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各得其所(3)

第三章 各得其所(3)

尽管日本深受西方文明的影响,本质上依然是一个贵族社会。人们每次寒暄或交往,言语行动中都能透露出双方的社会地位的差距。比如一个日本人跟另一个日本人说“吃”或“坐”,按照对方和自己的亲疏、辈分等,将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你”有好几种说法,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你”。动词也有很多种不同的词根变化。日本像太平洋上许多其他民族一样有敬语,他们使用这些敬语时还伴随着鞠躬或跪拜等动作。而这些动作又有各种繁琐的规定和惯例。日本人不仅得知道要对哪些人鞠躬,还得知道各种场合下弯腰的程度。对一位主人来说恰到好处的鞠躬,并不意味着对另一位身份地位稍有变化的主人来说同样恰到好处。鞠躬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从最简单的挪肩点头到最庄重的匍匐在地。一个日本人必须从小就被训练在什么样的场合下行什么样的礼。

等级制要通过礼仪来维持这一点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忽略性别、年龄、家庭关系、过去的交往等因素。甚至和同一个人交往,在不同场合下都会有不同的交往方式。一个普通国民对其关系密切的朋友通常情况下不用鞠躬,但如果对方穿上了军服,那他仍然必须鞠躬。遵守等级制是一门艺术,必须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在某些场合下这些因素相互抵消,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则相互刺激。

当然也有些人不拘泥于这些礼仪。在美国,往往是家庭内部成员。我们一回到家里,就会把这些形式上的礼仪统统抛在脑后。但日本和我们恰恰相反,他们正是在家庭内部观察并学会礼仪的。母亲会按住抱在手上的婴儿的头,教他学会行礼。牙牙学语的儿童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尊敬父亲和兄长。妻子要给丈夫鞠躬,孩子要给父亲鞠躬,弟弟要给哥哥鞠躬,而女孩则无论年龄大小都得给哥哥和弟弟鞠躬。鞠躬不完全是形式上的东西,它具有实质上的意义:鞠躬者承认对方有权干涉自己的事,而接受鞠躬的一方则承担与其所受的礼仪相符的责任。家庭生活的核心就是建立在性别、辈分、长幼基础上的等级制。

当然,孝道是日本和中国共同遵守的文化机制。中国人的孝道早在6、7世纪就随着佛教、儒家学说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等一起传入了日本。但在这一过程中,孝道为了适合日本的新环境,其性质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在中国,即使在现在,一个人都必须忠于他的整个宗族。他的宗族可能有成千上万的成员,宗族所有这些成员都保有干涉的权力,受到这些成员的共同尊崇。不过,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情况有所不同,但大多数地方,一个村的村民基本上属于同一宗族。而且在远离这些村子的城市里也可以找到他们的同宗成员。像广东那样人口密集的地区,宗族成员会共同建立、维持一个相当大规模的宗祠,在祭日里,那些同源于一个祖先的宗族成员们会树立起成千上万的牌位。每个宗族都有自己的财产、土地和寺庙,共同捐资帮助宗族子弟上学。宗族起到了联系分散在各地的成员的作用,大约每过十年就增订一次族谱,公布有权分享同宗资源的成员的名字。宗族有世代相传的家规,当宗族与当局意见相悖时,宗族甚至可以拒绝将同宗嫌犯交给当局。在君主**时代,这种处于半自治状态下的宗族共同体只在名义上受国家管理,那些被国家派来该地的不断更替的官员对这一地区的宗族来说只不过是外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认识日本民族:菊与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认识日本民族:菊与刀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各得其所(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