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心态与悲惨下场(3)
在福建漳州,对鸦片的危害,民间曾流传以下绝句,予以揭示:“此(烟枪)与杀人凶器等,不名烟袋故名枪。”另有一副对联,也以形象化的语言,揭露了鸦片烟毒的祸害:
竹枪一枝,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在河南修武,有文人雅士将吸毒过程概括为五个字,即引、隐、瘾、阴、尹。“引”,即开始有人引诱其吸食;“隐”,即初有瘾时,隐蔽偷吸,怕人发现;“瘾”,即久吸成瘾,不能自禁,倾家荡产也要吸;“阴”,即直至去阳入阴,被烟毒毒死;“尹”,即一根杠子将尸体抬出,万事休矣。这五个字,的确简洁、生动地揭示了吸烟毒的经过、可怕下场。
在解放前,宜宾有文人仿昆明大观楼的长联,作长联一副,淋漓尽致地描绘了鸦片之害以及吸食者的丑态、悲惨的下场。长联是这样的:
五百两烟泥,购来手里。价廉货净,喜洋洋,兴趣无穷。看粤夸“黑土”,楚重“红瓤”,黔尚“青山”,滇崇“白水”。估成辨色,何妨请客闲评。趁火旺炉燃,煮就了鱼泡蟹眼;正更长夜永,安排些香藕冰桃。莫辜负、四棱响斗,万字烟盘,九节老枪,三包玉嘴。
数千金家产,忘却心头。瘾发神疲,叹滚滚、钱财何用?想品类“芭菰”,膏珍“福寿”,种传“罂粟”,名号“芙蓉”。横枕开灯,足尽平生乐事。尽朝吹暮吸,那管它日烈风寒;纵妻怨儿啼,都装做天聋地哑。只剩下几寸囚毛,半抽肩膀,两行清涕,一副枯骸。
在贵州东南,大烟之害更是触目惊心。三穗县中河村有一地方吸食大烟十年,卖掉了八十亩地和住房,最后倾家荡产,流落街头。当时民间流传几首歌谣,专门形容大烟之害:
大烟是杆枪,不打自受伤。
几多英雄汉,困死在烟床。
在陕西紫阳,有一首“三句半”形式的禁烟歌谣,广泛传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歌谣词句如下:
上了洋烟瘾,
六亲都冷淡;
啥子不想干,
——胡整。
大瘾把家败,
小瘾一身债;
房廊并屋宇,
——都卖。
人说烟不好,
我也知道了;
一心把瘾戒,
——迟了。
孔氏门中人,
谈了好聪明;
一日看皇榜,
——无名。
一根好烟枪,
英雄被它伤,
要得精神好,
——高桩。
已在门前站,
形容不好看;
腰驼背又弓,
——头窜。
化解他不听,
一心把烟熏;
死在葫芦里,
——甘心。
三伏天气热,
当风睡不得;
浑身都是汗,
——遭孽。
千思百条计,
每日打主意;
烟馆不赊账,
——怄气。
七夕牛女渡,
懒把夫妻凑;
孤阴则不生,
——绝后。
十字街前走,
众人笑破口;
一身光筋筋,
——丢丑。
士农与工商,
行行响叮;
一旦把瘾上,
——清汤。
八字生得好,
洋烟吃不了;
糕糖与果饼,
——过早。
九九天气冷,
睡在铺上滚;
无钱干着急,
——受紧。
子孙受贫穷,
背地怨祖宗;
求神与拜佛,
——不中。
“三句半”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由四个人说唱,前三人一人一句,最后一人说半句,敲一声锣。简单、生动的词句,热闹的气氛,将抽大烟的危害说得十分透彻、深刻,让人刻骨铭心,没齿难忘。
在甘肃天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具体而生动地描述了吸大烟的人,从上瘾、伤身直到死亡的全过程。歌谣的具体内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