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究竟有没有妻儿?(2)

林逋究竟有没有妻儿?(2)

天圣(宋仁宗年号,1023—1032)中,闻宁海西湖之上有林君……是时予因适会稽还,访于雪中……先生少时多病,不娶,无子。诸孙大年能掇拾所为诗,请予为序。这是一条证明林逋无妻无子的极其重要而过硬的材料。按照年龄计算,梅尧臣(1002—1060)小于林逋35岁,属于林的晚辈,但梅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曾经与虚白上人乘舟冒雪同往西湖孤山拜访过林逋(林卒于天圣六年,即1028年,梅访林之行不会晚于此年),并且还写过一首《雪中同虚白上人访林逋》的诗(集中未见,已佚,但林逋《和靖诗集》中收有《和梅圣俞雪中同虚白上人见访》诗),以致约二十年后,梅尧臣还写了《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诗三首(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定此诗作于仁宗庆历七年,即1047年),以缅怀当年那次难忘的寻访。正因为他同林逋有过这一段忘年之交,所以,林逋的侄孙林大年才会请求梅尧臣为其伯祖的诗集作序。据此可以肯定,序中所说的林逋“少时多病,不娶,无子”,必然是实录之词。如果林逋真有妻室和孩子的话,梅尧臣应当是知道的。退一步说,即使他原先不了解,也一定会在作序之前去询问林大年,绝不会随便写上“不娶无子”四个字,而且写了也不可能为林大年及其族人所接受。此外,还有几条材料可以一提:林逋的好友范仲淹写过《寄林逋处士》诗,其中有句云:“几侄簪裾盛。”只字未提林逋的儿子,却特意说他有几个侄子做了官,可以称得上“簪裾盛”。对照《宋史》本传所说的林逋“教兄子宥,登进士甲科。宥子大年……为侍御史”,这里恐怕是含有一点言外之意的。《宋史》本传还说:林逋生前“尝自为墓于其庐侧”;林逋死后,州守李谘“为素服,与其门人临七日,葬之”。如果林逋有妻有子,难道还需要生前自己造墓,死后由地方官来为他营葬吗?现在回过头来谈林洪。这个将林逋称为“吾翁”而被杨升庵、杭世骏断作“和靖先生之子”的人,究竟有没有可能与林逋扯上父子关系呢?据《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的注释,林洪是“宋泉州(今属福建省)人,字龙发,号可山……理宗淳祐(1241—1252)间以诗名。”宋理宗在位时,已属南宋末年,而林逋则生活在北宋前期(主要是太宗、真宗两朝),两者的时代相距约二百多年。明白了这一点,再要说林洪是林逋的儿子,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其实,冒充林逋儿子的事,只能骗骗隔了两三个朝代的明清人,对于南宋末年的当朝人来说是行不通的。于是,新的花样翻出来了。这个冒牌儿子林洪,又在他的另一部笔记《山家清事·种梅养鹤图说》中,摇身一变,成了林逋的七世孙:先太祖瓒,在唐以孝旌。七世祖逋,寓孤山,国朝谥和靖先生。(据涵芬楼藏版《说郛》卷二十二引)古时称三十年为一世,二百来年正好折算成七世。家谱藏在自己屋里,外人无法看到,真伪自然难以判断。殊不知,梅尧臣所作《林和靖先生诗集序》早已流传人间,只要读过的人,恐怕都能毫不费力地识破林洪这个作伪者的手法。请看当时的学者对他的揭露和嘲讽。其一为陈世崇(1245—1309)《随隐漫录》卷三: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不知和靖不娶,已见梅圣俞(尧臣字)序中矣。姜石帚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若非鹤种并梅种,定是瓜皮搭李皮!”其二为韦居安《梅磵诗话》:泉南林洪,字龙发,号可山,肄业杭泮,粗有诗名。理宗朝上书言事,自称为和靖七世孙,冒杭贯取乡荐;刊中兴以来诸公诗,号《大雅复古集》,亦以己作附于后。时有无名子作诗嘲之曰:“和靖当年不娶妻,只留一鹤一童儿。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皮”云。两书所引的诗,虽然字句略有出入,其作者也一说“姜石帚”,一说“无名子”,但所叙事实却是无可怀疑的。特别是《梅磵诗话》写林洪强认和靖亲族,以泉州冒充杭州籍贯骗取乡荐,刊印《大雅复古集》诗,“亦以己作附于后”,其弄虚作假、欺世盗名的无赖嘴脸真可谓跃然纸上,结果却只能是演了一场丑剧,贻笑后世。“可山认作孤山种,正是瓜皮搭李皮。”这样的讽刺,真是够辛辣的。没想到像杨升庵、杭世骏这两位明、清时代著名的考据家,竟然也被林洪的假话所蒙蔽,提出了“林和靖有妻有子”这种完全违反历史常识的怪论,而且后者还把它作为“订讹”的成果收进自己的文集中,实在有点贻笑大方。我想当代的学者,总该动动脑筋,查查史料,辨辨真伪,不要再成为古人嘲讽的对象吧!(原载香港《大公报》2002年3月22日副刊第1525期)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月暗吴天秋雨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月暗吴天秋雨冷
上一章下一章

林逋究竟有没有妻儿?(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