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成瘾者的生活危机

易成瘾者的生活危机

易成瘾者的生活危机

曾有一个案例,12岁的他同时面临三大难题:父母离异;他随母离开原籍转学到新学校;然后母亲因工作繁忙,只能把他放在寄宿制学校。母亲没想到孩子的生活就这样在短时间内完全被毁了。起初这孩子虽然在原籍学校也表现平平,不算出类拔萃,但他也无忧无虑,属于普普通通倒也健康的孩子。可他在寄宿制学校里的表现一塌糊涂,学习成绩全班倒数,和宿舍所有孩子都合不来,而且还招惹得同学要揍他,最后他只能天天偷跑去网吧玩游戏。

以上个案面临的三大难题是父母离异、转学和寄宿,这里还要提醒大家另两大危机——学习成绩下降和丧亲。

任何一种生活中的变化,都使人面临着一种新的适应,要求我们去改变旧有的生活习惯或情感依赖。而旧有生活的惯性往往对我们产生保护作用,它能让我们的大脑节约很多资源。如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会让我们神经放松而自在,在一段美好而亲密的情感中我们觉得安全而美好,这些都是让人非常愉快的感受。

转学、寄宿或学习成绩下降都要求人就环境重新做出自我调整。而父母关系恶化乃至离异,或丧亲(主要是指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如祖辈等),则需要情感上的调整。

转学

转学或搬家意味着孩子必须离开那些亲密的朋友,离开自己曾经赖以信任的团体,即使有信件往来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能解决当下自己孤单的状态。这和失去好朋友差不多是一个概念,孩子也同时失去了对团体的归属感。由此产生的结果是消极的。其中孩子最为普遍的反应是感到孤单、消沉、烦躁、愤怒等。

与朋友分手,尤其与亲密的朋友分手,无论什么原因,对孩子的生活都是一种危机。父母容易低估朋友的丧失对孩子的影响,认为那些都是小事,无须认真关注。

对于友谊的终结,孩子之间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能保持相对的平静,有的则会表现出彻底的失落。不管什么表现,总的来说,失去朋友是孩子人生中一个严重的应激事件。

进入新的环境后,孩子会觉得新团体中的同学们彼此早已相识,只有自己对他们是陌生的,要想加入这个新团体、结交新朋友都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尤其是到童年后期,旧相识们已经结成较为牢固的团体,新来的成员要想加入,难度还是较大的。

我认为,父母应该认真对待孩子遭遇的此类事件,设身处地与孩子谈论丧失朋友的现实,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悲伤、愤怒、委屈等情感,给孩子提供即时的心理支持。

另外在学习上,孩子也要去习惯新老师的授课方法和课程之间的衔接等,要和新老师之间重新构建关系。正因如此,许多孩子在转学时如果不能适应,就会转而避开人群,去网上找乐子。

所以,转学和寄宿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个较大的难题。对于性格偏内向、不是特别活跃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他要努力地使自己这个“外来人口”融入当地“土著”的氛围。

入乡随俗并非轻而易举,说随就能随,孩子去接受新鲜的人和事需要一个过程。友谊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才能形成的,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更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获得的重要心理体验。

并非说,迁移最终只能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如果处理得当,孩子有能力从失去朋友的悲伤中迅速恢复过来,并且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友谊。通过这样的锻炼,孩子反而将增强交友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学校寄宿

寄宿意味着离开父母、独自生活,要孩子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在生活还有学习上都要懂得安排时间。生活上要学会自己照顾好自己,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按时吃饭、睡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只有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人才能有好的精神状态去学习。寄宿还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天生活学习在一处,碰撞的机会太多了,如何应付处理都是学问,很多大学生在一起都处理不好以上这些问题,更何况小小年纪的初中生呢?

