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公司被“延续”(1)
在讨论这个我们认为非常时髦且严肃的管理话题之前,有一些被管理专家认为幼稚的疑问把我们的思维带到历史研究中。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中国商业史中向来缺乏百年老店,但是仍然有一些公司超过了100年的历史,只是这些公司并不是遵循着“长大经营”
的理论,而是严格地遵循着“延续经营”
理论才得以存活至今。
19世纪后期,官商胡雪岩依靠政府和军队,开设阜康钱庄—应该算是中国初期的商业银行,钱庄的生意非常兴隆;随后,依靠钱庄赚取的资金,开始涉足贸易领域,从事军火、机器的进出口业务;再后来,公司大肆征地,并且收购许多民间药材和药方,大量招聘名医,扩张到医药业,胡庆馀堂长大成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中药连锁公司;最后,公司非常看好被外资垄断的丝绸业,通过高价收购,在上海创立丝绸厂,几乎垄断市场。
胡雪岩的“投资公司”
无论在金融、医药、贸易还是丝绸业,都几乎处于垄断地位,这显然是一个有着“长大**”
的公司机构,但是阜康钱庄却没有像花旗银行那样长大至今。
另一家历史超过300年的中国制药公司,是今天依然在“延续经营”
的同仁堂。
由于历史上无论善恶势力都需要就医,这家公司幸运地经营至今。
如今,它是中国惟一的中药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中药公司之一,生产800多个品种的药材,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去年的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
我们如果按照“米粉店式的长大假设”
,就可以提出疑问:为什么同仁堂没有长大成全球最大的中药公司?为什么同仁堂没有成为中国最大的医药公司?事实上,比同仁堂历史短150多年的美国辉瑞公司(1849年创立)去年的收入达到了330亿美元(是同仁堂的一百多倍),而且它仍然要变得更大,在去年花费600亿美元收购了法玛西亚公司。
答案其实很复杂,但是在公司精神的层次上,同仁堂缺乏“长大精神”
,或者从来就没有过“长大精神”
,对这家公司来说,“存在”
或者“延续”
比任何信念都更有价值。
另一家至今仍然活跃在中国餐饮业的著名公司,是以北京烤鸭而闻名的全聚德公司。
它创立于1864年,如今的年销售收入是亿美元,而且几乎没有任何扩张经营的迹象—这家公司仍然在努力“延续。
麦当劳公司起初几乎只卖汉堡包,但是如今在全世界经营着近3万家连锁餐厅,年销售收入约350亿美元。
而且,显然它会继续“长大经营。
我们也有必要提一下招商局公司,这家公司已经延续经营了130年,早期同样是业务庞杂,但是基本上从船运业起步。
20世纪70年代该公司展开新历史时,也是以船运为主业,但是很快业务就扩展到所有能够扩张的领域,从修理货船、制造玻璃,到经营港口,但是公司至今的营业收入只有不到100亿元,还是一家不大的公司,至少与马士基-穆勒公司(全球最大的船运公司,总部位于丹麦)相比还有很远距离。
我们比较一下两家新公司吧:联想公司和戴尔公司。
今年4月份,曹建伟在厦门见到戴尔电脑公司主席迈克尔·戴尔,迈克尔说他希望戴尔电脑公司能够变得更大,可以每年销售600亿美元的商品(去年是330亿美元)。
描绘这个长大理想时,这家公司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电脑,现在为了长得更大,它早就不再只生产“四件套”
了(PC、工作站、服务器、存储设备),而是迅速扩展到网络产品、数码产品和IT服务领域。
戴尔电脑公司在厦门的工厂,正在积极推进一项叫作CFI(工厂定制)的模式,也就是说工厂不仅是生产产品,而且要提供解决方案集成定制服务。
因此,戴尔电脑公司决定更改名字(去掉电脑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显然会制约它“继续长大。
它的长大**非常强烈,甚至有点冒险。
它硬冲进打印机领域,委托代理厂商制造戴尔品牌的打印机,在以前它只销售惠普品牌的打印机,两家公司立即从伙伴变成了对手。
当然了,惠普公司同样也是一个更着急长大的公司,不然它怎么会冲破重重阻力收购康柏电脑公司呢?许多人都不看好这项涉及金额250亿美元的收购,认为两家公司捆绑在一起是贪婪的长大野心。
但是,新公司的CEO卡莉显然已经做得不错,整合出来的惠普咨询公司业务量快要赶上IBM全球服务公司了,而宝洁公司非常信任地把30亿美元的IT外包合同交给它完成。
无论如何,你得承认戴尔是坚持“长大经营”
信念的!
联想公司又如何呢?几年来,它是中国成长最快也是最大的IT公司,它和戴尔公司都成立于1984年,但是它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因为占据中国30%的市场份额足够使它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电脑供应商,但是它的收入如今只有30亿美元的规模(是戴尔公司的1/10),戴尔公司的利润率也要高于联想两个百分点以上。
联想公司把以IT服务为主业的公司拆分出去,成立神州数码公司(如今这家公司的年销售收入也超过100亿元)。
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这家公司必须制定“长大经营”
的计划,这包括收购汉普咨询公司,进入IT服务领域,设立投资公司,涉足地产和餐饮业。
向这些领域扩张,并不是说联想有从事这些业务的丰富经验,而是原有的主业(PC业)利润越来越低,一些门槛不高的业务会给公司带来现金收益。
因此,这家公司最终选择了“长大经营”
,以免被对手击倒。
它也更改了自己的名称(现在是Lenovo),以便于国际扩张。
联想公司和戴尔公司的核心竞争在于,谁能够坚持“长大经营”
的信念并且以正确的战略执行下去(我们会在以后的章节阐述长大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