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出「对子戏」如何不重复?
古:中本的〈幽媾〉和〈冥誓〉,下本的〈如杭〉都是杜、柳二人的「对子戏」(古按︰以两人的对手戏为主的戏出),而且「传」字辈艺人都没有承传,您如何去重新构思这三出的表演呢?这三场都是二人相处的感情戏,表演上很容易重复。现在看您排出来的戏,都很饱满、很到位,手法上也没有重复之感,即使作为独立的折子戏来看,也完全可以满足观众的要求。请您谈谈自己的体会。汪:我在排演的过程中,还是先把每一场重头戏当作折子戏在艺术上各方面的要求来考虑,等到连排的时候,再做调整。排整本戏就像写大文章一样,一方面要注意连贯,一方面也要抓重点。不抓重点就无法突出要害,展现精彩,把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排定这三出戏时,我是这样想的:〈幽媾〉和〈冥誓〉是属于「人鬼情」的部分,它的气氛、风格是半虚半实;〈如杭〉写的是「人间情」,它给观众的感觉应该是明亮、踏实、欣悦,以实为主。其中〈幽媾〉和〈冥誓〉也有差别:〈幽媾〉是虚实相当,〈冥誓〉已由虚转实,实已偏重了。在〈幽媾〉中,杜、柳二人的心情是不一样的:杜丽娘虽是个鬼魂,心中却是踏实的,因为她已在现实中找到她的梦中情人了;反过来柳梦梅虽是有血有肉之躯,对梦中情与梦中情人的存在,感觉上依然是恍恍惚惚、若即若离,换言之,还是虚的。排这一场戏,我们必须把两人内心反应的差别挖透,也要利用这种差别的互动去推进戏剧的发展。当柳梦梅面对一个午夜到访的美女,先是「惊」,接着是「疑」,然后是「喜」。但「疑」是主要的,他要探问、要弄清楚眼前美女来访的原因、动机;从探问的过程中,再联想到梦中人、梦中情,引起一阵期待的喜悦。总的来说,柳梦梅的表演,要有这三个层次,要演出他那种模糊、恍惚的心理状态。但杜丽娘的思想却是明朗而清晰的,她要采取主动和柳梦梅交往,「完其前梦」。但她也不能操之过急,因为现实中的柳梦梅和梦中的柳梦梅,其性格、人品究竟是否一样?她过份热切的投怀送抱,也可能弄巧反拙。所以在这一出里,杜丽娘的主动、积极也有一定的分寸。她不能单刀直入,只能用试探、暗示、提醒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汪:总之无论从人物心理或是戏剧效果来说,这里都需要一个延宕,使它产生一种坐后力,使后面〈冥誓〉及〈回生〉两出的情节进行急转直下,达到中本的**。所以〈冥誓〉一出的气氛和节奏的处理便完全不同了。在这里,无论柳梦梅或杜丽娘都要事情尽快揭盅,因为他们的幽会几乎被石姑姑撞破。杜丽娘主动地提示柳梦梅要派人来说媒,柳梦梅也主动地要求杜丽娘坦白地披露身份。经过一段交往,彼此已有相当了解,二人都愿意结为夫妇,名正言顺,以免担惊受怕。在这里,节奏是紧凑的,必须在气氛上营造出一种紧迫感。所以我在柳梦梅跪下来发誓的时候,也让杜丽娘跟着跪下来同誓,以表明二人要同心同德,完其美梦。古:〈如杭〉又是另一种处理了。汪:〈如杭〉写的是「人间情」。正如杜丽娘说的「鬼可虚情,人须实礼」,「人间情」是实实在在的爱,就必然受人间种种情况的制约。这里我分三个部分来展现:第一部分是甜美的婚姻生活,这里的舞蹈设计是以扇子为道具的合盘身段。第二部分是石姑姑从外面回来,带来了赴考的消息和「状元红」酒,象征着、预言着柳梦梅要考取功名。第三部分离别的辛酸,是千言万语难以说尽的:经历了生死的爱情,才享受了片刻欢乐却又要别离。我索性用最简单的方法处理:让两人情深款款地说出「小心,保重」四个字。古:由衷地祝贺您这次排演获得的成果,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