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最「好看」的一次牡丹亭
我看过的《牡丹亭》演出,算起来也真不少了,前前后后,恐怕有二、三十次。看过的名角也不在少数,张继青的杜丽娘,汪世瑜的柳梦梅,都分别看过许多次。说到白先勇监制的青春版《牡丹亭》,我只能告诉你,这是历来最好看的一次演出,绝不夸张。欣赏昆曲的行家,注意力会放在演员的四功五法上,听他们的咬字行腔,看他们的手眼身段。布景是舞台后的一张「守旧」,道具是一桌两椅。不准有小蜜蜂扩音器,不准用西洋乐器大吹大打,不准在幕后用音响合唱,不准乱打灯光。更不准胡乱编舞,让青春少女在舞台上一字排开,身披轻纱,袒胸露腿,媲美拉斯维加斯的赌城舞台风光。按照传统观赏昆曲的标准,青春版《牡丹亭》是不合格的,也就是不合老派规范的。然而,非常好看。还不是普通的好看,不是当今歌舞综艺那种乱七八糟的缤纷炫目,而是有模有样、中规中矩,演员都传承了典雅的手眼身法步,在优美素雅的现代舞台上,展现一段由凄美逐渐转化为欢乐的人间悲喜剧。白先勇监制青春版《牡丹亭》的目的,是让现代的年轻观众,特别是从来没看过昆剧的新新人类,能够开开眼界,欣赏前人几百年艺术心血所蕴积出来的昆曲之美。昆曲要离开传统的红氍毹,离开少数士大夫雅集的场合,到现代大舞台上搬演,演给成千的观众看,舞台的呈现当然要有些变化。但是,昆曲的变化,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唱得好,要身段做得好,要通过演员的细腻唱做,呈现角色性格,营造「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特殊艺术气氛与感染,绝不能喧宾夺主,强调舞美灯光的缤纷耀目,以舞台设计的变幻出奇掩盖了角色的细腻唱做。青春版《牡丹亭》最成功的地方,即是坚持以演员的唱做为中心,呈现给观众美妙而细致的水磨昆腔,配以优雅灵动的身段舞姿。一切舞台美术、配乐、灯光、服装设计,都环绕着这个中心理念来制作,因此,没有打乱或混淆昆曲呈演的基本精神。对年轻观众来说,青春版《牡丹亭》的男女主角,在外貌上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沈丰英饰演十六岁的杜丽娘,秀丽娴雅,有一种怯生生的幽静大方;俞玖林饰二十出头的柳梦梅,俊秀英挺,有一种清纯天真的憨痴气质。白先勇坚持,要男女主角一出场,就是「俊男美女」亮相,必须即刻颠倒众生,否则年轻的观众就坐不住了。我十分赞成先勇的敏锐观察与明确定位,因为大多数现代观众都不熟悉昆曲,不像我这种研究《牡丹亭》的专家,观赏六十岁的张继青饰演十六岁的杜丽娘,只看到她身段的细腻、表情的生动,完全无视于舞台上是位当了祖母的老太太。假如完全不考虑文化的延续、艺术的传承、昆曲的普及,那么,我当然会说,这两位年轻演员的演出,远不及他们老师细腻动人。沈丰英的音域较窄,吐字行腔还构不上「水磨」的纤细,饰演杜丽娘委婉的内心感情,无法完全借着优雅唱腔进行自然发抒;俞玖林的做工有点生硬,憨痴有余而潇洒不足,使人觉得这个柳梦梅略输文采。当然,假以时日,这些不足都会改善,目前无法苛求。台北与香港的观众显然都体谅这情况,并了解青春版《牡丹亭》的重大意义,不在于表演者唱做功夫能臻最高水平,而是呈现的方式基本恪守昆曲的精神与意趣,通过现代的包装,既时髦「有型」,又美观大方,而达成文化延续、艺术传承、昆曲普及的目的。因此,每场演出谢幕之时,当男女主角接受如雷掌声之后,他们的老师张继青与汪世瑜缓步从幕后走到台前,掌声与喝采更是超过了主角,因为大家都知道,为了传承昆曲艺术,老艺人的言传身教,继绝存亡,更令人敬佩与感谢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