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清明节?(3)

七、清明节?(3)

踏青的前身应该是野外的交往。在氏族时代,两个氏族之间的婚配就是依靠这种交往,进行对歌、跳舞等形式,彼此相识及建立感情,发生族外的婚恋关系。后来的踏青却是文明时代的产物,是文人雅士的娱乐手段。踏青时用的轿、车要插挂柳枝,在房檐上、妇女头上、儿童衣襟上也插挂柳枝。另外,也有的地方以柳枝做成球具为戏,或把柳芽掺入面食内,摊饼食之。插柳、戴柳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是一种节日装饰。“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戴不戴柳成为人的生死攸关的大事。它的起源有三种传说:一说唐太宗给诸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二是古代皇帝赐杨柳之火,伴之而来的柳枝也身价大增,成为插柳的来源;三则认为柳枝有灵性,可以避邪,故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物。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房檐上插柳,是一种住宅标志,以示醒目,可导引祖先的亡魂归来。(四)蚕花会中国是一个养蚕古国,远在史前时代就懂得使用蚕丝。当然,一般民众还是穿用麻衣,贵族才能服用丝绸。但丝绸远销国外,中国有供运输的丝绸之路。所以养蚕是民间一大行业,并有相当多的节日活动。清明前后,既是民间饲养蚕的季节,又是祭祀蚕神的节日。《湖州府志·岁时》:“清明晚,则育蚕之家设祭以禳白虎,门前用石灰画弯弓之状,盖祛蚕祟也。”湖州、杭州“祛蚕祟”有两种方法:一是在白虎星神像前吊肉,祭而退神;一是在门前画弓箭,使白虎逃之夭夭。还有吃海螺,把海螺壳丢在房上,象征赶白虎。中国供奉的蚕神基本有三种:嫘祖、马头娘和青衣。各地都有祭蚕神仪式。民间信仰认为,白虎是养蚕的大敌,通过画弯弓、桃青等巫术以及贴门神祛禳,祈求蚕业丰收。杭州桐乡芝村有龙船庙,蚕农在庙前河中集合,用两船并在一起为祭坛,上供蚕神,设供品。祭祀时向蚕神叩头,祈求蚕业丰收。然后表演文艺节目,号称蚕花盛会,实为祭蚕神仪式。祭蚕是为了蚕业丰收,同时也有求子风俗,如芜湖过“真清明”时,在前一天准备一个南瓜,第二天煮熟,夫妻对坐食南瓜,认为吃南瓜能生男娃。(五)游戏清明节有不少游乐活动,主要有荡秋千、放风筝、斗鸡、拔河、踢球、马球、赛龙舟等等。荡秋千秋千是在木架上悬挂两绳,下拴横板而成。人们坐或站在板上,前后摇动,做出种种惊人表演。此外还有转秋、磨秋等形式,其起源于北方。南北朝时期已传到江南。除汉族外,在朝鲜族和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都较流行,而且越玩越大,出现有地方特色的转秋、磨秋等。放风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2005金鸡报晓贺岁书:中国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2005金鸡报晓贺岁书:中国节
上一章下一章

七、清明节?(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