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绅子弟(1)

乡绅子弟(1)

如果研究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道路,闻一多是有代表性的。

他的代表性体现在他的复杂性上。

他曾经和他所处的时代发生过巨大的冲突,这种冲突是他和他的时代共同造成的。

他本来是一个对政治生活没有兴趣的人,但最终却为政治所缠绕,以致在很多人眼中,他已不是一个学者,而成了一个斗士;他已不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形象,而是一个战士。

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闻一多,真正的闻一多首先是一个知识分子,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难以和他所处的时代完全达成同一的人。

虽然他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辞世,但从出生到他最终的结局中,人们仍不难看出,一个生活在当时的中国的知识分子的全部人生。

闻一多去世的时候还不足48岁。

用梁实秋的话说:“闻一多短短的一生,除了一死轰动中外,大抵是平静安定的,他过的是诗人与学者的生活,但是对日抗战的爆发对于他是一个转捩点,他到了昆明之后似乎是变了一个人,于诗人学者之外又成了当时一般时髦人士所谓的‘斗士’”

[1]梁实秋是闻一多清华时代的朋友,也是抗战前一直和他保持着友谊的人。

他对闻一多的评价,人们可以不认同,但在许多同时代朋友的回忆中,他的回忆却最有人情、最合常理,也最让人难忘。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2],生于1899年11月24日,最初的名字是“亦多。

他在清华学校读书时,名字只一个“多”

字,“一多”

是他“五四”

运动以后才用的名字。

[3]闻一多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乡绅人家,大家庭人口众多,子弟们受的都是旧式的教育。

闻一多出身乡绅之家这一点,是要特别注意的。

在他成长的那个时代,代表中国社会主流文化气质的就是那些乡绅之家。

中国早期留学生的家庭背景中,出身于乡绅之家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乡绅之家的子弟,一般来说,经济上还说得过去,重要的是,乡绅作为地方上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的代表,往往最能够体现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化。

闻一多读书的时候,他进的学校已经不是传统的私塾,而是改良以后的私塾。

当时,闻一多就既读“子曰诗云”

,同时也学博物、算术、美术,而且还用上了当时的新式教材。

从这个经历可以看出,闻一多虽然受的是旧式教育,但已非传统意义上的旧式教育。

季镇淮在《闻朱年谱》中就说:“这是先生接触新思潮的开始”

闻一多在11岁时,已可以读到当时代表新时代潮流的书刊。

其弟闻家驷回忆说:我们家庭“比较早地接受了新时代潮流的影响,在辛亥革命前夕就能阅读到《东方杂志》和《新民丛报》之类的书刊”

[4]少年时,闻一多就喜欢读书和美术,很具有艺术气质。

而他后来的诗人和学者生涯,与他早年的出身不无关系。

闻一多身上,具有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由于他们出身乡绅之家,如果用阶级的观点分析,他们的内里应是和底层人民对立的,但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身上,那些出身富有的知识分子,对于底层贫民却总是有一种悲天悯人的同情,他们在面对贫民的时候,也总是有一种负罪感,好像自己已有的一切都是不应该的,这一点,从鲁迅的《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得非常清楚。

闻一多在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变化,与他的这种心理并非没有关系。

过去,人们总是说闻一多的转变是因为读了《新华日报》和其他一些来自延安的书籍才发生变化的,或许有这些因素,但这些因素之所以能起作用,究其根源还在于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自己出身的那种负罪感。

这是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一个优点,但也是一个缺点,当他们对于底层贫民过分有负罪感时,他们的感情就很容易冲动,因此也就难以在这种冲动中保持理性。

20世纪40年代,闻一多对知识分子的评价非常低,他说:“还有一点,以为只有知识分子,才有办法,别人一概不成。

这种想法是错的。

不要以为有了知识分子就有力量,真正的力量在人民。

我们应该把自己的知识配合他们的力量。

没有知识是不成的,但是知识不配合人民的力量,决无用处!

我们知识分子常常夸大,以为很了不起,却没想到人民一觉醒,一发动起来,真正的力量就在他们身上。

一班人活不好,吃不好,联大再好,也没有用的。

我们是知识分子,应有我们的天职。

我们享受好,义务也多,我们要努力。

但以为自己努力就成了,就根本错!

……因为真正的力量在人民,所以越压迫,越吃苦,报复起来就越厉害!

因此我希望诸位无论干那种工作,不要以为自己是大学生。

这不该看成普通的谦虚,一种做人的手段,因为我们确实不如他们。

不但口里说,而且心理也硬是要想:我们是不如他们的。

我们的知识是一种脏物,是牺牲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得来的”

[5]对人民的过分崇拜,使闻一多在20世纪40年代对于知识分子的理解非常偏颇。

1945年他曾写过一篇题为《战后的文化——官僚笼断与知识分子笼断》的文章,虽说此文只是一个提纲性的东西,字句也不完整,但从中依然可以看出闻一多的知识分子观。

他说:发表了人民农民战争民主革命战争人民不但赢得了胜利,扭转了历史,并且历史一向是人民创造的……知识分子只有和工农大众相结合才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重说文坛三剑客:血色闻一多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重说文坛三剑客:血色闻一多
上一章下一章

乡绅子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