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料”老师
“你要有料!”“只要你有一点料,别人就不可能瞧不起你!”“不错,这社会到处都充满关系,但你有料就不怕!”酒桌上,刘利勇不时发表着自己的见解,而我听得最多的字眼是“有料”。那是一次民校老师的小型聚会,在座的都是刘利勇从前和现在的同事。大家谈得最多的是民校里的生存之道,擅长关系学的在这里依然能够如鱼得水,这自然引发出大家的许多叹息。他们就是游走于南方诸多民校间典型的“打工老师”。最初,他们纷纷出走于家乡的公立学校,无论是出于刨食或是淘金的热望,他们就这样来了。他们当然是“有料”的,正是这样的自信支撑他们甩开了公立体系的“安全带”,涉入了现行教育体系之外的“深水区”。“宁愿承受这里的压力、压抑,也不愿回老家!和老家相比,真是两重天啊。地方经济的凋敝,老师连工资也发不出来,一潭死水的生活……”刘利勇坚决地说。他来自鄂西的一所公立中学,先是在汕尾的一所私立中学当老师。听说广东有个碧桂园学校很不错,他就想去试试。没想到一试就留在那儿了,他的岗位是生活老师,职责是教学生铺床叠被,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琐碎的事务让他感到失望和焦灼。“碧桂园想用你的时候自然会用你。”一位领导告诉他。不久,他就有了试教机会。担任生活老师期间显露出来的管理才能,受到了学校的关注,于是他有了新的岗位,做德育管理兼语文课老师。一位副校长听完他的课后,郑重地对他说:“业务要加强,要记住,教育教学永远是老师最大的财富。”这句话令他受益匪浅。他开始发狠地钻研初三年级的教学,从教材开始。每天工作达10个小时,因为其中的5个小时他得处理许多管理事务。晚上工作到凌晨一两点,成为生活的常态。碧桂园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末位淘汰制,使他认识到民校生存的残酷。如果说跟公立学校相比,民办学校最堪自豪的事就是可以完全拿竞争做旗帜,那么对于任何一个有备无备闯入民校中的老师来说,最残酷的事也就是竞争机制的无情。“哪里都有关系学,但是说到底还是靠实力说话,一句话,你得有料!”刘利勇又一次亮出他的观点。这或许是9年的民校生涯留给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刘利勇先后跳过四所民校。他的体会是,“有料”就有机会,“料”越多机会就越多。他从长期的教学和管理经历中总结出一套“管理论”。“教学质量并不是你的教学水平的直接体现。”“管理出水平,管理出效益,这是企业运作中的经验,但在学校教学中一样适用。”“一切从人性出发。”刘利勇在学生中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给他的教学、管理工作铺开了一条畅途。他面对的这个学生群体被人称之为“贵族子弟”,有着天然的优越感,但对这位年轻的刘老师还不得不服。刘利勇自称“并不是一个很纯粹的好老师”。现在有一种论调,老师要把学生当朋友,他不以为然,强调的是要和学生“若即若离”,亲和而神秘。他研究过学生的特有心理,这使得他的班主任角色做得出色而轻松。“你们是我烧的一个火炉,我要取暖,手该怎么放?”他对学生们说其中的“辩证法”。一手抓教学,一手抓管理。这样的“双料”老师,刘利勇做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连年中考,他的语文科一年创个纪录,位列整个宝安区第一。生存意识和价值体现,这是民校向刘利勇输入的两个根本理念。有了这两样东西,他觉得近十年的民校生活没有白过。“在民校,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心里才不发虚。”“当然,如果仅仅按照学校、领导的意图办,业务上肯定会下降,要给自己的提升留一块自留地。”“要保留自己的个性。”这些“语录”或多或少地传递出刘利勇的心性和风格。这不大像我曾经听到的民校“高级保姆”形象。但是谈及精神归宿感,在他的脸上我很轻易地捕捉到同样的低调、沉郁。他坦言,这些年努力地提升自己,在哪里都尽心尽力地干,但始终没有精神的归属感。最低潮的时期是在一所国有民办的学校度过的。在那里,他第一次如此切身地感受到“公”重“民”轻的歧视。那所学校是一家国有企业集团兴办,因此在学校人员的编制上采取了两种体制,后勤管理部门人员一律是在编的正式员工,而一线老师则是不在编的流动员工。于是,学校里就出现了许多见怪不怪的现象。教学人员只占全体员工的很少部分,按理说后勤队伍应该为教学服务,教师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实际上却并非如此。由于无形的“身份”障碍,教师们常常感到强烈地被歧视,连实验室的仪器和材料都很少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购买,准备到位的。一位优秀的老师离开该校后到另一所学校任教,校领导竟打电话到市教育局,要求撤去该老师“市优秀班主任”的称号。苦闷彷徨中,刘利勇选择了跳槽。但走出校门,这种眼光无处不在。有一年,宝安区组织所有公校民校的老师改试卷。刘利勇和几位同事代表学校去了。在此过程中,他们对评阅试卷的方法提出了不同意见。“还是按规矩办吧……”他们倡议。“我们就这么办!哪有你们那么多规矩!”对方粗暴地打断了他们的话。血一下涌了上来,刘利勇不依不饶:“我们的规矩怎么啦?我们民校哪点比你们差!”这是令人沮丧的。不仅要和自己抗争,和学校内部的不公平抗争,还要和来自社会的包括自己的同行抗争,仅仅为了生存权、表达权,仅仅因为所站立的位置不同。“深圳公立学校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他们的高待遇和高地位尽管不令人尊敬,但的确令人羡慕。”刘利勇脸上的笑容显出几分艰难的苦涩,“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学校工资待遇差,同时又要自负盈亏,将会难以为继。”应该说,深圳的民办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民办中小学校95所,占全市中小学总数的;学生实际人数已超过10万人,占全市中小学学生总数的20%左右。就拿宝安区来说,初中有40多所,其中民办初中就有20多所。目前有4000多名老师集中在民办学校,占全区老师总数的1/3。但上规模、有实力的民校则少之又少。“最大的制约还在政策。比如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调干、入户、住房和社会保险等问题上应给予扶持政策,以稳定教师队伍。民校应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但不在我们这一代。放长眼量去看,我们是民校发展的铺路石。”言语间,依稀可感受到刘利勇的使命感。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