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之歌

麻雀之歌

当时心里直想哭,想哭,太激动了!……赶忙给爸妈打电话,说:我过了!一下过了四门!再也忍不住,是哭着说的……爸妈在那头也好高兴……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年,韩晓光回想起第一次的自考经历,依然激动不已。那时刚刚进思源,茫然无措,还来不及抚慰受挫的心,就猝不及防地被推到陌生的自考生涯中去了。他念的是工业工程,总共要过24门课程。第一次就要考四门,其中高数(二)难度挺大,据说历来的过关率都不高。他全身心投入学习,高度戒备,丝毫不亚于面对高考,心理压力大得很。第一次,很重要,很重要。他时时告诉自己,但愿能顺顺利利地过这个关口。直到从考场出来后,他心里还是没把握。忐忑中等来了成绩,他不敢相信:四门全过了!高数(二)竟得了89分!位于班级前列!他激动地想大声喊,想大声唱。高考之后长久以来的压抑、隐痛一扫而光,第一次,他发现所谓的“成功”是这么简单,而“幸福”就近在咫尺,只要你付出了,就能收获甘美的果实。“为什么认为自己是只小麻雀呢?”我问,希望能引出过去的他。我是无意中看到了韩晓光的散文《麻雀的志向》,里面的失落、疲倦和茫然让我感到揪心,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断翅的麻雀依然在仰望蓝天,可是却是如此无力无助,自怨自艾:我是一只小麻雀,一只曾经迷途的小麻雀,在昏昏迷迷中我来到这里,来到思源。在理想破灭之后,我告诉自己,只是只小麻雀,一辈子不可能飞到鹰的高度,永远不可能见到更辽阔的天空。我甚至讥笑自己,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以为自己是只鹰,渐渐地我感到累了,累得连翅膀也抬不起了。就这样,时间像挂在我身上的一辆牛车似的过得老慢老慢,心头有朵乌云,眼前片片模糊,活泼的我变得内向自闭,心高气傲的我却糊里糊涂地度日。“算了吧!”在冷寂的夜里小麻雀面对秋月长叹一声,开始安慰自己:“小麻雀就是一只小麻雀,也许只能住在破旧的屋檐下,只能停留在小树上,而泰山之巅,深云间则是遥不可及的。”显然,我的问题让他回到了最初踏进思源的日子。多么迷茫!带着许多憾恨和悲苦,真的像套上了一架老牛车,让人难以喘息。班上的空气死气沉沉,没有人感到快乐,尽管大家都上了大学。大学,让人感到多么苦涩的字眼!梦牵魂绕的神圣殿堂,青春浪漫的象牙塔,自由、清新的气息无处不在……远去了,远去了。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青春万岁”的呐喊化作月光下徘徊的孤影,暗夜里的无语幽咽。置身其中的大学,是这样年轻,年轻得连石上的青苔都无处寻觅,但是没有想象中的古老和神秘,没有一直仰慕的深厚的学术年轮,更没有梦想中的自由、浪漫……他们要早点名,晚点名;出门要开请假条;课程很多,考试很多;班主任一天到晚不离左右,体贴到无微不至,全方位地注视着你……这是大学吗?简直是高中时代的延续!简直就是“高四”!失望,难以言说的失望,没法向父母倾诉,那样只能让他们对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更失望。“第一次上课,老师让每个人都做个自我介绍。空气很沉闷,每个人心里都好像有个东西在堵着,一个一个依次站起来,面无表情,匆匆地报了下自己的名字就算完事,没有特色,没有热情……”韩晓光稚气的脸上闪现出凝重的神色,“那时,我真的很气馁,心想把这三年混过去算了,也算是对家里有个交待,但是……”但是,一切是在悄悄中改变的。每周的例行班会,老师什么也不说,让同学们上台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顾虑,不必担心。大家好像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一个一个走上台去,说的都是过去,黑色的七月,失败与命运的改写,父母的欲哭无泪……说着说着,就哭了,台下的也哭,老师的眼睛也红红的。有一个同学,高中学习成绩特别好,有过很“辉煌的记录”。但是高考失利,落了榜,望子成龙的父母失望之后是抱怨,生气,吵架。为了他上这所大学,家里倾其所有,还是没能凑齐学费。就在这时,父亲又下岗了。就在来报到的前一天,他还听到父亲一声又一声沉重的叹息……说到这里,他泪流满面。为“一失足成千古恨”,为未知的将来……“太亏了!我们都特别为他不值。”韩晓光质朴的脸庞很动容。生活的主题就是上课和考试。而考试是中心,是指挥棒。这就是现实,这就是命运。不管你怎样怨天尤人,指斥考试制度的多么不合理,都是徒劳。整个国家的教育系统还没有找到更科学、更具说服力的评价体系,面对这样一群被挤下独木桥的低起点群体,如何点石成金?如何化害为利?一个学年里有四个月份是刻骨铭心的:1月、4月、7月和10月。这是闯关的日子,没有人会错过。考前一个月,空气会空前紧张,稍迟一点,教室、图书馆里就找不到自习的位置,三个长明教室,人头攒动,灯一直亮到黎明……“自考生没有折腾的资格,没有享受潇洒的权力。虽然累,却不愿写下‘我是一只疲倦的小鸟,想飞没有力气,想栖没有枝条’的无奈;虽然苦,却不舍得空耗一分一秒,更不用说放纵自己。