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琼瑶(2)
琼瑶在学校的一般功课惨不忍睹,但国文始终一枝独秀。童年时期,在母亲的熏陶下,简单的诗词歌赋,就能琅琅上口。小学到中学,更“吞咽”似的阅读中外名著。第一次大学联考失败,试着写作,如果能成为作家,就不必为联考拼斗,只是投出去的稿件,大都周游列国之后,回归原主。在家长的敦促下,再度联考,再度败北。婚后生活拮据,使她再度尝试“煮字疗饥”。终于一个短篇小说《情人谷》,被《皇冠》采用,和《皇冠》首度结缘。可惜我那时候身兼数职,整天忙得像无头苍蝇,根本没有对这位文坛“新秀”,特别关注。一直等到她的中篇小说《寻梦园》、《黑茧》、《幸运草》等陆续寄来,才愈来愈发现她的才华卓越。在那段时期,《皇冠》虽然已经脱离困境,却依然惨淡经营,所以稿费菲薄,但对琼瑶而言,不无小补。家务和育儿,已使她筋疲力尽,还得“挤”出零星的时间,努力笔耕。为了节省时间,午餐能免即免,一杯清茶,几片饼干就打发过去。甚至深更半夜,一面哄孩子,一面在床头写稿。贫穷,是她早年写作的一种动力,但蕴藏在内心的狂热,一旦引爆,就无法遏止。二十五岁那年冬天,开始写《窗外》,五月初脱稿。这期间,初初学步的儿子十分磨人,丈夫嗜赌,常把微薄的薪水输掉,夫妇间时起干戈,是她心力交瘁,但还是在强烈的意志下,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当《窗外》寄到时,我一开始阅读,就无法停止,除了白天一定要到联合报上班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全神阅读。对这部作品,感到震撼,对这位作家,刮目相看。如果说《窗外》是《皇冠》最畅销的丛书,并不为过,四十多年来销数总和绝对超过《哈利波特》第一集的纪录。《窗外》,读者为之风靡,影响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它曾被两度改拍成电影,有人因侵权而被判刑;林青霞因拍摄本片而跃登大银幕,成为闪亮巨星。当然,《窗外》改变了琼瑶的命运,也改变了我的命运,改变了《皇冠》的命运。如果我没有版《皇冠》,我不可能和琼瑶结缘,甚至不会相识,那么,我的生命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云彩。如果《皇冠》没有琼瑶,《皇冠》很可能不是现在这样的《皇冠》,但我深信:琼瑶还是琼瑶。第四节《窗外》的成功,带给她很大的鼓励,也在读者殷切的期盼下,她同时写两个长篇小说,分别在《皇冠》和《联合报》副刊连载。当然她不可能像写《窗外》那样在家事与育儿的隙缝中写作。接受了我的建议和协助下,迁来台北,租了一幢小巧而安静的透天厝,雇了一位乡村女孩帮她做家务和带孩子。这是她生平以来第一次,真正拥有了独立、自由的写作空间,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任性挥毫,正所谓她在《水云间》里所说的:“彩笔由我舞,挥洒一片天”。当年,同时在两大媒体,连载两部长篇小说,可说是难得的机缘。(《皇冠》是当年唯一的文艺杂志,《联合报》又是第一大报,稿件都很拥挤,刚好同时有档期。)对琼瑶而说却也是极大的负担。她前半个月写《几度夕阳红》,后半个月写《烟雨濛濛》,每天夜以继日地写,写得十分辛苦,但我相信她写得十分惬意。最初写作的动机,是迫于生计,但真正使她“挥洒天空”的是潜伏在她内心的、强大无比的写作**。摆脱经济压力后,她写得更加勤奋。我是她每部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也是她的编者和出版社,由衷地承认她是一位“天生的作家”。至少可以这么说,作为一个作家,她得天独厚。到目前为止,琼瑶出版了六十四部小说,部部都有动人的故事,常常有人问她,何来那么多的素材?她童年时代面临战乱,以及求学时代的重重折磨,其实可说是“上帝的恩宠”,赋予她体会人生的丰富养料。有很多人同样也有过很多彩的戏剧人生,可惜没有写作才能,白白浪费了。第五节她读书之多,也使我咋舌。作为一个编者,天天与文字为伍,却远不及她读得更多更广。我们现在的家墙面都被书架占据,但还是书多为患。电影是她的嗜好,使她的娱乐,也是养分。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的记忆力之强。我看过的大部分电影“过目即忘”,经过若干年后重看时,就像看一部新片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她非但可说出结局如何,甚至这个镜头之后是什么镜头,都能娓娓道来。至于读过的书,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出她要找的片断,特别喜爱的诗词,到现在还能背诵如流。她善于说故事,但更善于“听故事”。她就是具有一种“魔力”,可以使至亲好友毫无保留地倾吐心事,甚至陌生的读者,恳切要求她聆听他们的故事。她有心理医师般的职业道德,从不把这些故事写下来,或告诉别人。如果她对我说:“我答应人家不告诉别人。”我必然知趣地不加追问。也有许多故事,是当事人要求她写成小说,如果故事使她感动,也会写下来,如《匆匆,太匆匆》,就是真人真事。她听过的大多数的故事,也许沉淀后变成小说中的若干素材。她的勤奋,与专注的投入,更不是外人所能想象。如果有一天我公毕回家,发现她在书桌前发呆,最好别去打扰,也许从这天起,进入“六亲不认”的时期——她在新作开始撰写期间,婉拒一切访客,包括至亲好友。每天开饭时候,是她最大的烦恼,姗姗来迟来到餐厅时,饭菜已凉,她会惊讶地说“你们怎么不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