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恐惧黑暗中的灯火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特别害怕黑暗中的灯火。我希望你们不要理解错了,其实一个人真的在黑暗中,如果前方真的有灯火引路,那是幸事,没有人会反感那个东西。我是说人,现在许多人都愿意把自己比作黑暗中的灯火。我想了一下,原因是他们认为现在是一个金钱社会,他们这些当年的主流都被钱给逼得没有了那几分尊严,不再显赫,不是中心,已经边缘了。谁愿意不受人注意呢?当然,还有一些人,他们从来都是在边缘中的,由于仇恨贫穷、寒冷和不公平,他们年轻敏感的心,也感受到自己身处在黑夜之中,再加上他们内心有着悲天悯人的大情怀,同时青春的激情和前辈的慷慨悲歌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于是他们也在充当今天黑夜中的灯火。“李锐平时衣着朴素……他最明显的特征是一撮胡子,有人称是鲁迅式的胡子……他孤傲……拒绝合唱……每当黑夜降临,他独自坐在门前太行山下的大石头上,抽着烟沉默着,烟头一闪闪的,恰似狼的眼睛……也许是深得先生真传……”平生不喜欢引文,无论是托尔斯泰的还是福柯的,但这次非引不可。因为这是一幅画,它让我想起了黑暗中的灯火是怎么一回事,很准确,真实得要命。李锐是鲁迅吗?当然不是。其实,他是不是鲁迅都不要紧,他只要是他李锐就足够了。他写了不少小说,这些小说有人喜欢,有人说他满足了自己深刻的激情和思想,还有中国的深得见不着底的文化。有一批这样的读者,尽管舍不得买书,但是他们能把玩李锐,体会李锐,或者偶尔想起李锐。有这样的知音,还有他们的评价,这就应该够了,一个人在这个社会里能得到的好处就那些,上帝不可能满足一个人的全方位,他不肯替人类做全活。当那些追捧者把他画成鲁迅那样的时候,他竟然让这幅像完成了,你们再看看上边的李锐肖像文字。我是尽可能引得详细一些,好让李锐感到我没有漫画他,我的态度是严肃的。“先生”这个词专指鲁迅。我认为应该把大词典改一下,这样的话,很多在悲愤的激情中指责仇视金钱败坏了现实的人,当他们感觉到周围是一片麻木、愚蠢还有冷漠而想起了鲁迅时,也许会稍稍平静一下,“先生”这两个字就会变得平实而稍稍随意一些,因为大词典里都这样作了,真正的在全民众中约定俗成了。在张承志写了《致先生书》之后(也许是之前或者同时),李锐也喊出了先生以一人之勇和整个中国作对……这样的话。他们两个都在那个时候想起了先生,并怀着内在极度的悲情在黑夜里徘徊。当李锐说“在黑暗和冰冷之中站立着先生绝望燃烧的生命的灯塔”时,我不知道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又是什么东西诱发了他的这种大悲哀?这对现实有批判意义的吗?还是对于张扬他们的个性有好处,或者是当路灯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却觉得人们的精神里越来越暗,需要照亮一下?有些读书人似乎有一种习惯,那就是把小戏作大。他们在这点其实与很多人相同,毫无个性可言。伟大人物的任何举动都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意义。他们要拿大人物说事,似乎语气中离开了那种悲情,就无法震动这个麻木的天下,然而天下的走势怎么会与他们的激情有关呢?其实大家都是小人物。其实理性的光芒是借着金钱的文明反射的,最好记住这点。我们这些理性的,学理的知识分子有时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在今天这样被金钱引诱的文明的社会里,你们的呐喊不会像本世纪初那样了,时代不同了。在社会真正进步(我是指全民一切向钱看,市场经济的文明)的时候,感天悲地,而没有意识到这个社会是中国最好的社会,这样不好。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