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会――李小龙与成龙(4)(图)

双龙会――李小龙与成龙(4)(图)

90年代初,仍不断用他这个形象做试验,由无厘头喜剧片(《城市猎人》1992)到悲情警匪片(《重案组》,1993),但仍把自己塑造为普通香港人。他表示,背景放在世纪之交的《A计划》,是对英国将交还殖民地给中国的间接回应。成龙在片中扮演水警,海盗绑架海军少将勒索巨款,洋人保安司欲屈从,成龙于是教训他们要挺直腰板做人。影片寓意香港人管自己事情,比英国人更胜任。获救的英国人质在影片结尾,要跟在主角木筏后游回岸上。其后,成龙觉得在90年代初复苏、依靠大量吊线特技的功夫片,已失去武术真义,遂拍了《醉拳Ⅱ》(1994),以示旧式功夫依然可观。

成龙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率真个性及打不死的精神,仿佛是为了投射一个香港现代形象而塑造出来的;这形象的另一方,也体现于成龙处心积虑走国际路线。李小龙已把《猛龙过江》的故事背景选在罗马,但成龙才真正足迹遍全球,影片战场伸展至日本(《霹雳火》,1995)、俄罗斯及澳洲(《警察故事4之简单任务》,1996)外,还直达北美(《红番区》,1995),甚至远至南非(《我是谁》,1998)。此外,《警察故事Ⅲ之超级警察》(1992)从香港跑到国内,再走到马来西亚;《飞鹰计划》则横跨亚、欧两洲,更远走撒哈拉沙漠。同时,成龙对于一部“国际片”要有什么卖相胸有成竹。李小龙电影中,事实上只有李小龙够水准,制作本身通常都是粗制滥造,过场连戏皆不像样。成龙有票房实力,所以无论在制作设计、拍摄及特技效果各方面,都可尽量保持高质量。他对包装的重视,不仅显示香港文化对国际水平的触觉愈来愈敏锐,还反映香港电影业努力制作更多外貌专业的影片。

成龙在《师弟出马》最后一幕全身扎起纱布并绑上夹板,边面向镜头微笑边痛苦做出胜利的V字手势,四周同时映出先前的画面(图)。在他其后作品里,真人与角色身份再难分解,主角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也是演员竭力娱乐观众的表现,尤其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因此,他从钟楼坠下,头先着地(《A计划》);从山坡一跃,跳到热气球顶部(《龙兄虎弟》);在商场沿着灯串,从几层楼高处滑下(《警察故事》);在货车车底,踩滚轴溜冰(《奇谋妙计五福星》,1983);在城市高空,吊在直升机下晃来晃去(《超级警察》)。他断定观众想看他吃苦后,便不理会结果如何令人不忍卒睹,也要尽力而为,如观众看到他在《醉拳Ⅱ》里,于热炭上痛苦翻滚的样子。这电影人会轻松数算自己弄破鼻梁的次数,还欣然给记者触摸他头骨碎裂的伤口。片尾字幕出现时画面映出的NG镜头,记录了不少大难不死的过程,也说明讨好观众其实多么危险。

《师弟出马》片末纱布与夹板包裹的成龙,四周则重现戏中主要场面的镜头;其后成龙的影片片尾则改用了NG镜头

踏入90年代,成龙已变成香港的象征。踏足启德机场,旅游协会的海报便在眼前,上面有成龙笑脸迎人,双手抱拳作功夫式见面礼。警察公关部的电视节目,在映出工作人员名单时也播出《警察故事》主题曲。成龙除呼吁市民捐血外,还鼓励学生向学,又叫人用避孕套,总之,影踪无处不在。此外,他亦销售与人合作出品的茶叶、为三菱推销汽车,还一度在自己的“明星店”内推出特制的成龙间尺、书包及笔记簿等等。1995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他大咧咧在嘉宾名板上签名,签得比谁都高。成龙认为自己理应好好享受辛苦得来的成果,他喜孜孜推销自己,却没有令观众疏远他。

一个沉着威猛,一个滑稽可爱,两条龙的形象截然不同,但都希望自己是现代香港精神的象征,并从70年代至世纪末一直抓住香港人的心。犹如午夜场,犹如热门话题套用在影片里,犹如昙花一现的小圈子笑话,犹如影评人与导演的文化对话,李小龙与成龙体现了香港本土电影所发放的能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香港电影的秘密:娱乐的艺术
上一章下一章

双龙会――李小龙与成龙(4)(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