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典吏拿着尺子,扒拉着算盘,笑道:「共三十六亩二分,看在杨姑娘的面子上,这二分地的零头抹掉不算,公子按着三十六亩付银子即可。」
李石笑着点点头,朝刘管事使个眼色。
刘管事掏出荷包,付了四百三十两的银票,又找出两个一两的银锭子。
典吏核对了数目,马上写下地契,盖上官印,一份留底备案,另一份交给李石,客客气气地将他们送出门。
李石拱手向杨萱道谢:「多谢杨姑娘,若非姑娘引见,事情肯定不会这般顺利。此时已近晌午,不如我做东请姑娘并尊仆吃顿薄酒,以表谢意。」
杨萱笑着拒绝,「三爷不必多礼,往日我多次受李先生大恩,未能报答,区区小事,不必挂齿。」
两人正客气,一顶四人轿子晃晃悠悠地靠近,轿子两旁各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太监。
能有太监随侍的,除了宫里人便是王府中人,哪个都不好惹,杨萱忙跟李石避到旁边。
轿子停下,从里面走出一人,身穿大红绣牡丹花团领衫,头戴乌纱帽,看年纪四十刚出头,白净的面皮上自带三分笑意。
杨萱立即屈膝行礼,「见过公公。」
范直扫一眼李石,温声问道:「你在这里干什麽?」
杨萱连忙解释,「这是李山的三弟,从江西来,要在小沟沿买地,刚去户科取了地契。」
范直点点头,「铺子的生意怎麽样?你那块地动工没有?」
杨萱道:「承蒙公公关照,这阵子都还不错,现下地里还没解冻,但是工料已备齐了,匠人是营缮司那边帮忙找的,差不多三月能开工。」
范直唇角露一丝笑,「可得抓紧点,要能在五月盖起来,圣上定有嘉奖。」
【第六十二章要给春桃撑腰】
虽只是寥寥数语,李石跟刘管事却暗中交换了好几次眼神。
面前的这位内侍面相看着和气,可他能穿大红常服,肯定不是寻常之辈,且看似与杨姑娘颇为熟稔,还说圣上有嘉奖,又提到工部营缮司……
也不知这位年岁不大的杨姑娘到底是何来路?
及至范直离开,李石对杨萱更是恭敬,将她送回椿树胡同不算,还特地到福盛楼要了一桌席面送过去。
菜肴不多,只十二道,可有葱烧海参、锅塌黄鱼、龙井虾仁,非常丰盛。
因怕路上冷了,食盒外面包了层厚厚的棉被,等摆到桌上时,菜肴还呼呼冒着白气,浓郁的菜香扑鼻而来。
蕙心从来没吃过这麽奢侈的菜,迭声说:「李三爷真是好人。」
春桃斥道:「这就是好人了?我看他是黄鼠狼给鸡拜年……」话音未落,想起李山还在旁边,顿时涨红了脸道歉,「先生对不住,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话赶话说出来的。」
李山在杨家待久了,知道春桃性子爽快,只是无心之语,没放在心上,却解释道:「我三弟虽不是老好人,却也绝非大奸大恶之人。叫席面本是感谢杨姑娘辛苦,并无他意,春桃姑娘多虑了。」
春桃再次赔不是,「都怪我口无遮拦,他日定当面向三爷赔礼。」
李山哈哈笑道:「不用不用,春桃姑娘以後说话注意就是,不用再多生枝节。」
李山这边揭过,杨萱却是狠狠将春桃训了顿。
傍晚,李山回到住处,李石向他打听杨萱的来历。
李山道:「不是告诉你了,是前翰林院学士杨修文之女,扬州白鹤书院辛农的侄女。」
「可她怎麽跟宫里内侍牵上线了?」李石把今天杨萱跟范直的对话说了遍。
李山知道丰顺帝对杨萱颇为看重,但其中详情并不清楚,遂将珍藏在匣子里的纸笺取出来,「杨姑娘是得了圣恩的,能认识内侍也不意外。」
李石接过纸笺对着烛光看了看,两眼瞪得跟铜铃似的,「这是圣上亲手所写,送给杨姑娘往外卖的?」
李山点点头,「杨姑娘的铺子叫醉墨斋,在南池子大街靠近皇史宬那里,纸笺就在那里卖,一两银子一张。」
「一两银子?」李石不解,「我看就是三两五两都有人抢。你说我跟杨姑娘做个交易,她二两银子卖给我,我另外往外卖,如何?」
李山嗤了一声,「你以为别人是傻的?这大半个月,想打纸笺主意的人多得是,杨姑娘谁都不见,她说这是圣上拳拳爱民之心,不可用来谋利。就是建典房也是为了圣上分忧解难,三五年之内回不了本。」说着,将纸笺收回,慎重地放回匣子里。
李石对着烛光沉吟许久,才又道:「大哥,杨姑娘许了人家没有?不如你娶了她。」
「你以为我不想?」李山腾地跳起来,「要能娶我早娶了,杨姑娘相貌一等一的好,性情也好,又会针线又能下厨还能开铺子赚银子,可惜人家名花有主,跟锦衣卫的萧大人早就两情相悦了,只因在孝期还没成亲……唉,要是我早两年进京就好了。」
一个诗礼传家的闺秀竟然相中了锦衣卫的武夫?
