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就完了吗?(2)

买了就完了吗?(2)

该公司自1994年开始收购,迄今已经收购了超过45家啤酒公司,生产能力从三十多万吨增长到380万吨,市场份额超过11%,但是这家公司的利润率却下降许多。许多人开始质疑青岛啤酒的收购行为是弥天大错,事实上收购是青岛啤酒扩张必须要走的路线,围绕主业展开的收购应该促使该公司迅速长大。但是,该公司的收购过程却发生很多问题,比如收购了许多难以扭转亏损的小公司,和许多收购对象之间难以融合,公司难以短期内把核心工艺技术复制到收购的小公司等。如果青岛啤酒收购的不是啤酒公司,而是娃哈哈公司,它可能已经倒闭了。在媒体行业,你会发现收购扩张惊险无比但是却不至于置公司于死地。迪斯尼公司在1995年以196亿美元收购了大都会ABC公司(CapitalCities/ABC),之后它又收购了ESPN、福克斯(FOX)家庭频道,以及《新闻周刊》。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该公司的股价每年上升27%,市值从不到20亿美元增长到900亿美元(2000年)。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不断有人责备迪斯尼公司的收购行为,认为这让公司负担沉重,而且臃肿无比。真的是这样吗?无论到什么时候看,迪斯尼公司的收购在战略层次上都是精明的:久负盛誉的ABC公司,让大众疯狂的ESPN,4个有线频道,一个电台网络,一个网站,一本杂志,餐馆,主题公园,旅游胜地—这些就是迪斯尼公司成为全球最大传媒集团的基础。如果中间公司的业务出现问题,问题不在于收购本身,而在于收购之后的管理。迪斯尼公司的CEO艾斯纳专门聘请了一名收购专家,担任公司的总裁。如果迪斯尼公司把20%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到2010年,这家公司甚至会拥有整个世界和火星的一部分,但是又有什么不好呢?比迪斯尼公司的CEO艾斯纳更惨一点的是新闻集团(NewsGroup)的默多克,这个非常喜欢收购的澳大利亚人一直遭人嫉恨,而且每次收购都遭人讥讽和怀疑。但是,新闻集团现在依然顺风顺水,坦白地说,时代华纳不担心它吗?美国三角集团拥有全球销量最大的《电视指南》杂志,它是全球第一份年销量超过10亿份的杂志,公司还掌握着《读者文摘》、《新闻周刊》、《妇女世界》等杂志的发行权。1988年,默多克花费30亿美元收购三角集团,是当时历史上最大的一笔媒体收购,被称为“慈善收购”。三角集团的创始人安嫩伯格甚至还询问了沃仑·巴菲特,问是否该要36亿美元,巴菲特说:“快去银行,快把钱存到银行。”默多克自己都承认,他“是一个糟糕的买家,心太急了,应该砍掉几亿美元”。但是美国人也许不这么想,他们认为默多克控制了福克斯公司和《电视指南》以后,权力太大了,几乎控制了美国人的精神。而且《电视指南》的名气和福克斯公司的《辛普森一家》一样都仍然是成功的。如果谁都说默多克的收购扩张是疯狂的,他至少应该检点一下,但是事实上他没有这么做,他已经决定用66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从通用汽车公司那里收购休斯电子公司(HughesElectronics)34%的股份,奠定新闻集团在卫星传媒领域的绝对地位。新闻集团的收购始终没有脱离默多克传媒王国的“主业向心力”,因此谁也不必为它担心什么,即使买过来的资产消化不了,它也不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在保持“主业向心力”的情况下,似乎没有谁惧怕收购。宝洁公司在2001年花费50亿美元收购了欧洲美容品公司伊卡璐,在2003年则花费59亿美元收购德国护发产品公司威娜公司,以便彻底巩固宝洁公司在全球美容品领域的市场地位,并且同世界最大的美容品公司欧莱雅相互抗衡。如果有谁觉得宝洁公司的收购还不算金额惊人,那么惠普公司以250亿美元收购康柏公司以及辉瑞制药公司以600亿美元收购法玛西亚公司的举动算是惊世骇俗了吧?一些新经济时代表征性的公司,由于执行了“主业向心力”的收购原则而获得了成功。2002年,IBM公司以35亿美元收购了普华永道公司(PWC)咨询服务部门,这项收购同样是围绕“IBM全球服务”的主业所进行的战略扩张。收购之前,“安然丑闻”使五大会计事务所的咨询业务都遭遇打击(包括安达信、毕马威、普华永道、安永华明、德勤),普华永道咨询部门的收入迅速下降了13%,许多客户流失。IBM公司收购该公司咨询部门以后,后者所失去的客户中有70%的客户开始继续签约合作,其收入将增加50%。而且收购整合以后,IBM咨询部门签订新合同的速度,比收购前两家公司单独签约的速度快5倍。“究竟怎样才能让英特尔的市值立刻增加一倍?如果我们不得不做土豆片生意,那就去做!”英特尔公司现任CEO贝瑞特说这句话,并不是表明这家芯片公司真的要去做土豆片生意,贝瑞特只是渴望找到让英特尔公司快速长得更大的方法,他几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个方法:收购扩张。贝瑞特希望通过收购,快速进入到网络和通信芯片领域。他看清了这个方向,但是缺少收购之道,他赶紧把高层管理班子的关键人物组成一个小团队,并派他们向那些收购专家学习本领,比如通用电气、微软、思科等公司。然后,他聘请一个顾问公司搞了一个“同化新公司”的系统,再按英特尔公司典型的做法,做出一个标明“为什么收购某家公司,收购为什么成功和失败”的模式。之后自1999年开始,英特尔公司开始大胆收购,当年就一鼓作气吞下了12家公司。英特尔公司总共收购了超过25家公司,花费了65亿美元。格鲁夫(前任CEO)肯定会很惊讶:英特尔以前没有这么干过。但是只有这么干,英特尔才能超前,在网络通信芯片领域占据主动地位,就像当年放弃记忆芯片转向微处理器一样。而且,英特尔牌的芯片已经没有AMD牌的芯片速度快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第一部探讨中国公司如何不断长大的著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第一部探讨中国公司如何不断长大的著作
上一章下一章

买了就完了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