校方对学生更多的是采取封闭式管理。大门一关,虽保证人身安全,但不可能顾及每个孩子的内心状态,更不可能像父母那样对他们殷殷关切。

尤其是寄宿的孩子,如果不能融入宿舍的小群体,又不能及时获得爸妈的支持,那他就会产生小小的年纪所不能承受的压力,更别谈让他放心去学习。

初中阶段以下的孩子,需要更多地从家庭中学习到生活自理的经验、照顾自己和安排自己的能力,然后再将其运用到将来的生活中,而不是急匆匆或者很突然地到一个过度独立的环境中,强行自立起来,这无异于拔苗助长。

所以,在此我也呼吁父母尽力不使孩子在高中以前去寄宿,再高级的贵族学校也比不上一个简单完整的家。如果一定要转学,父母也最好和学校老师有较为完整的沟通,来帮助孩子尽快接纳生活的新变化,并提前对生活和学习环境有个心理和现实的准备。

学习成绩下降

学习成绩,对于中国孩子来说,一直是自信快乐的重要指标,所以我个人也一直认为学习成绩是和心智成长一样重要的事情,这是和中国国情相吻合的一种态度,我们的口号是:“要心灵成长,也要学习成绩。”所以在下一章中我也特别讨论了关于学习的内容。

对于学习成绩这个问题,我想奉劝父母:对孩子不需要力求拔尖,一旦拔尖了意味着他已经没有了上升的空间,而只有下降的空间。这有点像是给他堵死了往上走的路。同时,为了拔尖,付出的精力和体力必然要多于常人,会占据他去关注其他生活内容的时间,一味沉醉于遥遥领先的滋味,谁又能保证他能一直走在别人的前面呢?

一个一直走在别人前面的人,承受不起走在人后面的压力。大丈夫才能做到能屈能伸能上能下,一个孩子坚韧十足地面对变故,能屈能伸,恐怕不是常态吧!

尖子生往往平时信心十足,意气风发,但一经挫折(如当不上班干部、学习成绩不如人意等),便立刻心灰意冷,找不到前进方向,不知如何应付,表现得比他人更脆弱,自信与自卑可谓仅一步之遥。

就像在“案例呈现”里的个案A,曾经可谓“三千宠爱在一身”,最后他的感觉就像“落毛凤凰不如鸡”,在他的内心感受中,失去的不仅是学业上的分数,还有妈妈的爱和老师的爱。当时住院治疗时,是由父亲送他过来,整个治疗阶段,其母亲始终没有露面,我只能通过电话和她联系,在电话里她依然只想说一些A的昔日辉煌,不愿讨论这个让她颜面无光的A的现状,她一直在为已经遭到破坏的自恋而痛苦。

(续表)

父母离异、关系恶化或丧亲

有很多的书籍已经谈过父母离异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在此我不再多言。这同样是孩子一生中印象深刻的情感丧失事件,家长离婚越早,对年幼的孩子伤害越大,在孩子2岁时离婚和20岁时离婚,其伤害肯定有很大的区别。

在此类生活变故面前,小孩子不可能有足够成熟的心理应付能力,不可能理解大人间的情感变化和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道理,他们会以为是自己不够好才导致父母的不和。另外,我们也不能够小瞧孩子的感受力和观察力,即使父母没有一纸离婚协议,但依然彼此关系恶化,搞得家中无安宁和温馨,孩子也会是直接受害者。所以说为人父母不易,自己在情感中痛苦不堪,却更要腾出思路顾虑孩子的感受。

“家”,它本身是个具有生命意义的概念,不是简单地指几个人聚在一间房里过日子。只有拥有亲密关系的家才有生命,才令人产生归属感,才让人内心获得安慰。如果只是彼此厌烦或麻木不仁地聚在一起勉强度日,这个家会名存实亡,其中的人也没有什么生机,因为人的心失去了归属,就和街头的流浪汉一样无处安身。小孩子的心更容易到处流浪,去网上寻觅所谓的归属。所以古语说得好:“家和万事兴。”

丧亲指的是生命中重要的人的离世,如父母或者祖辈中与孩子有深厚感情的人的离世。我经手的三个个案,都是祖辈离世的丧亲,孩子不仅要第一次面对死亡的人生课题,更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与亲人间的亲密情感已阴阳相隔。这三个个案的相同点是其父母在早期养育中不太作为,全部交付给老人,孩子情感完全倒向老人,安全感的建立和情感的需求都由祖辈完成,可想而知老人去世这样的丧失,对孩子情感所造成的损伤之大。

以上谈的都是网络成瘾的早期预防和需要关注的人群,如果很不幸在早期没有做好预防措施,那怎么办呢?在网瘾大爆发之前,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也还是来得及的。

接下来要谈的是如何发现有网瘾征兆的孩子,并在其成瘾程度加深之前尽早干预,来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结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爱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爱养
上一章下一章

易成瘾者的生活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