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轮船2

第298章:轮船2

为麻豆社下山的番人建了一个营地,以便集中改造他们,让他们尽快能融入人群,成为社会的一员。能够提出这种办法而不是放任自流当然是刘璎的主意,这样做可以避免很多社会悲剧的发生,对番人对汉人都有益处。

这是一种从来就没人做过的,为此刘璎规定了详细的制度办法,形成书面文案让民团执行,刘璎本人也会经常到番人营去视察指导。

台员岛上的番人是一支不可小视的社会势力,严格地说,他们才是台员岛上的原住民。刘璎知道,真正的历史上,从荷兰人、葡萄牙人来到台员岛开始,直到现代,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主导台员的势力走马灯地轮换,可是番人的动乱终止没有间断,惨烈的暴动就有多次。刘璎这样做是想避免历史的悲剧,毕竟动乱发生,受到伤害的都是平民百姓。

此时正是春耕季节,番人营开荒种地正当时。不管能开垦多少土地,哪怕平均一个人只有几亩地也行,重在教会他们务农种庄稼,不在乎收成多少。

。。。。。。

这一段时间里,刘璎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蒸汽机的应用上了,按照不同的用途制造不同规格的蒸汽机。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火车头和轮船,经过近一年的时间,这两项都有了眉目。

还没有设计轮船的经验,现在都是采用现有船只改装,去掉风帆,加装蒸汽机和驱动水轮。别看船只体积大,进展要比火车头更快一些。

到了九月底,轮船上的蒸汽机已经可以开动了,驱动水轮的实验也做过了。今天就要进行第一次离开船厂到海里试航。刘璎无比的兴奋,刘诠同样感兴趣,于是他们叔侄二人相约一起去造船厂观看。

试制的第一艘轮船是在基隆的船厂,现在有铁路相通,交通也方便。虽说火车还是马拉的,但是两地距离只有四十多里(20多公里),再慢一个小时也到了。

淡水也有船厂,可是这里的船厂在淡水河畔,不临海,基隆的船厂在海边,是基隆海湾,那里的船厂要大一些。

现在台员还只有这一段铁路,自开通以来运输量不大,每天对开两班客车,货运按需要安排。

现在的火车还是马拉的,除了驾驭马匹的车头之外只有一节车厢,并且车厢不大,只有四米长,多了马拉不动。为了不扰民,铁路安排了一趟专车,上午送到基隆,下午返回。

车站就在淡水城门外,步行几分钟即可。但是现在刘璎也不得不“讲究”了,出门要做马车。也有轿子,但是刘璎不习惯让人抬着。

现在的车站建筑简单,有一排站房,一个站台。刘璎一行人来到车站的时候,列车已经等在站台上了。

窄轨火车的车厢也狭窄,内部的座位是沿着车厢两侧的,就像城市地铁那样。刘璎和刘诠这一行也有三十多人,在一节车厢里就满员了,有人还要站着,好在行车时间不长。

正常客车都是四匹马,刘璎的专列特意增加两匹,一共六匹马拉着一节车厢的列车,跑起来也很快。

刘璎和大多数的乘客今天都不是第一次乘坐马拉火车,从试验运行的时候已经做过几次了,所以大家都没有新鲜的感觉,习以为常了。

行驶中的火车也有晃动,还有咣当咣当的噪音,那是铁轨接头造成的震动。但是与普通道路上的马车相比还是稳当舒服多了。

专列也有好处,中间站不停,直达终点基隆,当然这也是因为列车稀少,这一路上没有别的车。

知道大少爷要来,船厂做了准备,相关人员都候在那里,刘璎在前面走,后面就跟随着一群人。

来到码头上,看到这艘快船已经大变样了。普通的船只上最显眼的就是桅杆风帆,这艘船的桅杆还在但是用途变了,桅杆上没有帆,也没那么多绳索,它不是用来悬挂风帆的,是悬挂旗帜用的。船只上悬挂旗帜是用于传达信息,表明身份等用途。它还有一个用途,在桅杆上面有个观察哨的位置。总的来说,船只甲板上简洁多了,如果老远地看,少了风帆,目标就小多了。

甲板上简洁了,驾驶舱里的视野更开阔了。可以想象,如果在甲板上安装大炮则射击更方便了。

但是也有增加的建筑,在甲板中后部多了一个粗大的烟囱,现在正在冒烟,说明锅炉已经点火了。

火车是因为冒烟才叫“火车”,可是船冒烟就不能叫“火船”。这是因为船在大海上行驶比陆地上风险大,出事故的后果也很严重,所以船上的忌讳多。比如不能说“翻”,吃鱼的时候,上面的肉吃完了,翻过来吃另一面,这时候就不能说“翻”,要说“划过来”。类似的忌讳词汇还很多,所以在船上不能随便乱说。正是这个原因,绝对不能称呼“火船”,船上着火还了得?

