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该死了吗?(3)

35岁该死了吗?(3)

段磊:我最早在国企,然后到合资企业,然后从合资企业到了私企,到最后是一个人了,反正公司从人员上越来越少。当时想上MBA,也就是30岁的人嘛,都会有一些想法。我是做销售的,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和管理观念。如果与客户的想法出现了断层,这会影响双方的沟通。我比较彷徨,做销售吧,做电源销售暂时还有一些利润空间,再过两年就和做电脑一样了。现在做电脑,如果你不做大、不成规模的话,就没有利润,将来生存的机会都很小。到了MBA以后我才感觉到,人工作了很多年,周围的同事、领导限制了你很多想法,你觉得有的话不该说,有的话不能说,活得挺累。但到了这样一种环境,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启发,而且你有很多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没人会和你计较。卢茸:段磊老吹牛。那天过腊八,我们说上他家喝腊八粥,他就吹牛说他会做饭什么什么的。然后我们就去超市买了一大袋煮腊八粥的米。我们在一边看电视,他说他做饭。结果我们发现他把一整袋米全都扔到了锅里,放上水。等到我们来吃饭的时候发现锅煮坏了,粥还没有煮熟。我们吃了这顿粥,一辈子都忘不了。段磊: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做销售的可能都是眼高手低。所以能够坐在这里跟大家一块学习一些东西很好,像咱们以前说的镀金也好镀铜也好,学了MBA就是多掌握一种生存的技能,为将来做准备吧。施丕瑞:说到这个35岁现象,我倒有些不同的观点。我现在也是29奔30了吧,首先我觉得这种现象在中国可以理解,像澳大利亚、加拿大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实在太多了,人力资源部门对劳动力就完全可以挑剔和苛求。实际上我觉得一个人到35岁正是黄金时期,为什么?35岁的人精力体力还是相当旺盛的,而且你的社会经验、各方面的经验应该是处于最佳时期,关键是怎么来看这个问题,你要学会扬长避短。以前大家都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你35岁的人,不用跟二十四五岁的人去争同一个领域。举一个具体的事实来讲,比如说做销售,如果你是35岁的人,做销售意味着你要满世界跑,你的精力和体力肯定比不过二十四五岁的人。他们大学刚毕业出来,处理不了危机和紧急的事情对吧?你有自己的长处,要跟年轻人去拼自己的长处。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人家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给他补一句,各个年龄段的人有各个年龄段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所以从进行一场赛跑来讲,大家都是公平的。第二点我要强调的是心态的问题,我记得我工作第三年的时候,我们的老总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他说“常做常新”。当时我问老总这个“常做常新”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说不管你现在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是什么样的一个职位,不管你是做管理的还是做技术的,做到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当作新人来看。如果你把自己当老人来看,在资历还有各方面好像特别骄傲,但这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把“常做常新”这个心态摆好了,你以后做很多事情就会觉得非常轻松。现在又3年了,心态摆正了我觉得相当重要。卢茸:有一点我特别同意,就是说三十多岁的人,特别是女人在求职的时候调整心态特别重要。到MBA学知识对我来说真的是其次,但是心态的改变我的体会比较深,举个例子,我是一个特别追求完美的人,很多事情都要做得尽善尽美,不喜欢把缺点暴露给别人。不幸的是开学第一天我就留给大家一个特大的笑话。那天我来上学的时候车没拉刹车,车就沿着湖边差点扎到湖里去。当时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上学第一天就给大家留下了一个特别不好的印象,很难过,这跟我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但是这件事情出了以后,大家对我都很友善,也许大家觉得是一个很可爱的缺点。可能很少有那种尽善尽美的人。陈屹:你说你以前年薪18万,MBA毕业以后如果市场不好,拿不到18万了怎么办?卢茸:以前我觉得不能接受,现在也能接受,为了快乐可以放弃很多,以前我认为不能放弃的东西现在觉得都可以放弃。史煜:前两天管理课上我们做性格测试,我是班里少数几个**型的性格之一。刚才很多人都说有困惑,我就没有困惑,我一直都是很有主见的那种人,好像从来没有在个人发展方面有过迷惘。我知道我该怎么走,即使到了十字路口,我也觉得没问题,我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我能处理它。陈屹:你是说你是很随意的人?就是顺其自然的人,对吗?史煜:我较少因为外界因素而感到迷惑、彷徨,从不怨天尤人;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能很好地让自己去适应外界环境,并且能通过努力而成功。也正因为如此,我从不迷信权威,也从不人云亦云。比如说今天有个很有权威的人来做讲座,有的人听了就会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我就不会,除非我认为他说得有理,否则他职位再高我也不会接受;而且老师说的每句话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对就吸收。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保送读研的机会以及系主任推荐的留学机会,是因为我不看好自己的专业;也曾经放弃了到国外工作的机会,而且,读MBA也没有去国外,而选择了北大。因为我觉得一方面在国外发展是以己之短,搏人之长,另一方面中国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在国内发展不是更好吗?我不喜欢在一部大机器上当一个小螺丝钉,也不想浪费时间做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事情。每一次看似可惜的放弃都是一次积极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朝我想去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商务精英众生相:因缘际会-走进EMBA(选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商务精英众生相:因缘际会-走进EMBA(选载)
上一章下一章

35岁该死了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