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迎明 刘晓春:那些人那些事(2)

杨迎明 刘晓春:那些人那些事(2)

五、家藏民国初年江南羊皮箱,有"陈老大祖制"烙印,转让。浙江杨豹仁。

你不能想像2004年的《三联生活周刊》能刊登这路东西,我爱逛旧货市场的毛病被带到周刊来,这绝对是个错误。要么新闻,要么深度新闻,实在没有,就分析新闻。总之,一本堂堂正正的综合新闻周刊不能沦落到潘家园旧货市场上去。

但杨浪对此大加赞赏。后来他对这个业余项目也乐此不疲,曾经在甘肃莫高窟遗址抱回来一捆柴禾并著文叙述之曰:"唐柴"。果真是唐代的柴禾,那他是公然招供顺走国家地上文物。唐朝距今多少年了?中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日子里一捆拿来就可以煮饭暖身的柴禾焉能留待你杨浪顺手牵羊?后来杨浪愈发胆大,居然收到了东海某海域军舰航道及潜艇水下通行区域图例。在他香山居所的阁楼上,全是大比例的军用地图以及罗盘、比例尺等军用品,还有一架军用望远镜。只是从这个阁楼探望香山密林草丛之中掩映的,没什么军事,只有民事。

杨浪尚武,一颗军人的心时不时地激荡跳跃。

季元宏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国际问题主笔。他的洞悉力在他洞悉之后表现出的平静和无所谓面前倒显得次要了。如果有一天早上他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然后漫不经心地告诉你:"今天凌晨6点半……,你吃早饭了吗?……打起来了,第三次世界大战。我靠!"你一点儿也不要认为他是在说谎。我俩之间有一句见面肯定要说的话:"打是打不过了!"他在《三联生活周刊》期间结婚,娶的是一位武警的特警军官,专管强行登机击毙劫机者解救人质。高大的季元宏从此打消了在家一夫当关的念头。

胡舒立在经济上的洞悉力在她洞悉之后表现出的虐杀性和诛九族的斩草除根面前倒显得次要了。她锐利得像一把曼彻斯特切腌肉的刀子,每当刀子被拿起,你都会看到刀子上还有前一回她切下去时那个倒霉鬼留下的遗迹。她总是"道破"或"撕破"社会经济问题的一层层窗户纸,但在我看来,她其实更愿意一脚干脆连窗户都踹开,整出个透亮或叫大白于天下。胡舒立曾是一个军医,可能是外科的。她爱争论并长于引发争论,她是一个话语霸权者。

《三联生活周刊》有三项基本原则:一是不要与陈西林讨论版面问题,他能把你绕进去,最后你持他的观点与他争论;二是不要与胡舒立讨论经济问题,她能把你搞得头大,最后你都不知道自己的观点是什么了;三是不要和李伯飞讨论任何问题,他能和你上下五千年的旁征博引,最后你都不知道你们最初争论的是什么问题。比如讨论城市的公交系统,一个小时后,你们会为明式家具腿儿的样式差点打起来。

到《三联生活周刊》后认识了陶泰忠。他最初使我想到了30年前当兵时的教导员,标准的军人做派。但是他却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鉴定者(对文字,对文学,对新闻)。他准确,准确到锐利,边缘部分切割得极干净利落。他指出问题时总是商量的口气。但你能知道,这是要害。他并不指望你一时半时能领悟并有所改变。他后来不再说什么了。他是当时《三联生活周刊》的大内总管。他手下似乎只有一兵,阿芳。有一期封面上用了阿芳手的特写,手放在了几叠人民币上。是一个封面故事,好像是讲中国百姓的存款问题。素手无暇,极东方。好像是叶研说的:"这手应该上保险。"

再有就是何志云兄了。到三联后我们在一起喝酒。从永定门喝到净土胡同居委会办的小饭铺,后又扩展到鼓楼周边地区。参加喝酒的有一彪人马,其中也有闻丹青。一次喝酒,喝出了闻丹青、杨浪曾经是一个幼儿园的园友,谁跟谁又是一个学校的小学不同级校友。后来就喝乱了,酒队扩大,不能喝的也跟来,记得女士中有石正茂、刘君梅。饭桌是最老少咸宜的地方。志云请我们去他家,三里屯中青的宿舍,他做得一手的好菜,首推干烧鱼。他家养了一匹猫,这猫能独自跳到抽水马桶上亲自方便,让人叹为观止。鱼与熊掌不能兼得,在志云处,鱼与老猫可兼得并交相辉映。

当时《三联生活周刊》的图片负责人是陈小波。她曾经是山西的自行车运动员,敏感且敏锐。她在"三联"时写过一篇文章,对人过中年的男人们提出了宽厚仁慈的忠告,笔法像卡布其诺上面那层奶沫,无比细腻丰盈。你含在嘴里,它无声融化。它在咖啡的苦味上面却也不甜,分寸拿捏得极适度。陈小波时有伤感,这是她在人性捕捉后的一种无奈。这从她在新华社及至"三联"编发的图片中可以领悟到。一次从宣武门路过,那天可能风大、寒冷,我竖着衣服领子走,她看到了,没有打招呼,只是在年末的一张贺卡上写了几句话给我,她愿我身子骨硬硬朗朗的,一路平安。这让我感动。

今年9月中旬我出差回来,夫人告诉我说,"三联"的人打电话邀请我们写一写在《三联生活周刊》工作时的事情。其实她也在周刊做过,负责资料部门的建立和建设,她就是刘晓春。

《三联生活周刊》正式出刊到现在十年了,好像相关的人们认为这十年中的"佳话"之一是我在"三联"认识了刘晓春同志并霸占为妻,这是"误传误导"。刘晓春在光明日报《博览群书》杂志时我就认识(黄集伟在该刊的第一篇书评就是她编发的),她到《三联生活周刊》是马智介绍的,马智是她大学同学,又是钱钢做《减灾报·蓝色周末》时的编辑。这是一个圈子,很小,但又很宽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的精彩故事: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的精彩故事: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杨迎明 刘晓春:那些人那些事(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