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术头衔的图腾崇拜(2)

对学术头衔的图腾崇拜(2)

40岁的吴教授,是某高校的“杰出青年教师”,曾经获得多项部委奖励,并被列为跨世纪优秀人才。他刚在办公室坐好,电话便响起。吴教授拿起电话听了一会儿回答:“谢谢!可我手头上已经有三项基金,没有时间再做了,你们还是另外找人填报吧。”10分钟以后,电话再次响起。吴教授再次拿起听筒,听了一会儿,说道:“院长,刚才科技处来过电话,和我谈这事,我最近真的很忙,有总理基金、有市科委基金,机会还是给别人吧,系里王博后我觉得不错。”……“既然这样,我叫学生去取表格。”吴教授足足将电话在手里握了3分钟,然后回答。他对学生说:“学校、院里都认为这项基金以我牵头申报成功的可能性是100%,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看来,推是推不掉了。可真没时间做呀!”这是怎么回事?科学基金是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了支持科学研究而设立的。提起这一基金,就不能不谈国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设有面上基金、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和重大基金等。在科研工作者中,有一种说法,叫“小基金大评,中基金中评,大基金不评”。意思是,资助幅度为十几万元左右的面上基金,往往进行大规模地广泛评审;而资助幅度好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则在一定范围内组织评审,谁是评审组的专家大家心中有数;至于上千万元的基金,则几乎不评,往往由几个院士提议,或者由政府部门直接下达给某个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的操作,受到科研工作者较好的评价,因为其立项十分谨慎,在评审过程中,广泛组织科学家们参与,每一项目组织5位专家进行通讯评议,最后能否立项,基本上以通讯评议意见为依据,而申报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材料送给了哪位专家,这就很大程度地保证了基金立项的公正性。而其他基金,如杰出青年基金、重点基金、重大基金等的操作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立项过程中个人因素、行政干预因素较多。客观地说,近年来自然科学面上基金的成果丰硕,但由于资助幅度小,很多项目未能做大做深;而资助幅度大的重点基金,其成果与投资幅度相比却不怎么显著。事实上,很多重大基金、重点基金申请到后,也要进一步分解,具体承担的也是一些年轻人,但由于他们不是项目负责人,仅获得很少部分的经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也就受到影响。至于各部委、各地方政府设立的基金,有不少是类似于重点基金的操作,因此问题也比较多。经费多、项目多、已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师,在新一轮经费申请中十分容易胜出,因此“财源广进”,而有的教师亟需得到资助却偏偏“求告无门”,这被称为“马太效应”。按我国高校现行体制,对经费申请进行审批时,一般要以过去申请经费情况、是否曾经承担某基金课题以及完成情况等为重要参考,科研工作者往往要经历一个“媳妇熬成婆”的痛苦等待过程。经费的给予者对此有自己的“难处与考虑”:把经费再次拨给已有资金支持的人,虽然起不到显著效果,却至少能保证有成果,不会出现因没有成果而被指责为“决策失误”的后果,至于这一成果的取得是否得益于这一经费的支持,则不在考虑之列。业内人士把这种做法称为“锦上添花”。某高校一位教师则说:“有的教师同时获得很多资助经费,但他们毕竟精力有限,跳起双脚整日不睡觉也出不了那么多成果,到了验收时,把同样的课题结果分送给不同的资助部门,这种做法被称为‘搬砖头’。即使如此,在最后的评估鉴定中仍会得到好的评价。”其实,科研基金的使用是个相对单纯的问题,谁能做出来,谁能做得更好,就给谁做,这是基本原则。但是由谁来判断“谁能做得更好”呢?站在不同位置,出于不同目的的人,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由于调动了众多科学家参与,所以在所有基金中,国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的运作得到了一致好评。基金就是基金,它就是为科研服务的,不是荣誉,更不是某些人的专利,因此,将基金分为面上、重点、重大,按不同方式来运作,是没有道理的。国家基金应该是一个统一名称,所有人都可以平等申请,由科学家、科技人员共同参与评审,当然重大的项目资助幅度可以大一些,对申请人的能力要求也要更严一些。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各类评奖中。如果报奖者没有任何名望,没有丝毫权势,没有一定学术头衔,胜出的几率几乎为零。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43岁的田中在日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也没有,只是岛津制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师。而专门生产科学测试仪器的岛津制作所,在日本只能算是一家不大有名的中小企业。**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胡伟说:“假设由国人来评这个诺贝尔奖的话,我们能把这个奖颁给田中这样没有职称、没有头衔的‘小人物’吗?我们眼中的人才,往往有一大堆头衔和光环,我们不仅患上了高学历崇拜症,而且还直接把学问的高低和职务的高低挂起钩来。田中获奖后,中国报纸纷纷报道他的身份是研究所‘主任’,其实在日本,大学毕业生进公司做一两年的职员,就可晋升主任,但上面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主任实在不是一个什么官。我们把田中的这个‘主任’看得那么重,恰恰反映了我们在学术评价上的‘官本位’心态。”①(①《田中获诺贝尔奖的震撼》,《文汇报》,2002年10月22日。)  [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全面讲述大学现状 透视大学生态环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全面讲述大学现状 透视大学生态环境
上一章下一章

对学术头衔的图腾崇拜(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