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明治维新(8)

第四章 明治维新(8)

然而,一旦日本人妄图将他们的这种世界观出口海外,就会遭到报应。等级制符合日本人的思维模式,因为他们的生活模式正是在这种等级制中产生的。在这样的世界中,人们的希望只能是这个世界所能容忍的希望。等级制绝不是一个值得出口的东西。那些大义凛然的说法只会让其他国家的人笑他们狂妄自大,甚至激怒其他国家的人。事实上,当日军进驻各个占领区,看到当地居民并不欢迎他们时,感到万分惊讶。日本已经给了他们一个地位了,他们应该感到满足。即使地位很低,毕竟在等级制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有什么好抱怨的呢?等级制本身就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定了。日军曾拍摄过多部讲述中国人热爱日本的故事的战争宣传片。在这些影片中,在社会底层中痛苦地挣扎的中国女孩爱上日本的士兵或技术人员,最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这些和纳粹的扩张主义比起来,确实有很大的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遭到了失败。日本人的错误在于将自己的标准强加到别人头上。他们不应该这样独断。他们没有想到,他们自己乐在其中的等级制道德观并不受别的国家的欢迎。别的国家不吃这一套,这是日本的特产。日本的作家将这些道德观视为不言自明的真理,因此没有加以详细叙述。而我们要了解日本人,就必须先了解这些道德观。

第五章欠历史和社会的恩情

【导读】

从本章到第八章进入对日本整个道德伦理体系的探讨。日本的整个道德伦理体系可以概括为恩与报恩的互动。日本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恩编织起来的网络,生活在其中的日本人一生中的所有行为都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恩的回应,即报恩的行为。本章主要侧重于讨论恩。

从天皇的恩、父母的恩到老师的恩、主人的恩等,日本社会到处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恩,日本的人际关系可以说就是靠恩来维系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前几章中论述的等级制在这样一个恩情社会的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正是由于日本人习惯于等级制的思维,他们比西方人更容易把上级指向自己的行为视为上级对自己的恩情。

尽管日本人习惯于接受恩情意识,但他们并不乐意接受别人的施恩。因为恩往往意味着一种必须偿还的债务,一旦对方对自己施恩,就表示自己将来必须要给予回报。作者接下来从日常生活中的日语表达来分析了日本人在接受别人的恩情时诚惶诚恐的心理。在本章的最后作者举出了父亲以对子女的恩情作为资本要求回报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人对于恩情可能带来的债务如何反感。在这样一个反感接受别人施恩的氛围中,一个父亲如果把自己对子女的恩情看作一种投资的资本的话,即使是他的子女也会产生厌恶的。

【正文】

在英语中,我们经常使用“历史的继承者”(heirsoftheages)这一表达。但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我们说这话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了。但我们并没因此觉得欠了历史更多的恩情。东方的各国民族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欠了历史的恩情。他们那些被西方人称为祖先崇拜的习俗其实很多并不能算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崇拜行为,而且也不总是针对其祖先的。很多这样的习俗都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仪式,表明他们认为自己欠了历史很多的恩情。他们欠的恩情不仅仅是针对过去,也针对现在。他们觉得在日常与人的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欠着别人的恩情。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都是出于偿还这种恩情的需要。这是他们行为的出发点。西方人尽管享受着社会所给予的很好的关心、教育和幸福,但从不觉得自己因此而欠下了对社会的恩情。因此,日本人总是认为我们动机不纯。德高望重的日本人决不会说自己谁的恩情都不欠,也不会轻视历史。日本人所说的“义”,就是一个将社会中的人用恩情连接起来的庞大的网络系统,这种恩情可能针对祖先,也可能针对同时代的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认识日本民族:菊与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认识日本民族:菊与刀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明治维新(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