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宜兰

第297章:宜兰

由于刘基的老花镜“献给”了皇上,刘璎只能打发人再送去花镜。此事导致刘璎决定把老花镜这个稀有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以冲淡对刘基的影响,避免朱元璋的疑心。

同时这也是暴利商品,可以赚一笔钱。初次定价就翻了十倍,每一副花镜高达800两白银!

第一次投放市场的数量太少,总共才50副,正如刘璎所料,价码很快就抄到了两千两,并且是有价无货,一镜难求。

第二个月又生产出50副,并且产量还在增加。面对市场热度刘璎并不着急,新出产的50副他全部投到了高丽和日本。让大陆的市场等一等也符合编造的谎言:既然假称西洋货,是远洋来的,到货就没那么快,等上几个月再来货很正常。

。。。。。。

到了春耕时节,同时战场从华北逐渐向北移动,大部分地区进入战后的和平状态。对于平民来说战争就是灾难,交战的地区土地荒芜,人口锐减,因此官府也会下力气恢复本地的生计,安抚民众,奖励农耕。由此导致山东的难民潮消退,刘家在城阳招收移民的活动也就不得不终止了。

回头看一看这次移民的成绩真不小,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累计向台员移民达二十多万,这让以淡水城为中心的地区人口开始稠密起来,人们的活动范围也在迅速扩大。北边到了基隆,南边桃园,向东南到了宜兰。这些地方分别开始设立县衙门,建立县治。刘璎要做的是选择和任命官员和吏员,让各个县衙门运作起来。

刘治瑧做移民工作有功,他被任命为宜兰县的知县。

刘璎召见刘治瑧,训诫勉励一番。

刘璎说:“宜兰地处偏僻,汉人比较少,因此对番人要格外用心,避免酿出事端。”

“是,卑职记下了。”

宜兰距离基隆和淡水都不远,只有几十里路,为什么说它偏僻呢?这就要知道台员的地形特点了。

整个台员岛是个树叶形状,南北长东西窄,东边高西边低,东部大多是山区,并且地形险要,西边都是平原,农耕渔业都集中在西边。西边就是面向大陆的这一边。宜兰的位置在岛的东侧北部,那里有一个小小的平原,也是台员岛东侧唯一的平原。在整个东部宜兰是地理环境最好的一小块。它距离淡水不远,但是中间隔着地形复杂的高山。

即便到了现代,台湾岛的重心都在西边一侧,东边城镇和人口都很稀少。台员岛十几个县,整个东部地区只有三个县,其中宜兰是最大的。

除了岛屿地形之外,宜兰的海洋环境也不是特别好。

台员面临大陆的那一侧(西侧)的海底是大陆架,水深比较浅,岛屿众多,风浪小,渔业资源丰富。可是东侧是浩瀚的太平洋,海底地形陡然下降,海水深,岛屿少,经常是狂风巨浪,甚至无风也有三尺浪,不利于航行,也不利于渔业。

传统的海上航线都是在台员的西边,很少有商船走台员以东的航线。

综合看宜兰的自然环境比较差,并且交通闭塞,所以说宜兰地方不大,却像一个独立王国。

刘璎警告刘治瑧说:“宜兰交通不便,但也是富庶之地,你要知道自我珍重,不要以为山高皇帝远就为所欲为。”

刘璎的警告话说的很重,刘治瑧闻言立即跪地扣头说:“卑职不敢!”

刘璎没理他,也没叫起,继续说道:“现在那里的人口稀少,没有人什么事情也办不了,所以招募移民是当务之急。可争取移民不是强制能做到的,这就要你用心于民生,地方治理的好,人们就会想往,也就不愁没人来。”

“是,承蒙执政官大人教诲,卑职记下了。”

刘璎:“给你配的官员吏员人手还不齐全,现在人手紧,后面再陆续配齐。还给你带上一个小队的护卫队做基础力量,但是一个小队人手不够,维护地方还是要靠民团,你到任后立即组建民团,由护卫队训练他们。”

“谢执政官的关怀。”

