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贸易”
管理学的书籍通常不会把资本经营和管理的道理单独列出来研究,这是像《首席财务官》那样的书籍该做的事情,但是《长大》一书必须把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作为一个章节,因为它是影响公司长大的重要环节。我们只是强调3个观点,都是长大公司应该遵循的原理:其一,长大公司是善于资本“贸易”的公司;其二,长大公司是善于辨别数字“假象”的公司;其三,长大公司是善于融资的公司。我们专门讨论过招商局集团的战略,这是一家典型多元化经营的公司,但是早期它每进入一个产业后,都会完全在经营层次上控制它,并且当做自己的实业一步一步经营。这些产业包括地产、电信、金融、港口、玻璃、铝材、集装箱、桥梁、公路、卫星、钢材、氧气、铁路等。问题是,没有哪家公司能够对每一个行业都非常精通,但是资本却不同,它可以无限渗透到任何行业之中。也就是说,长大公司是善于资本运营的公司,它们把资产和资本当做商品不断地参与交易,买进和卖出,并且从中获取溢价利润。在这一方面,做出表率的公司当然是通用电气公司。这辆战车不断需要以收购的方式补充燃料,它每年收购一百多家公司。但是,不要以为通用电气收购这些公司是为了长久经营下去,它买进来的目的更主要是为了以后高价卖出去。1985年—2000年期间,通用电气公司%的年均增长率中有整整4%来自于收购交易。就公司规模而言,现在几乎没有哪家公司能够达到与通用电气一样的业绩,并且为利润增长做出如此重大的贡献。它还在实施规模更大的收购计划,计划花费超过53亿美元收购海勒金融(HellerFinancial)公司。在所有的资本交易中,通用电气金融服务集团(GECapital)就好比汽车发动机,也是最为如饥似渴的收购者。过去15年来,该部门一直保持22%的年增长率,这一数字使其他部门6%的增长率相形见绌,而且金融服务集团的营业额占通用电气公司营业额的50%。它仍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诸侯割据的金融服务领域,寻觅出现在其中的最佳收购机会。对通用电气来说,并不担心买进来的业务经营不下去,因为它买之前就已经计算了卖出去的方法。做不到业内前三名就卖掉,成了通用电气公司的戒律。每当通用电气从售出一家子公司或其他资产中赚了一大笔钱时,它由来已久的做法是,在同一季度里拿出一大笔可自由支配的投资或是一笔重组费用,这样能使净收益稳步上升,而不是比上一个季度猛然增加一大块。资本的买卖交易是长大公司的日常举动,这时常是解决危机和继续长大的驱动剂。你可以研究一下全世界工商业的案例,有多少家大公司在考虑长大时,想到了买?又有多少大公司在面临危机时,想到了卖?IBM公司在1992年为西尔斯公司承担80亿美元的IT外包业务时,就开始构建自己的网络系统,也即后来所说的“IBM全球网络机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是一份无与伦比的资产和摇钱树,最后以50亿美元卖给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公司。在1992年以来的IBM大变革中,郭士纳不知道卖掉了多少IBM的资产,接着用换来的现金又不知道买来了多少软件公司、技术公司和服务机构。2000年,它把硬盘制造业务以超过20亿美元卖给了日立公司,紧接着就以超过30亿美元买进了普华永道公司咨询服务部。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闻集团绝对是资本贸易最活跃的媒体公司了,不断买入的新资产让它变得越来越大,同时又让它必须通过出售一些资产来换取现金,解决债务问题。1990年,该公司宣布它背负着八十多亿美元的债务时,公司的业绩一路下滑,全世界的银行都焦躁不安,恨不得立即飞到新闻集团董事长默多克身边,吸干这个贪婪资本家的血。过去,默多克到处拿着自己控制70%澳大利亚新闻业和40%英国新闻业的资格,说服全球的银行家不要忽视他的公司破产对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他到处“劝说、欺骗、奉承、企求各家银行”。他最后一次利用撒切尔夫人的关系,合并了英国卫星广播公司,得到新的筹资砝码。1991年初,他重新获得146家银行的新协议,一次筹集了76亿美元的资金,解决了暂时危机。但是又面临新的利息压力,他出售了《星报》50%的股份(他的第一家美国报纸),福克斯公司的部分权益,而且卖掉一批杂志,其中包括《纽约》、《17岁》、《新女性》、《肥皂剧周刊》等。这些买入和出售行为维持了新闻集团的平衡。我们不想把近些年大公司的资产买卖全部一一列举出来,像记录“资本贸易史”一样。但是,我们可以启示所有志在创立长大公司的经营者,要保持公司的灵活性,以“资本买卖”的心态,而不是以“实业经营”的心态积极参与资本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