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界动静:香艳文学的兴盛与百姓读物的式微
日前一本名为《与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书》的新书如一声“春雷”劈空,立马招来文学界和读者倾盆大雨般的争议。有人敢把文坛的“泰山北斗”全都推上批判的炮口?这是多么“勇敢”的先例。但我感到悲哀啊!你想想,莫言、王安忆、贾平凹、池莉和二月河,他们可是中国极负盛名的作家,中国还得靠他们拿诺贝尔文学奖呢。何况他们都是能写大部头小说的好手,都是生产人民大众也能读得懂的精神食粮的“人民作家”啊。“批”倒了他们,谁还再为咱们的老百姓兄弟执笔立言?
前几天,邻家的小王饭后跑过来跟我聊起了一件心事。小王他爸老王是个朴实的农村小学老师,退休后到了城市,可住在城市里却过不惯城市的生活。烦闷的时候,他就去书店翻翻书消遣时间,可每次回来,都愁眉苦脸地感叹:唉,怎么城里的作家总是写歌星、影星呢!你瞧瞧,几乎每个书店最靠门口的所谓“精华区”、“最新热销区”,有哪一处不摆上了“香艳书籍”?你看看,一本封面是歌星半裸大腿的书让人大吃一惊。更要命的是,你真想找几本工人农民老百姓能看的书翻一下,连影子都没一个!老爸他纳闷啊。
老王的烦闷让人痛心。显然,当下的文学写作正凸显了这么一种新的姿态,那就是,功利化的城市写作包括香艳文学、小资文学等不断强大和扩张,而被冠以“作家”头衔的创作者们除了极力讨好物化“消费主义”外,则自觉或不自觉地与工人农民老百姓进一步疏远了。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一拨拨或身体写作,或言情肉麻,或宣扬暴力等书籍面前,变得那么软弱无力。那些以**、暴力描写堆筑而成的文化垃圾已堂而皇之地引领着大众的眼球,成了香饽饽的畅销书,而那些有着深刻意义,反映现实、体恤民情,敢于社会批评的可读之物,俨然被**的艳姿所掩盖、排挤乃至吞噬了。十年磨砺的精品被蓄意冷落,香艳言情文学被青少年抢睹得津津有味,而老百姓难以找到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看得明白的书……目睹香艳文学的兴盛和百姓读物的式微,老王心中除了愤懑不平的痛楚外,还能怎样?
是什么导致了文学创作渐渐疏远和抛弃了下层的老百姓,造成了反映弱势群体生活书籍的严重缺少呢?这无疑是“作家”私欲化的恶果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使然。一位资深的评论家曾经深刻地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物化生活更趋明显,一些传统的作家群、或者新崛起的写手一族,他们的愿望、生活理想和价值都已过渡或建立在了琐碎的“物”上,以及对这些“物”的消费和神往上。这种追求“拜利式物化消费”的生活姿态,就注定他们在写作上要与平凡朴实的“百姓生活”断裂开来。文本一旦远离或者抛弃广泛的大众阶层,带给文学的,就是文化深刻内涵的贫血乃至流失的后果。这正如上面老王所遭遇的一切那样。
当然,香艳的明星们有理由也有权利书写他们的生活,作家们为了生活为了生存所逼,也有理由、有权利迎合部分人的口味而写作。但一个真正有良知的写手或作家,他有时刻体察下层百姓民情并为之立言的责任。伟大的作家应该对整个社会负责,而不单是纯粹利己的私人化写作,创作的真正意义和目的更应该多为普通阶层的老百姓立言,反映他们真实的生存状态。(李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