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开戏(董小宛)
/名^书丑丑再一次闭上了眼睛,千心赶忙伏在丑丑的耳边。**
“师父,我最近要上一套新戏。今儿就去拿戏本子,戏服已经做出来了,回头您老人家给指点指点。”千心说道。
丑丑摆了摆手,淡然的说道:“你有了自己的主意,我高兴还来不及呢,什么指教。往后的路都是你自己闯,我们老了只能在一旁看着你往前闯。”
千心握住了丑丑的手,过了好半日,丑丑忽然问道:“你爹呢?最近可好?”
千心心里“咯噔”的一下,要咋跟丑丑说?说她爹最近整日流连与勾栏之间,三五日不见人影。只一回来便只有换衣裳、要钱,俨然不是过去的那个宋班主了。
报喜不报忧,千心清理了嗓子轻声对丑丑说:“我爹他这几日还好,连着吃饭香了。”
丑丑点了点头,眼泪从眼角中滑落。
这正是嫌隙人生嫌隙事儿,原本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却因为另一个人的疯话而彻底毁掉了两个人的关系。
遥想二十年前,她风华绝代,他玉树临风,原本是一对璧人,却因为命运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而导致这一生不曾拥有彼此。
二十年的相濡以沫,最终换来的也只有分道扬镳。其实丑丑的心中一直爱着宋班主,正如宋班主的心中一直也爱着丑丑一样。
丑丑闭上了眼睛,多年前的故事反复的出现在自己的眼前。这时候,一个声音在耳边唱到: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西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一天是值得纪念的伟大的一天,因为宋千心终于拿到了新作的剧本。
第一个剧本便是《董小宛》。
董小宛出身名门,据说,当时苏州有一家苏绣绣庄――“董家绣庄”。因活计做得精细,所以生意一直兴隆。董家是苏绣世家,到这一代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女主人白氏是一个老秀才的独生女儿,老秀才平生不得志,只好把满腹经纶传给了女儿。白氏为董家生了个千金,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号青莲,小闺女不但模样儿俊秀,脑子还十分灵慧,父母视如至宝,悉心教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一心想调教出一个才德具全的姑娘。这姑娘便是董小宛。
十三岁那年,父亲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请了不少大夫诊治仍不见好转,不久便撒手人寰。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董白母女打击得心神憔悴。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白氏不愿在城中的旧宅中继续住下去。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畔一座不知名的小山上建了一座幽静的小楼,山上竹林幽幽,静如世外桃源。楼虽不大,却修得别致典雅,母女便隐居其中,过着一种与世相隔的恬淡生活,每日里沉醉于山水间,看片石孤云,流水落花,累了便在院中花亭里弹琴吟诗,品茗对弈,绣庄的事则全委托伙计去掌管。
两年后,天下陷入战乱之中。^^到了崇祯九年,乱象已迫近苏州,人们不由得惶惶不安,白氏也打算关闭绣庄的生意,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谁知绣庄伙计一算账,不但没有银两剩余,反而在外面欠下了上千两银子的账。分明是伙计从中捣鬼,白氏又无真凭实据,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母亲倒下,绣庄破产,债务压头,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她仿佛从云端跌入了冰窖,一时间无法睁开眼睛。
