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清明节?(2)

七、清明节?(2)

祭墓主要有两项活动:一是为死者烧香、上供,其中必烧纸。这种纸是特制的,又称光明钱、往生钱,是送给鬼或死人的钱,以便死者在冥世间使用。其实,最初献给死者的是生活所需的实物,货币流行后才给死者献钱币。汉代用冥钱或瘗,唐代改为纸钱。所以烧纸是比较晚出现的。除焚纸钱外,还流行一种压钱,即把纸钱压在坟堆的四角、坟顶。另一项活动是为坟堆填土,或者修坟立碑。民间信仰认为,坟地是死者的世界,他们在那里进行生产劳动,衣食住行,无一不有,而墓穴就是死者的房屋,坟堆则是房顶。由于经年雨水冲刷,人畜损坏,坟堆往往倒塌,所以要除草、填土,防止雨水流入。有的地方还流行戴柳祭祖。上坟的目的,当然是“饮水思源,慎终追远”。之所以选在清明节,是因为当时冬去春来,万物复苏,自然想到祖先起居如何,应该修坟茔,填衣食,进行坟祭。正如宋高菊卿诗《清明》所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在甘肃民勤地区流行过驼羊会。相传苏武曾在此牧羊,为了纪念苏武,三月初三各地牧民皆赶骆驼、羊群而来,登山游春,饮泉水。清明期间,北京在三月十五日还有一个掸尘会,善男信女都争先恐后去东岳庙,纪念东岳大帝诞辰,拜七十二司。除了祭祖和扫墓外,人们对野鬼孤魂尤为畏惧。因而在扫墓之际,也分出一部分食品、酒和纸钱,给孤魂一定的安慰,防止他们抢夺祖先的供品,也防止孤魂干扰活人的生活。所谓放河灯,就是祭野鬼孤魂的形式之一。祭祖扫墓的作用是强调家庭、宗族内的血缘关系,加强团结,炫耀祖先的功德,以利今后家庭的发展。谚语说,“清明无客不思家”,这种感情不仅是为了祭祖,也是家庭宗族内凝聚力的反映。清明节有不少节日食品,其中多与宗教信仰有关,如比较突出的是蒸面燕,又名“子推燕”。浙江临安地区,家家户户在清明节时采嫩莲拌糯米粉,做“清明狗”,有几个人制作几只,挂起来,直至立夏,然后烧在饭中,也是每人吃一只。流传“吃了清明狗,一年健到头”。由此观之,子推燕、清明狗是一种驱病之物,也是一种营养补品。清明节另一重要食品是春饼,又名薄饼,圆而薄,内包以猪肉、鸡蛋、鱼肉、猪肝、豆芽等馅。这种食品本来是祭祖用的,后来成为群众的节日饮食。(三)踏青踏青来自三月三上巳节,后来由于上巳节并入清明,而扫墓又要到郊外去,因此清明节进行踏青十分流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2005金鸡报晓贺岁书:中国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2005金鸡报晓贺岁书:中国节
上一章下一章

七、清明节?(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