的场景的细节,让细节来告诉人们“是什么”的问题。我们首先被告知,照片中的人是场景的主人。同时我们也可以确切地感觉到,无论是色彩还是身体姿势,人和空间大多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之中。然后我们又能一一看到,主人家的墙壁上,贴着许多显然并非只为视觉欣赏的、五花八门的字和画。除了梅兰竹菊图、山水风光画以外,在那儿可以看到具有神圣意味的儒家、佛教、回教、基督教、祖宗崇拜、神话传说、现代神话的意义阐述,还可以看到流行文化中的戏剧人物、歌星、影星和封面女郎们。各家有自己各不相同的“墙壁文化”,一家之内也多有敬诸神(包括祖宗和现代圣人)的例子。不仅兼容并蓄,更还有历史的积淀。从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到今天的大众文化,旧像之上贴新纸——中国民间文化的横向和纵向的包容力和张力,在农民们的“中堂”墙上,有着最生动、具体的注脚。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大门口、中堂上和各种家具上,到处贴着大小、长短不一的大红纸条,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祈祷文字,从“福、禄、寿、喜”到“四化宏图”,有可称风雅的“冷香着意报春来/鹊临高枝梅添喜”式的对联,也有简约如“稻米麦满仓”的日常心愿,还有如“旭日东升000(不详)/光辉思想照千秋”的领袖颂。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世纪转身:中国社会变迁的视觉记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世纪转身:中国社会变迁的视觉记忆
上一章下一章

见证变迁的墙壁文化──谈姜健的《主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