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遭公开批判(4)

冯雪峰遭公开批判(4)

从黎之的回忆可以看出,“大事记”所记载的内容,即是周扬向毛汇报情况时毛所做的指示。大概周扬向毛汇报时,说到自己对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政治意义“没有警觉”,担心一批判就会使一些人“抬不起头”来之类的话。——当然,周扬的这种担心并不单单为俞平伯,也包括《文艺报》的主编冯雪峰等人。所以,毛才用那样严厉的口气批评周扬,并指责《文艺报》“不宣传马克思主义”。

既然**对《文艺报》的问题提得如此尖锐,对《文艺报》的批判就势在必行了。

10月31日,中国文联主席团和中国作协主席团联席的扩大会议,便在青年剧院楼上的“青年宫”举行。这次会议从10月31日起,到12月8日结束,历时一个多月,先后开了8次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青年宫会议”。

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就反对‘红楼梦’研究中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倾向、‘文艺报’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上的错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检查了‘文艺报’的整个工作。”

《人民日报》的这则报道,将这8次会议的主题锁定在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上,而没有说明会上对《文艺报》的批判情况。真实的情况是,这次会议基本上同时进行了三个主题:主要是批判《文艺报》向资产阶级投降,压制“小人物”的问题;批判俞平伯的《研究》;批判胡风,也使一直酝酿的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公开化了。

对于《文艺报》的批判,火力是相当凶猛的。与会者揭发出来的事实,认为《文艺报》的错误是严重的。“除了投降和袒护资产阶级错误思想,压制马克思主义者的新生力量外,还发表了许多宣传错误理论的粗暴的武断的文艺批评,对文艺创作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甚至说它“已变成一个违抗党的文艺方针和拒绝党的领导的独立王国”。《文艺报》的负责人冯雪峰和陈企霞都在会上作了检讨。

在中宣部召开文联和作协主席团联席扩大会议的同时,在报纸上对《文艺报》进行公开批判也纳入了议事日程。黎之回忆说:

《人民日报》发表了《质问〈文艺报〉编者》以后,林默涵召集文艺处的几位同志布置起草一篇批判《文艺报》的文章,他讲了一下文章要点,几个人各起草一篇,后来由他在我起草的稿子上作了很大的修改,题为《〈文艺报〉编者应该彻底检查资产阶级作风》,在11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

这篇文章也同样引起了**的注意。在《建国以来**文稿》第四卷中,公布了毛对这篇文章所作的批注,从中可以看出毛对批判《文艺报》问题的重视。

文章批评《文艺报》编者“滋长了一种骄傲自满的情绪。这种情绪的最明显的表现,是这个以文艺批评为主要任务的刊物,它本身却简直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在“它本身却简直没有自我批评的精神”一句旁划了竖线,打了一个问号,并批注:“首先不是有没有自我批【评】的问题,而是是否犯了错误的问题。”《文艺报》1951年第五卷第三期曾发表《评〈葡萄熟了的时候〉》的文章,文内说:“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蒋介石匪帮统治的中国,而是**领导下的新中国,……这个社会已经没有滋长旧意识的社会基础,而正相反,在新的生产关系中,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他们的品格只会一天比一天提高,不管他们发展变化的程度如何不一致,但他们在新社会影响与教育下,都具有与旧社会人物性格根本不同的特点,却是无疑的了。”文章引用了这段文字后反驳道:“原来蒋介石匪帮被赶出大陆不过两年,中国就没有滋长旧意识的社会基础了。”**批注:“不但几年,永远都是有冲突的。”1951年5月10日出版的《文艺报》发表了由编辑部自己整理的《读者对第三卷〈文艺报〉的意见》。这篇文章集中了读者来信中对《文艺报》的赞美的词句,却没有提到任何缺点和错误。黎之的文章就此事指出:“显然地,《文艺报》编者是陶醉在这一片赞扬的歌声中了,他们真以为自己是十全十美,好到‘卓越’的程度了。当然,读者的意见是真诚的。”**批注:“读者不明情况,说错了话。”文章批评《文艺报》“正是这种骄傲自满的情绪,使《文艺报》逐渐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对新鲜事物越来越失去了感觉”。**在这句话旁打了问号,并批注:“不是骄傲的问题,而是编辑部被资产阶级思想统治了的问题。”文章中批评《文艺报》“在许多问题上,表现出《文艺报》编者已丧失对当前重大政治问题的敏锐感觉,他们钻在冷冰冰的公式主义的套子里,对新鲜的事物和新鲜的思想缺乏热情”。**批注:“不是丧失锐敏感觉,而是具有反马克思主义的极锐敏的感觉。”在文章中说:“《文艺报》编者的骄傲自大的情绪,也表现在这个刊物的老大的作风上面。”**在“骄傲自大”与“老大的作风”旁分别划了竖线,并批注:“不是这些问题,而是他们的资产阶级反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问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长达半个世纪恩怨:周扬与冯雪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长达半个世纪恩怨:周扬与冯雪峰
上一章下一章

冯雪峰遭公开批判(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