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如何应对挑战(3)

国家如何应对挑战(3)

1998年6月,“瀛海威”欠兴发集团的贷款已经到期,“瀛海威”无钱可还,于是,张树新只好同意兴发集团把这笔贷款转化为公司股份的要求,这样兴发集团的股份占到总股本的75%,达到公司章程里规定的操纵总裁任免的权利。张树新从兴发集团的要求里看到了自身的地位危机,意识到这是兴发集团下“逐客令”了;她只好自己先选择了出走,辞去总经理一职,挂印而去。之后,她又辞去公司董事一职。张树新说,她准备在家休息半年,只思考,不干活,以待日后再次出山,她不会再回“瀛海威”,但是并不排除继续做因特网的可能。至此,这位颇具传奇性经历的中国女富豪在创富路上倒了下去。虽然她辞职后,其创办的“瀛海威”又经历了第二次融资,但是,结果依然是失败。“瀛海威”最后直至与中国邮电电信总局达成了Internet接入服务合作协议,才出现转机,然而,这一切都已经与张树新无关了。张树新的兴衰史生动地证明了我国中产阶级弱小得难经风浪的现实。也表明了在当今中国,新兴的中产阶层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压力,需要国家政策的重点扶助。因此,要做强做大中产阶层,我国必须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提前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中产阶级进行财税、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对中产阶级加以有效的保护,如尽快出台私人财产保护法等。(2)发挥政府调节“抽肥补瘦”功能。20年来,从中国第一个私营业主“傻子”年广九,到现在是数以百万计的富翁,正如我们的发展蓝图上所设想的,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了。但是,正如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统计资料表明,到1995年,我国的贫富差距不仅大于东亚、前苏联等东欧国家,而且已超过了所有的发达国家。世界银行称,在短短15年内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的为数不多。到了1998年,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高强就向居民征收利息税问题答记者问时也说,中国居民6万亿存款的66%掌握在10%居民手中。2001年,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联合有关部门,在15万户城镇居民中展开调查也发现,20%的高收入户占全部收入的,户人均月收入992元,而20%的低收入家庭在全部总收入中仅占,户人均月收入124元,前者收入为后者收入的8倍。高收入层和贫困层在城镇居民和家庭中逐步形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明显增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并不是让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面对这样的数字,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明确地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不仅会造成很多其他问题,甚至会引起经济的负增长。”为此,他向人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的不是让富人变穷,而是让穷人变富。”因此,从增量的角度去做大经济蛋糕,进而提高穷人的收入,让他们进入社会中间阶层,而不是从存量的角度去剥夺富人,是发展和扩大中产阶层的大方向。建设全面小康不是劫富济贫,而是让穷人变富人,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发挥政府通过税收和转移支付两个途径来实现“抽肥补瘦”的目的。换言之,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功能,不仅能抑制高收入群体的膨胀,而且能使低收入群体中的一部分人进入中收入群体。(3)大力发展公共教育。建设“中产”社会,意味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不仅在财富的拥有量上达到中产,而且在个人素质上达到文明社会的要求。有人从建筑学的角度,解说知识与接受人群之间的关系。古代社会的建筑典型是东方金字塔和东方塔楼,而古代的社会制度也是**独裁的金字塔楼结构,知识信息只在塔、顶楼尖传输,极少数贵族成为拥有知识的智者、贤人、圣人,在塔楼的顶尖上指挥着众人;而大多数人被压在金字塔楼的最底层,目不识丁,结绳记事,既不知道什么是知识,更谈不上什么信息,只是在荒郊野外,像那些在自然世界的工蚁一样辛勤劳作,而一无所有,衣不遮体……近现代工业社会的建筑典型是方块、火柴盒、鸽子楼,它的民主社会制度也是方格式的、阶层型的方块结构,知识信息只在高楼、楼顶运转,上层社会的人们尽管已占全部人口的22%,出现了一大批知业创造群体,可是,由于没有金钱,没有地域、没有时间、没有场地、没有精力,大多数人仍然没有多少文化,没有多少知识信息,只能顺上层随大流,只有少数杰出人物才可能打破常规,成为“天才”。然而,在现代知识信息社会中,学校散布到每个偏僻的角落,网络的普及把一切塔楼、一切方块、火柴盒都打破,大批人接受当代世界最前沿的知识,知识分子成为劳动者群体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受教育的人数是历史上空前的。2002年11月,回首我国教育事业13年来的变化,时任教育部部长的陈至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教育事业已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到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4368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05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是进行此项指标测算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到2000年,我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1989年到2001年,我国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共培养了近1200万本专科毕业生、30多万名研究生。到2002年,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在学的学生1600万人,在校生1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这为我国更多的人成长为知识型人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创造了条件。但是,按照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这还远远不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中国中产者调查:来自中国社会中产阶层的权威报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国中产者调查:来自中国社会中产阶层的权威报告
上一章下一章

国家如何应对挑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