李石越听越好奇,越觉得不简单,又问:「杨家还有什麽亲戚,比如没出阁的姑娘?」
李山摇摇头,「杨家这边没有,辛家倒是有,可都隔着远,对了,京都有两个,但是都已经嫁了人。」
杨芷嫁到夏家去了,而辛媛嫁给了张继,他还是透过张继跟杨萱搭上线的。
李石叹口气,喃喃道:「咱们在京都没有依仗,要是能攀上亲戚,行事要方便得多。」
李山绞尽脑汁想了想,「要想拉近关系,就只有春桃了。春桃以前是杨姑娘身边的丫鬟,如今已经脱了籍,还一直跟着伺候。杨姑娘还有两个下人,也脱籍放出去,还给置办了房子,现下打理杨姑娘的点心铺子。」
李石顿时想起春桃乾脆的声音和俐落的身影。
既然是丫鬟出身,李山以後是要做官的,身分跟见识就不太合适了,不过他打理庶务,倒不在乎这些,只要为人本分良善就行。
沉默一会儿,李石问道:「春桃多大年纪?性情怎麽样?」
「十七、八或者十八、九岁,性情挺爽快的,」李山笑道:「你不用打她的主意,她还担心你不是好人。」接着他将中午因席面而起的小小风波说了遍。
李石眸光一亮,唇角随之弯了起来。
接下来几日,李石隔三差五就叫席面往椿树胡同送,甚至还买了刚绽开的玉兰花,送杨萱一串,送春桃一串。
春桃将花挂在门边,进进出出都带着沁人的香味。
李石看过杨萱的草图之後,跟刘管事商议,决定把这三十六亩地拿出二十亩盖典房,其余的盖成三进宅院,剩下拐角处一块地打算盖间铺子,开个杂货店。
杨萱又将程峪并工部营缮司的主事引见给李石。
李石此次来京都,除去刘管事外,还带了四个小厮和两个伺候吃穿的婆子,小厮都是李石身边得力的,不管跑腿还是做事都能支应起来。
李石见杨萱身边没人可用,便大包大揽地说:「杨姑娘若是放心,把修建典房的事情交给我,让薛壮给我打个下手,一应花费我都会记好帐给杨姑娘过目。」
杨萱正感到困扰,她对盖房子基本上是一窍不通,而且她一个姑娘家也不适合天天往工地去,既然李石这麽说,她乐得躲清闲,遂满口答应了。
但她不忘嘱咐薛壮,「李三爷虽然年纪不大,但经管着家中好几间铺子,你好生跟他学着怎麽跟人打交道,怎麽跟人谈价钱,早晚用得上。」
薛壮实诚但并不木讷,知道这是个学习的机会,要是做好了,以後肯定得杨萱重用,忙不迭地点头,「好,好!」
二月底,萧砺早先说定的木料和石料陆续从大兴、宛平等地运到小沟沿,堆了好几垛。
李石担心东西被偷走,跟杨萱商量,打算出银子雇几个人,让薛壮跟他的四个小厮轮流带着守夜。
萧砺得知,淡淡道:「不用。」
隔天,他领着七、八名身穿甲胄、腰挎长刀的士兵,在地上钉了几个木桩,系上麻绳,将工料围在里头,再往石垛上贴了张告示,上头只写了一个血红色的「禁」字。
自此,每天都会有士兵过去溜达一趟,可是木料仍是少了好几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