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模:文化差异杂感(2)
但过于欣赏自己,看不到别的民族的长处,而且生活悠闲,这似乎成了法兰西民族的包袱。不少留法的中国学生断言,再过若干年,法国会落后的。这颇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否完全正确,历史将会证实的。相当多的法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是肤浅的,他们心中的中国大部分来自前两、三个世纪他们的探险家、传教士的描述或是他们的媒体上并非完全公允的报道。刚来法国不久的中国留学生对一些法国人对中国的无知感到惊讶。其实仔细想一想,这并不奇怪。我们又有多少同胞真正有多少了解法国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世界上的影响基本上是由自己的文化及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的。过去,我们经济落后、闭关自守,再加之二战以后、“冷战”时期形成的偏见作怪,不少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只有皮毛且不公正。也正因为他们经济比我们发达,又有着和我们中华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第一、二代中国留学生才来到了法兰西,学习革命,学习科学,也把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介绍给了同胞,才是我们有可能接触到法兰西的灿烂文化,并通过这些对法兰西民族有了一些认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借助于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迅速崛起,中国的发展令世人瞩目。所以近年来可以明显感到法国人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偏见也在逐渐减少。我们在法国的中国学人有责任为法国朋友真实地介绍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的发展。其实,相互了解也并不是十分困难,但困难的是首先要放下偏见和固有观念。比如说,一些我们的同胞不喜欢吃西餐。当然,这是无可非议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和习惯。但也不能就此说西餐不好。同理,做为法国人,要真正了解中国,也不能自己固有的观念来看待中国的一切。世界应该是丰富多采的,做为“世界村”的公民,无论是那一国人,要想真正了解另一个民族,首先应该尊重对方,不带偏见地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和发展。要作到这一点,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在国外,一个中国人或一群中国人在一定范围内会代表全体中国人。所以,个体的表现有了一定的整体意义。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不只一个法国教授说过,校园里晚上还亮着灯的实验室里,百分之八十是中国学生。中国学生给法国人留下了勤奋刻苦好学的印象。遗憾的是,这种印象近几年有些已经淡漠了。再说,不断的移民偷渡能给人家留下好印象吗?所以,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应该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发扬中华优秀文化,并摒弃自己传统中的糟粕。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根已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生活和工作在法国的我也重视学习、了解法兰西的历史、社会、科学和文化。要学会在两种文化冲突之中正确对待自己。工作中要兢兢业业,乐于助人。但也要求他人尊重自己的人格--一个中国人的人格。积极开展和国内同行的合作以回报生我养我的祖国。我想,我是不可能“完全融入”法国社会了,因为“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和法国人一样,我也以我是中国人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