船的左右侧舷各有一个大轮子,也是特别突出显眼的,所以它只能叫轮船。

这艘船开出去,没见过的人们会不会以为它是个怪物呢?

刘璎等人登上这艘新轮船,临时安排的船员们都在甲板上列队迎接。

“执政官大人好!”船员们齐声喊口号。

现在刘璎的称呼变了,无论军民,一律称呼执政官,不允许再叫大少爷了。

“执政官大人请!”

船长在前面引路,他们要下船舱查看机器舱。

担任测试船临时船长的人叫张兴,他是赤龙号管代,是有经验的船长。

这是一艘小船,不算底仓它只有一层舱室。现在后半部的船舱都被锅炉舱、煤水舱和机器舱占用了,只剩下前半部的几个舱室。

刘家制造的船都有一个特点,从甲板下到一层有个坡道,这是为了方便移动大炮而设计的,因为在刘家的船上,炮位在甲板上,不用的时候可以推到船舱里边。

众人从坡道下到船舱里,走坡道总比登梯子舒服。刚进入下一层,就觉得温度升高,很热。迎着坡道就是锅炉舱,舱室的大门开着,热气就是从那里出来的。

因为门开着,从外面就看到里面的人光着膀子,浑身都是汗水,在火光中直反光。现在是九月,是秋冬交替季节,天气已经转凉,如果是夏季更是不得了,锅炉舱内温度太高了。

张兴迟疑着说道:“执政官大人您就不要进锅炉舱了,里面太热。”

刘璎微笑着说:“是吗?那我倒是要体验体验呐。”

说着话众人就进了锅炉舱,在外面已经感觉到热气了,进到舱里更是像进了蒸笼。他们看到里边有两个烧锅炉的水手,袒胸露背的挥汗如雨。

舱室的正中是一台高大的锅炉,从添加煤炭的炉门可以看到里边的火焰,现在炉门是关着的,否则会更热。

锅炉的上方有管道,有上水的有送气的,它烧出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管道向两台蒸汽机输送。管道都是无缝钢管,是轧钢的产品,耐高温高压,管道都被石棉棉布缠绕着,那是管道的保温层,以减少热量流失。

锅炉舱的两侧是煤舱和水舱,锅炉需要煤炭,也需要补充淡水。锅炉是不能用海水的,只能用淡水,所以轮船消耗的淡水更多了。

张兴在一旁说道:“大人,锅炉舱里简单,我们去别的舱室看看吧?”

他是担心这里太热了,是好意。

此时的锅炉确实太简单,它能够提供蒸汽就完成了主要的功能,远比不上现代的锅炉那么复杂。

可是刘璎没有走的意思,他指着顶棚说道:“你们看,上面有个天窗,想必也是散热的意思,但是还不够,这里面还是太热,如果到了炎热的夏天可怎么得了啊?能不能想想办法呢?”

舱室的天窗当然就是在甲板上开的,天窗不是烟囱,旁边的烟囱更高。

听到执政官大人如此说,那两个锅炉工感动的眼泪都出来了。见到这么多人来到锅炉舱,本来他们是手足无措地站在那,此时便齐齐地跪在地板上,虽然他们没有说话,但是虔诚之态可见。

刘璎看在眼里只当不见,身份摆在这儿他不能坏了规矩,古代就是尊卑有序的。

跟随的众人中有船厂和机械加工厂的技术人,刘璎对他们说道:“锅炉舱的通风要改善,上面有透气口,下面还要有送风口。要想把外面的自然风引进来有两个办法:一是在甲板上做一个进风口,要让它自动朝着风向。你们见过风向标吗?它不就总是指着风向吗?就是用这样的办法保持进风口的方向。进来的冷风用管道从锅炉舱室的下边送进来,热气从上面天窗出去。第二个办法是做一个小的蒸汽机,带动风扇把冷风吹进来。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件事,锅炉是整个船只的动力所在,锅炉烧不好船怎么能跑起来呢?”

跟来的技术人和工匠们都很感动,也有自愧,执政官大人把道理讲清楚了,制作的方法也告诉他们了,照着做就可以实现。他们齐声答应着,那两个锅炉工更是用头碰的地板砰砰地响。

众人离开了锅炉舱,每个人都是汗湿了衣裳,离开锅炉舱立刻就感觉从心里往外凉快。

——end——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再生于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再生于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8章:轮船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