沉闷的教室里,一个个身影仍在奋笔疾书,任汗水不断淌下——因为考试的日子一天天逼近。喜之喜,忧之忧,苦之苦,乐之乐,冷暖自知,局外人很难体味透彻。”这段抒情的文字是一个自考生的内心独白,可以说是无数自考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是迥然不同于公办大学的景观。当然,那里也有考试,老师出题、解题、讲课,像工厂的流水线,间或划重点复习范围,以便学生们都有一个可以对学校交待的成绩。那种竞争是外在强加的,但在民办大学,竞争的压力来自内在,来自自我要求。一个女孩这样总结道。时间长了,韩晓光也有同感。看看高中同学进了公办大学,原来很勤奋的一下子失去了动力,反而松懈,甚至感到无聊。还有些同学念的是公办大学专科,开始抱怨“不公平”,坐在那些统招生和本科生中间,却有一堵无形的墙隔离着,他们自嘲“像深圳的二等公民”。他渐渐觉得学校的可爱了,年轻但有活力;老师的可亲,像朋友又像父母;同学的可敬,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一起在爬坡。老师和同学发现了他的组织才能,开始让他来组织活动。结果,他大显身手,很有感召力。跟刚来时不想交朋友的内向形象判若两人,他发现,学校里表现能力的地方挺多,只要你肯去尝试。“现在,我常常感到浑身有劲使不完,什么都想去尝试!”他热切地说,信心十足,跃跃欲试。这种转变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是麻雀,同样也有志向,也有自己的歌:进了思源,耳濡目染。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思源不是一棵小树,而是一座崛起的伟峰。栖于其间的都是志向高远的麻雀,我非常高兴,非常自傲。思源的蓝天让我重新看到前途和希望。我已经醒了,不再迷茫。思源是一个育人成才的伊甸园,我会用自己的奋斗作一只冲破重云的麻雀。俗话说:“麻雀虽小,肝胆俱全。”我也是个有胆有肝麻雀,怀揣理想,奋勇拼搏,刻苦学习,汲取营养,在思源学院慢慢丰满自己的翅膀,等待一飞冲天的那一天!前途似乎变得明朗起来。他学的是工业工程,觉得自己在管理方面有潜力,以后说不定就朝这条路上走;他还想考研,读MBA,出来做CEO,不是不可能,只要他努力……“我走了一条不得不走的路,现在觉得走得很光明!”韩晓光年轻的背影留给我一个昂扬的惊叹号。在我的采访旅程中,韩晓光的故事很平凡,并无奇崛之处,但是令人欣慰。它是民办大学生的主流,是一群曾经折翅但终于实现跨越的“肝胆麻雀”,他们的歌声虽难免咽哑,但绝不失于亮丽。和人们经验视野里的“天之骄子”相比,他们的求学经历苦涩多于快乐,而他们赖以成长的空间还没有被广泛认同,审视的目光中责难多于称许。但正是这样独特的生存背景磨砺了他们的心志,造就了他们同样独特的青春旅程,打造了他们生命的硬度和精神的韧度。我在他们的文章、诗歌里找到了许多励志的句子、例子,这些是他们心中的座右铭,仰赖它,他们得以在黑暗中相互抚慰,度过了那些风雨如晦的日子:巴尔扎克说得好,挫折是怯懦者痛苦的无底之渊,是信徒的洗礼之水,是勇敢者的人生砥砺之石。一个拳手曾经说:“在受到对手猛烈重击的情况下,倒下是一种解脱,或者说是一种诱惑。每当这时候,我就在心里对自己叫喊:挺住,再坚持一下!因为只有我不倒下,才有取胜的可能,胜利往往来自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还有一些是来自于老师和自我感悟的:“能发芽的不一定是经过挑选的,谁说你们不行……”这句话我永远都不会忘记,这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为我们讲的黄豆的故事。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已错过了太阳,怎能再错过月亮?我不会害怕磨难,因为磨难是人生另一个太阳。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失败到底是什么?其实失败只不过是再一次挑战的开始。你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你朝什么方向走才是最重要的。有个同学在文章中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让我震动:一只漂亮的小鸟从未关严的窗户中飞进了屋子,可后来就找不着路出去了。但小鸟并没有放弃,而是向着光亮的地方飞去,一次又一次地冲向了玻璃,被撞得浑身是伤,几乎连站都站不起来。如果是我的话,只怕是绝望了。但没想到,那小鸟用了接近十分钟的时间站了起来,仔细地盯了盯窗户,鼓足了勇气,再次振翼。哇!成功了。小鸟在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走了。相信会有那么一天,韩晓光们终将破窗而出,飞向高远的蓝天,尽管伤痕累累。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民办教育生存报告
上一章下一章

麻雀之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