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迎明 刘晓春:那些人那些事(1)
杨迎明1993~1994年参与《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办,任兼职主笔,此前在《中国体育画报》任主编,后来担任《中国体育报》副总编、《中国足球报》总编。
刘晓春1993年参与《三联生活周刊》的创办,任资料编辑,此前曾在《博览群书》做编辑,现在《北京青年报》副刊任编辑。
1992年11月,钱钢打电话来,问我对新闻周刊是否感兴趣。电话很短,差不多在最后他才告诉我是《三联生活周刊》。
钱钢对我"验明正身"(现在叫"面试")是在我北郊的家里。这种"家访"很能说明钱钢作为一个作家的精细和一个职业新闻人的密致。他要听我说什么,也要看我的生活,看我的情趣--看我是不是一个识字的人。
钱钢永远看着你的眼睛说话,挺直着上身,话语急促,段落极清晰,这和他曾是一个军人有关。他应该是一个一线集团军的政委,让发起梯次冲锋的士兵们赴汤蹈火--钱钢的意志总让我感叹。而意志在时下更多的时候、更多的地方是一柄双刃剑。
记起来的,和钱钢谈到了美国《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不同的关注角度和"叙述"方式,顺便谈到了一些技术性问题,例如纸张、版式。这时我才知道,《三联生活周刊》的美术及版式总监是陈西林。我早就应该想到有杨浪的地方一定会有陈西林出没;有陈西林的地方,杨浪早晚会水落石出。
1993年《三联生活周刊》的集结是在北京永定门外沙子口的一个面包房附近。沿着一条破旧的沙石路,从一个简易房外类似消防梯的铁梯上到二楼,见到了太多的业内同行!虽然事先知道,但坐在一起时仍不免惊叹:杨浪、陈西林、胡舒立、毕熙东、季元宏、陈小波、何志云、叶研、程赤兵、闻丹青……钱钢、陶泰忠,然后是董秀玉,这座大庙的住持。满眼都是高僧,最不济也是文武和尚。我这样的沙弥真不知道也想不出,这是要办一本周刊还是要打造一件"杀人放火"的武器。用得了这么多强悍的人物吗?"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是一回事,是一件有待争取的理想中的事;"全北京媒体精锐者联合起来"是另一回事,是一件无须争取、无须竞争的很现实的事。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它很可能成为一种动物,而且是一个新物种--或者是它把谁咬死,或者是它把自己咬死。
春末的时候,周刊招聘记者,记得是老陶、钱钢主持面试,陈西林、杨浪参加。西林的原则很强硬:男的要周正,女的更要周正。这和他的唯美有关。但西林也有走眼的时候:毕熙东后来送给他一条狗,据称是英国约克名犬。此狗最初长得贵族似的,半岁以后毛色渐杂,饮食起居行径向土狗靠拢,最不能容忍的是头皮毛发左右偏分,类似抗战时期的小汉奸。后来西林在北京四中对面一个小楼里整出了一本讲述狗的世界观和狗对未来事物发生、发展的判断的成人漫画集,可能和这条叫"约克"的说不清来历的狗有关。
有关西林的故事极多,比如他演《沙家浜》中的刁小三,由于结巴,把"我还抢人呢!"念成"我还……还……,抢……抢……"被定性为"破坏样板戏"。可单独成书。
新记者到位后是培训。我被要求给他们讲了一两堂课,讲的是什么实在记不起来了,只记得最后蜕化为聊天、侃山、调侃。带头闹事的是苗炜、石正茂,黄集伟是敲边鼓的,我记得在讲到采访时,我说"不用记录,你忘掉的总是不重要的"。这是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教程中的一句话,好像被很多人记住了。除此之外我没有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我希望的状态就是开心,无论是在一本刊物的编辑部,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
后来,苗炜踏进了足球评论的泥淖之中。但他是清醒的,也是开心的;黄集伟告诉别人怎样读书并自己写书,一如他与生俱来的别样视角,极力使自己和读者开心。与石正茂在央视见过一面,仍是一副天下无贼夜不闭户的大快乐面孔,很令人难忘的一个女孩。她最终嫁给了贺延光,应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先人教诲。贺延光永远是正气凛然的一条汉子。何笑聪、刘君梅、刘晓玲、钦峥……多年不见,可好?可开心?可记得11年前在新华社附近一家饭馆请大家吃酸菜鱼?最后喝晕了三个、喝哭了两个?
《三联生活周刊》开始运转,进入新车磨合。我的本性开始暴露,大尾巴狼是装不下去了。我极力煽动办"百姓经济"(或者叫身边经济)版块,没有得逞。后又推出"百姓广场"栏目,这实际上是一种非主流玩法。我列出了几条,其中有:
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斯特里普为出书所用,需中国50年代末"除四害、讲卫生"宣传画;"文革"期间印发的"八个样板戏"招贴画;6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的"点心票"、"瓜子花生票"以及中国老鼠夹子照片一帧。
二、有出让1932年北平民众印刷所出版《京民起居图》者与九江陈鲁先生联系。另,索求北方居民晨漱用"舌刮"一副。
三、如有出让50~60年代产"小蜜蜂"、"春耕"、"大刀"、"拖拉机"、"宫女"和上海产绿"牡丹"蓝"牡丹"香烟盒,幸甚。保定刘鑫。
四、有1968、1969年城镇印发"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奖状者,愿以全套《百科全书》交换。深圳毕达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