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在空谷中呐喊(3)

冯骥才:在空谷中呐喊(3)

张:您刚才说我们今天处的时代和“五四”时期不同,这是对的。“五四”时期我们要砸烂封建传统的束缚,激活睡狮,然后去迎接现代文明的春风,如今我们需要保护自己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东西,去“阻击”流行和时尚对我们的侵蚀。冯:现在我们正经历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化”过程。全球化是全方位的,从政治、哲学、经济、科技、传媒到文化。文化不可能单独地逃脱出来。全球化是高科技和市场相结合的产物,而随着市场与高科技的发展还在不断给这种全球化注入激素。虽然全球化潮流的兴起,不过是近20年的事,但它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谁拒绝它,谁最终一定会被日益加速的地球甩掉。全球化是一种霸权。在这种霸权的制约下,一种全球性文化的雏形已然出现。我把这种超地域的文化称之为“地球文化”。简明又形象地说,便是球星+歌星+电视+汉堡包+快餐+好莱坞大片+超级市场+牛仔裤+一切衣食住行的名牌商品,再加上全知全能的因特网。这是一种在当今地球上最流通的所向披靡的文化。它具有强大生命力与活力。它乘驾着比上帝还神通广大的高科技,通过市场管道,流通于国际市场,并成为地球上最具强势的文化主流。张:在传统文化和流行文化的撞击中,传统文化显然处在弱势,所以我们提出保护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冯: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传统文化的文脉已断。“文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的确是史无前例的。这个文脉的衔接十分困难。我在北京认识了一个外国老人,80岁了,他在北京生活了60年。这个老外说,我在北京认识了5代(一代10岁)的中国人,一代不如一代。他讲的主要是文化人,指的是知识的视野、厚度、学养、个性魅力。50年来,我们再也没出现像陈寅恪、王国维、梁思成……这样的知识分子,这种学贯中西的大师。“五四”时期的文气已断,所以中国文坛尽是些是非,报纸一登就是什么“胡风案”,“老舍之死”之类的。这和文化无关,对于一个迷恋中国文化的人来说这都是不屑一顾的事。张:现在媒体对文化仿佛也十分关注了,比如今年纪念敦煌藏经洞一百周年,前不久老山汉墓考古的现场直播,这一些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都有好处。冯:是的,完全可以利用电视的传播手段,利用互联网,但是要有一个主题。比方说纪念敦煌藏经洞一百周年,我们媒体做了很多报道,向老百姓介绍藏经洞是怎么回事。当然一些启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整个纪念活动没有主题。我认为敦煌学本身应当纪念。敦煌学将近一百年了,过去我们有一个观点,认为敦煌文物在国内,敦煌研究在国外,那么中国的敦煌学在世界敦煌学研究中的位置如何应当搞清楚。还有应当纪念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在抢救敦煌文化中所做的贡献。中国所有最重要的知识分子都参与了敦煌文化的保护。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们,他们那种可歌可泣的行为,体现了中国知识界强烈的文化责任感,他们才是中国文化的脊梁,他们真正表现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文化正气和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情感。当代知识分子有吗?你现在去敦煌看看,搞临摹的开始向老外卖临摹画了,找自己的路子了。连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情感都没有了。张:这是另一种“卖国求荣”,出卖文化换取实惠。冯:我们这个民族是重物质的民族,作为精神层面上的思想文化很薄弱。我们所有的宗教都是追求现世报,今天磕头是为了明天抱孙子,儿媳妇生了个儿子,然后弄个猪头去还愿。佛教进入中国之后,讲参禅顿悟的小乘佛教,作为灵魂自我修为的在中国没有流行,只是在知识界里有些人去参禅。但是所谓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教,拜佛能得到实惠的却在中国大为流行了。中国人把佛教改了,因为改了,适合了中国的文化,所以有巨大的生命力。这么一个实际的民族,在当前面临以商品经济为后盾的流行文化的时候,正对胃口。因为流行文化是最实用的文化。张:听您一席话,觉得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前途很悲观。冯:是的,我十分悲观。为什么呢?2千年的封建社会,历朝历代有哪个朝代的变迁是思想的变迁?思想最活跃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后来儒家的思想变成儒教了,道家的思想变成道教了,和知识分子没有太大关系。所谓的魏晋风骨,无非是追求个人的旷达和潇洒,这潇洒和旷达只不过表达个人的气质,这和思想无关。中国知识分子是不追求自由的,只追求自在。因为自由是集体行为,是社会的,是要冒犯朝廷的,而自在是个人的。所以中国古代绘画中在唐之后就没有人物画了,都变成了山水,基本上是消极的、遁世的。知识分子能发挥的空间有限,思想影响的可能性也十分小。张:刚才我们谈的都是问题,悲观也好,失望也好,但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中国知识分子谁也不会轻言放弃。您不就是一个例子嘛,把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上了。冯: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是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实际上我们的传统文化人中也有很多光辉灿烂的东西,但问题也很多。怎么解决问题,怎么发扬我们中国文化的优秀部分,这个课题已摆在当代知识分子面前了。不久前我曾去过新加坡,新加坡有76%的华人,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已无法解决新一代文化人的思想问题了。怎么办呢?他们搞了个新儒学,就是修改传统的儒家学说。比方:长尊幼卑,把西方的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东西吸收进来。虽然要尊重长辈,但长幼之间又是平等的。让年轻人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好的方面,又适应了新的时代。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自供状”――文化自白书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自供状”――文化自白书
上一章下一章

冯骥才:在空谷中呐喊(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