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不是伊拉克(3)

朝鲜不是伊拉克(3)

看得出来,消除美朝两国之间的彼此不信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这种不信任首先表现在互不侵犯条约问题上。朝鲜要求与美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指的是完全的体制保证,包括撤出驻韩美军和把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的名单上除名等广泛的要求。但美国却显然不会答应签订朝美互不侵犯条约的要求,2003年10月10日,鲍威尔表示,为了消除朝鲜的安全顾虑,美国方面正在考虑提出一项由多方参加、向朝鲜提供安全保证的正式书面协定。在美国看来,这已是很大的让步了。与满足朝鲜“安全关切”相关的是能否坚持“同时原则”。在2003年8月底的北京六方会谈中,朝鲜坚持主张“同时原则”,即如果朝鲜采取了某种行动,美国也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也许是说,如果朝鲜宣布放弃核计划,美国必须保证不会侵犯朝鲜。中国和韩国也认为,要想取得进展,“同时原则”是必要的。但美国却更希望朝鲜先采取行动,在朝鲜方面没有实际行动的情况下,美国很难仅凭借朝方的口头保证就恢复提供重油和粮食援助。可以预见,朝鲜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与解决伊拉克问题不同的是,美国在朝鲜问题上将会倾向于多边路线和对话机制。其实,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中,布什已经提到,“由于这些政权(扩散者)当中每个都不同,所以我们将寻求针对具体国家的具体战略。这些战略使我们和我们的友邦及盟国能够最好地预防、威慑和抵御来自其中每个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导弹的威胁。这些战略还必须考虑到扩散国家之间的越来越多的合作——所谓的二级扩散。这种扩散考验着我们,看我们是否敢于就针对具体国家的战略,采取新的思维方式”。这已经暗示了在伊拉克和朝鲜问题上,美国并不排除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案”。至于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方案,还要看双方的碰撞、交流和周边国家的斡旋强度和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朝鲜问题促使美国考虑组建防扩散安全行动组织,它将布什政府先发制人的战略方针与较为传统的世界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担忧结合起来,当情况需要实用的多边主义时,它还会将效果良好的老式联盟责任分担机制和针对安全挑战的多边反应机制结合起来。2003年5月31日,布什总统宣布了“防扩散安全行动计划”(简称PSI),力求促成国际社会达成协议,赋予美国及其他国家截获涉嫌携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弹及其相关装备技术的飞机和船只的权利。与现有的国家出口管制不同,该计划的目的是阻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可能扩散武器的国家(如朝鲜和伊朗)之间直接交易。有11个国家参加了这个组织,他们是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波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和美国。6月12日在马德里举行的首次会议上,该组织开始启动。7月9日至10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会议上,与会政府强调各国当局之间必须实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并同意进行一系列由民用机构及空中和海上力量参加的拦截训练演习。第一次演习在9月进行。对于PSI,美国学者普遍认为这是布什政府先发制人战略的最新演绎,这个尚未受到普遍的国际关注的组织被认为是众多不同元素组成的非凡综合体,而且该组织独立于联合国行事。尽管布什倡导的“防扩散安全行动计划”目前并不力求修改国际法,但由于武器扩散者顺理成章地肯定会寻找绕过防扩散安全行动计划参与国的领土的中转路线,所以终有一天成员国也许必须考虑修改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理查德·韦茨,《恢复防扩散的活力》,《国家利益》网上周刊,8月22日号。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防扩散行动将很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同时推动全球和地区外交努力,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有效制裁并在“必要情况下”先发制人地采取军事行动。而最先面临这一系列压力的,很可能不是朝鲜,而是伊朗。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透视布什:全面了解美国政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透视布什:全面了解美国政治
上一章下一章

朝鲜不是伊拉克(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