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阿德勒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现代著名精神分析学者,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和弗洛伊德、荣格一起被人们称作深蕴心理学的三大奠基人。
阿德勒早年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并很快成为弗氏心理分析学会的重要人物,后来因不赞同弗洛伊德的性理论导致双方的决裂。离开弗洛伊德后,阿德勒由此开创了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阿德勒生平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于1870年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在兄弟六个中排行第二。然而,殷实的家庭环境并没有给阿德勒带来快乐的童年。相反,他经受了很大的苦难。
阿德勒从小身患先天性残疾,身体羸弱、行动笨拙,喉部也常因哭叫而感窒息。在5岁时,更是得了一场几乎致命的重病,并从此对死亡留下了阴影。在后来的回忆中,他曾说自己的生活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这也使得幼年的阿德勒决心日后当一名医生。初入学校的阿德勒仍历经着苦难的磨砺。由于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以致老师觉得他明显不具备从事其他工作的能力,因而向他的父母建议及早训练他做个鞋匠才是明智之举。所幸,后来在父亲不断的支持和鼓励下,阿德勒的学习逐渐好起来,甚至成为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1895年,阿德勒进入维也纳大学,并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如愿地成为了一名医生。
1902年,阿德勒被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感动,并受邀参加弗氏所主持的研讨会,成为弗洛伊德最早的同事之一。起初,弗洛伊德对阿德勒备加赞誉,也非常信任,但后来两人在“恋母情结”学说上产生了分歧。
1911年,阿德勒率领他的几个追随者退出了弗洛伊德主持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另组了“自由精神分析研究会”。鉴于“精神分析”一词已为弗洛伊德所用,不久他又把组织名字改为“个体心理学学会”。从此,阿德勒便致力于发展和完善他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
1912年,阿德勒发表论文《神经质性格》,推出自己的学说和主要概念,奠定了个体心理学派的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德勒担任奥国军队军医,战后对儿童辅导产生兴趣。1919年他建立了“学校心理卫生中心”,是维也纳学校制度中第一所辅导诊疗中心,专门从事问题儿童及其家人、学校教师的咨询工作。
1924年,阿德勒在维也纳召开第一届个体心理学大会,自此以后几乎每年一次。此时,阿德勒已声名远播。
1926年,阿德勒应邀访美,将个体心理学介绍到美国;
1927年,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32年,出任纽约长岛医学院教授,期间出版的《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一书被译成十几种文字,流传世界各地;1935年,阿德勒决定定居美国,并成为职业精神科医生。
1937年,阿德勒在赴苏格兰亚伯丁做演讲时,不幸因过劳病逝,享年67岁。
阿德勒是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他推广了重要的心理学原理和概念,如焦虑、冲突、潜意识、自我、超我。他所提出的问题,为后人开拓了探索的道路,不愧为人格理论的先驱。
阿德勒著作
阿德勒部分主要著作:
《神经症的特性》(1912)
阿德勒在1912年完成了他的一部重要著作――《神经症的特性》。在这部著作里,阿德勒所主张的个体行为在社会中的效用被详细阐述,尤其在个体无意识指导性支配自卑感与优越感而形成的心理问题方面,从而对社会规范道德提出控诉。如果不能及时纠正这样的不利因素,个体将会发展成为自卑、自私的极度个人主义,并表现出对权力、财富的巨大需求。
《理解人类本性》(1918)
本书的宗旨在于向普通公众介绍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同时也对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作了示范,这些示范处理了人们日常行为中的诸多关系,既包括人们和世界的关系,也包括人们和其同伴的关系,还包括人们和个体生活组织的关系。阿德勒写此书的目的是为照亮人类在更好地理解人性上前进的道路。
《自卑与超越》(1932)
本书是阿德勒站在个体心理学观点的角度上,对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来进行阐明的一本通俗性读物,虽说是通俗读性物,但它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在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本书大大修正了弗洛伊德泛性论的精神分析观,开辟了精神分析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