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之爱(1)

图书馆之爱(1)

FortheLoveofLibraries在火车到站时,我将双眼缓缓......缓缓张开,望着手中的书,庆幸自己重返光明。是的,天堂当如图书馆一般,在那里,我们无需假借他人的手与眼,可以亲自翻阅喜爱的书籍。也许是浑浊的空气、也许是紊乱的交通、也许是刺耳的噪音、也许根本就是因为懒。在台湾,我几乎足不出户,成了一个茧居族。家里永远有整理不完的档案资料、读不完的书籍杂志,实在没有什么太大的诱因让我在外头留连。宁可阅读,不愿开车但是,每星期四,我固定会到一所外县市的大学教书。我先得由住所搭出租车到台北车站,再乘火车到目的地。在车上的来回时间约莫两个半小时。对我而言,这每星期四的出走,就像小孩要出门去远足一般。只不过前一天晚上,我所准备的,不是放在背包内的糖果、饼干或电子游乐器,而是一些精神食粮。我会从书架上仔仔细细挑选几本不太厚的平装书放到公文包里,以便第二天搭车时能阅读。除此以外,我出门前,一定顺手再带几本杂志在身上。在这南下北上的旅程中,我不知翻阅完毕多少本书和杂志。很多人总认为这整个过程真是太麻烦了,开车不是比较方便吗?错、错、错,开车得全神贯注,双眼与手足都要用上,稍一闪神就可能出车祸;高速公路动不动就塞车,耗损的时间往往比搭乘火车还多出许多。而且,开车时也无法享受一边阅读的乐趣,怎么说都不是好主意。更何况我这个百分之九十的茧(简)居族,早已发誓不加入台北市的有车阶级。没有图书馆,很难活下去教书的主要目的之一,老实说,是为了能接近学校的图书馆。我的一位德国书商朋友总是说他退休后,一定会从大城市搬到小镇去隐居,但前提是这小镇非得要有所好的大学与图书馆供他利用,否则他会活不下去。我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欧美一些藏书丰富的大学图书馆许多都开放给社区民众,书籍也都可以外借,所以他的渴求应该不难达成。台湾的公共图书馆虽然并不算少,但是比较有规模,藏书兼具普及与学术性的,大概也就只有国家图书馆了。然而,这里大部分的书籍都放在不对外开放的书库之中,借书得先查询目录、填单,再交给服务人员索书。碰到假日人多时,单是等书可能就得耗去半个多小时。即使书拿到手,也只能在馆内参考,无法带回家阅读。至于许多大学图书馆,若非学校师生,根本就不能借阅,有些甚至连进去参观都不成,真教人为之气结。还好现在一些大学已经渐渐摆脱封建作风,开始建立“图书馆之友”的制度,只要缴纳一些保证金,校外人士也可以享用图书馆的服务。我可以、也乐于大隐于市,但无论如何,不时到大学图书馆走走,却是生命中不可免的瘾头。走在一排排书架中,心中总是混杂着既渺小又伟大的情绪。身处知识丛林里,任何个体当然都不免自觉渺小。然而,我们却也拥有主动权,可以在书海中遴选我们想看的书,把不想看的书甩到一边去。我们可以对书籍行使**的评断,理直气壮地对它们说:“我要!”或“我不要!”如此既谦卑又霸气的复杂心态,总让我心悸不已。即使到国外旅行,我选择栖息地的考虑因素之一,还是附近得要有可兹利用的公共图书馆或大学图书馆。我也因此而累积了不少的借书证(LibraryCards)。到书店不也一样吗?或许有人会说,到书店不也一样吗?不、不、不,绝对不一样!我当然是书店的爱好者,甚至还疯狂地以此为主题写了本书。但是图书馆自有其不可取代的独特性。许多时候,书店不免过度商业导向,橱窗、平台、立架这些重点展示区,不少是出版社以压低折扣争取而来的地盘。许多书又媚俗得可以,使人看了很倒胃。在图书馆中,所有的书都被一视同仁看待,大家安安静静地立在一层层的架上,书脊挨书脊靠着。读者所受到的干扰反而少,选书时也需较大的自主性。此外,在浏览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由书籍被摩搓的状况与后面的借阅纪录来判断哪些书受人欢迎、哪些乏人问津?这其实也是个观察阅读生态的有趣指标。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书天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书天堂
上一章下一章

图书馆之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