一个小队一般是50人左右,最重的武器是小口径炮。以眼下护卫队的装备,这一个小队的武力不容小视,有了这支军队,刘治瑧就有了底气。

余下的还有钱粮调拨就不说了。宜兰县治初建,还没有税收,钱粮还要靠上面支持。

刘璎:“县衙门正常处理政务之后,你要把交通作为重要的政务。海港码头要兴建,陆地的道路也要修。因为宜兰海路航线要看天气,所以还是陆地交通最保险。需要沿着原有山路修缮扩宽,首先要以能通过独轮车为准,几年后要求能够通过马车,如果不能全线通车,至少也要大部分路段可以通行。”

古代的施工能力差,在险峻的山区修路难度大,所以刘璎不做过高的要求。

刘璎知道,现代里宜兰是有铁路交通的,是米轨(窄轨,一米轨距)。可此时的铁路还只修建了淡水到基隆的一段,并且还是马拉的,蒸汽机的火车头尚未正式使用。但是在地形复杂的山区修建铁路要求有更高的土木工程技术,现在要修建到宜兰的铁路难度太大,再者从经济角度说也不划算,此时没有多大的货物流通量,修建耗费巨大的铁路不划算。

刘治瑧赴任去了,事后刘璎得到禀报说刘治瑧带着带着他的人马是走山路步行赴任的。对此刘璎还很满意,这说明他用心了,自己亲自走一趟山路也是对道路的考察,日后谋划修路的时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刘治瑧等官员步行走山路,他们的家眷和行李等是走海陆的,人员货物乘船就少了行路的辛苦。

。。。。。。

下山的麻豆社的番人都送到了淡水平原,现在总数有260人。县衙为他们单独划出五六百亩地,周围修建了简易围墙。建围墙的材料有砖石,更多的是木料,这里不缺木材,开荒就要砍伐大片的树林。围墙虽然简陋,可是足够高,番人们轻易不能逾越。在围墙的周围有四个做岗哨的高塔,这围墙和岗哨的功能就是防止番人逃跑。

看这个营地的样子就类似于监狱了,对番人严加看管,这些番人们不是犯人也类似于犯人了。

围墙内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了很多窝棚,也有木板房。前面说的围墙和这些窝棚都是番人自己修建的,这是他们来到此地的第一项工作。山上的番人也是住窝棚的,所以这个活他们还会干,当然是在民团的监督之下,也少不了棍棒教育。

番人营地有基本的模样了,这一天县尉董铭给营地里看押番人的壮丁训话,他是照着刘璎所写的文案照本宣科,不是读文案,而是用通俗的话来解说:

“你们别看番人可以搭窝棚、建围墙,但是更多正经的活他们都不会干,也不是完全不会,是懒!他们在山林中应有尽有,随时可以吃饱。他们的财产除了身上的破衣服和窝棚就什么都没有了,有的番人连家庭都没有,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连媳妇都没有,真的是一无所有。因此他们就不懂财产为何物?他们的生活就是吃东西、戏耍、男女交合,然后找个地方睡觉。风雨到来时很凄惨,雨过天晴照样嬉戏,绝对不会想到要搭建一个更好的窝棚以躲避风雨。番人不事农耕,也不会种庄稼,让他们去田间劳作那是绝无可能的。”

下面听着的团丁们大眼瞪小眼,一副不可理解的样子。团丁中还有特意安排的熟番,他们是知道的,但他们是过了几代的熟番,已经融入了民间,他们同样不能理解。

天下能有这样的人吗?这是普遍的疑问。

给团丁们讲解的还只是肤浅的表面现象,更深层的道理文案里都没说。

按人类进化的过程来说,演化的关键一步就是人群被某种灾祸逼迫离开了丛林。为了食物,不得不以收集野果子和打猎为生,野果子的种子散落地下,生长出新的植物,因此人们开始学习播种、农耕。收获的果实需要储藏,于是就有了私人或人群占有的财产,由此又演化出继承、家庭,于是就有了伦理道德。有目的的劳动使得人类开始进入文明社会。“劳动创造了人类。”这话是真理,没有劳动就没有最基本的文明,番人就是被文明遗漏的一群,他们更接近于原始人!

这些番人的习性很难改变,他们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不知都少年多少代了,已经根深蒂固。这里的气候也是原因之一,亚热带气候有丰富的山林和果实养活着他们,也害了他们。没有饥饿,没有生产,没有劳作,没有家庭,也没有财产,他们已经懒惰成性了。加上岛屿与世隔绝,外面的文明影响不到他们。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7章:宜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