庞大的债务能拖则拖,母亲的医药费用却迫在眉睫。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董白已养成一副孤高自傲的性格,哪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董小宛天生丽质,超尘脱俗的气质使她很快就在秦淮河出了名。为生活所迫,她不得不曲意卖笑,但她那清高的脾气有时不免露了出来,得罪了一些庸俗的客人,然而却赢得了一些高洁之士的欣赏。董小宛孤芳自赏,自怜自爱,决不肯任凭客人摆布,如此一来,影响了画舫的生意,鸨母自然对她冷嘲热讽。董小宛一怒之下,离开南京,回到了苏州。可家中母亲依然躺在病床上,离不开请医吃药,一些债主听说董小宛回了家,也纷纷上门催债,董小宛无力应付,只好重操旧业,索性将自己卖到半塘的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游。
在半塘,董小宛依然抱定不卖身的初衷,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压抑住自己的那份清高,把一份毫无实际内容的媚笑卖给客人。倒是有一种客人,既有闲情雅致,又有足够的财力,便能带上个中意的青楼女游山逛水,享受自然风情。对陪客出游,董小宛是最有兴趣的,虽说那些能有此雅举的多是上了年纪的人,可那时董小宛醉心于山水之间,并不觉得白发雅士有可憎之处。在旖旎风光的衬托下,她也容易涌动柔情,而真心真意地给客人以娇笑。因此,她三番五次地受客人之邀,游太湖、登黄山、泛舟西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
不久之后,有一公子慕名到秦淮河去寻访她,那位公子就是冒辟疆。明清时期,如皋城里的冒氏家族人才辈出,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也是一个文化世家。
冒辟疆最早从方以智那里听说秦淮佳丽之中有位才色双绝的董小宛。吴应箕、侯方域也都向辟疆啧啧称道小宛。而小宛时时在名流宴集间,听人讲说冒辟疆,知道复社中有这样一位极负气节而又风流自赏的才子。
乡试落第那年,冒辟疆听说小宛住在半塘,便多次访寻,小宛却逗留在太湖洞庭山。在离开苏州前,辟疆又前往董家,小宛醉卧在家,与辟疆相会于曲栏花下。辟疆见小宛秋波流转,神韵天然,心中便是一惊知道她便是自己梦里要找的那个人。
那一夜董小宛沉醉,未曾与冒辟疆长谈,冒辟疆便离去了。
第二年春天,冒辟疆奉母命前往襄阳探望在那里做官的父亲,经过苏州,又禁不住前往半塘寻访董小宛。这次小宛又陪客人远游黄山去了,冒辟疆失望之极,自叹:“竟是如此无缘!”失望之余,他结识了当地名妓陈圆圆,两人十分投缘,相携游历了苏州的山山水水,冒辟疆离去时还约定初夏返乡时,还来与她同赏虎丘石榴。
到襄阳探望父亲,小住一段时间后即如约来到苏州,这时陈圆圆却已被嘉定伯周奎聘去京都。冒辟疆怅然若失,怀着悒郁的心情只身雇舟前往虎丘。小舟沿着半塘河缓缓而行,冒辟疆漫无目的地欣赏着两岸的风景,小舟穿过一座青石小桥,眼前一片绿意融融的柳树林,抬眼望去,柳丝深处竟隐隐约约透出一幢小楼的檐角,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显得如诗如画。
冒辟疆一时来了兴致,便命舟子将船系在了柳树上,他则登岸向小楼走去。小楼的院门紧闭,悄无声息,冒辟疆上去唤了几次,才有一个小丫鬟来开门,一打听,此处竟是董小宛的家。此时董母新丧,刚办完丧事,董小宛忧伤难持,正病倒床榻。冒辟疆心中猛地一怔,忙称自己是董小宛的朋友,特来拜访。
小丫鬟禀报了主人后,来请客人进屋,并径直将客人引入了董小宛卧房。这是冒辟疆第二次见到小宛,与上次一样,她也是斜卧床头,只是上次带着娇憨的笑容,这次却是满脸的凄怆。
冒辟疆心如刀绞,暗中便下定决心要照顾她。
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个是倾国倾城的美女,一番交谈之下,两人便生了惺惺相惜之感。
冒辟疆此行还需到南京参加乡试后再回家乡,他与董小宛约好,一等乡试结束,就马上去苏州为她赎身,再相伴回到如皋。
不想到,这次考试时董小宛竟在考场门口等候。冒辟疆心中大喜,紧紧的握住了董小宛的手。
冒辟疆本是风流才子,这一次乡试又落了第。但冒辟疆似乎并不伤心,因为董小宛的陪伴使得他下定了归乡隐居的年头。
看透了红尘俗世的董小宛自然支持冒辟疆的想法,立即赞同。
冒辟疆带着小宛回苏州赎身,不料又遇上了麻烦,因董小宛在半塘名气太大,不论出多少银子,鸨母都不想放走这棵摇钱树。就在他们一筹莫展之际,钱谦益偕同柳如是来游苏州。柳如是是董小宛当初卖笑秦淮河时的好姐妹,钱谦益也曾与她有过颇深的交情,他如今虽然免官闲居,但在江南一带名望甚高,经他出面调排,董小宛赎身之事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