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切都是为了书的旅程(1)

后记:一切都是为了书的旅程(1)

有回一位朋友在我书架上拿了本英文书《AtHomewithBooks》,内容是关于不同行业的人在家中如何与书为伍的介绍,全书彩色印刷,照片比文字还多一些,是本典型西方的coffeetablebook(泛指放在咖啡桌上赏心悦目、图文并重的大开本书)。朋友在快速翻阅完毕后,神情愉悦地表示:书中不少家庭养了猫或狗,这些宠物与书搭配在一块,还真是不错的组合!我听了朋友这番话,心中微微一震。这几年为了请人先后订做家中书房与客厅两面墙的书架,我不知前前后后翻了那本书多少回,主要是想参考别人如何处置他们的书与书架。在众多的图片中,我唯一有印象的,只有一位主人抱着狗、对着镜头在照片正中央出现的照片,但我却怎么也不记得书中还有其它猫猫狗狗夹杂其间。带着狐疑的态度,我在友人的伴随下重新审视这本书,经他逐一指出,发现书中竟然有六张照片出现狗、一张有猫,这些小动物或是在角落、或是在桌下。这个现象实在很有趣,无论是见树不见林或见林不见树,人们即使面对相同的景象,却往往只注意到自己想看或感兴趣的事物,就彷佛我们的脑中有一层筛选网,自动地把杂质过滤掉一般,因而忽略了其它的东西。这位打开我“眼界”的朋友是位爱宠物之人,家中也养了只爱犬,所以他对书中的宠物特别敏感,目光很自然地就被它们吸引住。而我这个对书特别狂热的人,每回只紧盯着图片中书架的造型、结构,以及打量别人书架上的藏书是哪些、摆置又如何等等与书相关的画面,以致竟没留意到其中的宠物。根据神经心理科学的研究,人类在认知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个人的兴趣、偏好、经验、习惯等而产生诸如“选择性记忆”(selectivememory)、“选择性注意”(selectiveattention)之类的反应,而这些选择性的筛选现象发生于我们的所有感官知觉。我这种对书中的猫狗「视而不见」的情形,正是选择性视觉记忆的一个范例。我因此对人生的小小观察与心得是:人各有癖。有了这点认识后,除了对他人的癖好见怪不怪,对自己的一些癖好也就更理直气壮的纵容下去了!有些人爱车、有些人好赌、有些人嗜吃、有些人喜欢赏鸟、有些人则对运动着迷。我有一位朋友既不为健身减肥、更不为了与人竞技,但是每天却非得花一个小时跑上六、七哩路,享受汗流浃背的滋味后,方才觉得一天算是完整。至于我的致命处,自然就是文字与书,这个被称为雅癖的偏好,几乎全方位地影响了我生活的各个层面。比方说,我的家中除了书房外,客厅、餐厅、厨房、睡床上、甚至浴室内都散落著书与杂志,连我的茶杯、毯子、像框、花瓶、百宝箱、桌垫、甚至领带,都有著书的造型或图案。我的皮包绝对不会是袖珍型的小可爱,因为出门时,我非得塞几本书在包包里,一旦上了出租车,我立刻将书掏出来阅读,一方面节省时间,一方面以杜绝情绪激昂的出租车司机打开话匣子向我抱怨政治或交通。和朋友有约,我通常希望选定在书店碰面,哪一方迟到,另一方都不会火冒三丈,书店内的书绝对可以让等人这件事变得不至于太无聊。此外,我经过多年的经验,最后出国旅行时总是尽量搭乘某一家航空公司的飞机,倒不是我贪图促销的累积哩程数,也不是因为该公司机上的服务人员比较亲切或是餐点特别可口。对我来说,机上提供多样化的英文杂志及报纸,是我选择这家公司的主因。想一想,十几个小时长途飞行、又挤在小小窄窄的座位里,如果没有靠翻阅这些杂志,整个旅程将是多么的难耐。当然啦,我也可以阅读随身携带的几本书,不过我通常都把时间耗在机上的形形色色杂志。属不清有多少次我从其中获得意外的惊喜,一则精采书评、一篇深度的人物或城市报导、一页创意十足的广告文案或是几个居家装潢的点子,阅读这种免费的读物,往往有一种打野食的快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书天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书天堂
上一章下一章

后记:一切都是为了书的旅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