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宽慰身患重病即将离世的人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城的尼拘律园之中,那时众多的比丘僧众在制作法衣(比丘解释:受持具足戒的男出家人;具足戒解释:受持如来制定的所有戒律,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他们制作法衣的材料都来自于破衣服、旧衣服、别人丢弃掉的衣服。这些别人不要的衣服,经过裁剪、缝制、漂洗、染色后就成为了法衣。
三个月后,制作法衣的工作就完成了,于是佛陀就准备外出游走说法了。释迦族人摩诃男听说佛陀要外出游走说法的事情后,就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就在一旁坐下,摩诃男对佛陀说:“世尊,我听说,法衣制作完毕后,您就准备外出游走说法了。我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想要请问您,恭请您为我说法。”
佛陀说:“摩诃男,如来确实准备在法衣制作完毕后,就外出游走说法去了。你有什么问题就直接告诉如来。”
摩诃男说:“世尊,优婆塞面对身患重病的人该如何去教导他们呢(优婆塞简单解释:已经皈依佛法僧三宝,但是没有出家,尊敬、供养佛法僧三宝的在家修行男居士)?”
佛陀说:“摩诃男,优婆塞面对身患重病的人,除了尽自己的力量想办法为他们寻找良医、良药治疗他们的疾病外,还要用四种法去安慰他们。是哪四种安慰法呢?即是:鼓励他们生起四种坚固的信心。
摩诃男,你可以对这些身患重病的人说:「对世尊生起坚固的信心,对世尊所说的法生起坚固的信心,对比丘僧众生起坚固的信心,对世尊所制定的戒律生起坚固的信心,就能成为世间的尊者,成为了世间的尊者就能获得无量的福德、功德,具备了无量的福德、功德,如果你还与人世间有缘,那么你的病痛就会缓解,你的病情就会逐渐好转,你的身体就会康复。如果你与人世间的缘分已尽,那么你死后就能凭借这些无量的福德、功德投生到善道、天界(天界解释,见第八十三章),甚至于凭借这些无量的福德、功德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从生死轮回中彻底的解脱出来,到达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彼岸(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应该这样去观想:「世尊是已经证悟阿罗汉果位的圣者(阿罗汉果位解释,见第一百四十九章);
世尊是已经证悟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无上正等正觉解释:已经完全证悟明白世间一切的真相、真谛,并由此开启了圆满的智慧,从世间彻底的解脱出来);
世尊的智慧与身口意行已经修行达到圆满的境地(身口意行解释:身体行为,口说言语,内心念想);
世尊已经到达解脱的彼岸,不会再沉沦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
世尊知道、明白世间一切的事理;
世尊是善于教导、指引众生的老师,是善于讲解正法、善法、解脱法的老师,是善于引导众生熄灭、平息、灭尽烦恼和痛苦的老师(众生解释,见第七十七章);
世尊是天界与人界众生的老师(天界、人界解释,见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尊是开启了完全、圆满、解脱智慧的圣者,世尊用已经开启的智慧去教导、指引众生,让他们也开启完全、圆满、解脱的智慧;
世尊是给众生带来吉祥、平安、幸福、清净、解脱的圣者,世尊是受到众生尊敬、尊重的觉者(觉者解释:已经完全开启解脱智慧的圣者)。」
「这个法是世尊亲口所说的,这个法是浅显易懂,很快就能直接明白的道理,应该让更多的众生明白这些法理与道理。
明白了世尊所说的法,就能指引、引导众生离开带来不祥、危险、不幸、污染、束缚的恶法、邪法、束缚法,就能指引、引导众生亲近带来吉祥、平安、幸福、清净、解脱的善法、正法、解脱法。
有智慧的众生应该知道和明白世尊所说的法,应该实践的去修行世尊所说的法。」
「世尊的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是按着世尊所说的法去修行的团体,世尊的出家弟子是按着世尊所说的善法、正法、解脱法修行的实践者。
世尊的出家弟子们按照正道行事,他们朴实、正直、清净;世尊的出家弟子是践行八正道的修行者(八正道解释,见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尊的出家弟子们是按着世尊所说的法理去修行的实践者;
世尊的出家弟子们是按着世尊所说的法去循序渐进修行的行者,他们是四双八士(四双八士解释:证悟八种果位的圣弟子,二种为一双,八种又被称为四双),也即是:世尊的出家弟子们,他们证悟的果位处于:向入流果、入流果、向一来果、一来果、向不还果、不还果、向阿罗汉果位、阿罗汉果位,这八种果位之中(向入流果、向一来果、向不还果、向阿罗汉果位解释,见第一百五十章;入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位解释,见第一百四十九章)。因此恭敬的供养、赞叹世尊的出家弟子们,就能种植下无量的福田。」
「受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能够让持戒者,不被恶法、邪法、束缚法污染,不被恶行、恶言、恶念毁坏,不被各种烦恼和痛苦困扰、折磨、纠缠;
受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能够让持戒者清净无染,自在解脱;
受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会受到智者们的称赞,受到大众的尊敬;
受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能够解除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的束缚捆绑,放下一切的执着和挂念,引导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之中。」」
摩诃男,对身患重病的人教导完四种安慰法后,就要问这些人:「你对父母还有牵挂、挂念吗?」
如果他们这样回答:「我怎么不牵挂,不挂念我的父母呢?是他们给了我生命,是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我长大!我是担心,万一我的病情恶化导致我死去了,我的父母该怎么办呢?我都还没有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我的死会给他们带来钻心的痛苦呀。一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就非常不安。」他们这样回答后,摩诃男,你就这样的对他们说:「你不要想那么多,也不要这样的忧虑,如果你真的与人世间的缘分尽了,你真的将要死去了,那么你牵挂、挂念父母,你也会死去,你不牵挂,不挂念父母你也会死去,既然如此,死亡的结果都一样,为什么不放下牵挂、挂念的烦恼呢?况且你现在忧虑、烦恼的样子更会让你的父母产生痛苦,如果你能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死亡,你父母的痛苦也将被减轻。不要给你自己太多的忧虑和痛苦,在这段时间内尽量想办法安顿好父母,尽自己的力量去宽慰父母,不要让父母过度的伤心,让他们看见快乐、平静、安宁的你,安排好自己的后事,死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世间每个人都会死去,连圣者都会死去,何况是你呢。请你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不要为父母而忧虑,给你的父母最后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放下对父母的牵挂、挂念,有缘的时候,再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摩诃男,你应该继续问这些身患重病的人:「你对妻子、孩子还有牵挂、挂念吗?」
如果他们这样回答:「我怎么不牵挂,不挂念我的妻子、孩子呢?我深爱着我的妻子,她也深爱着我,如果我不幸死去了,将会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家庭生活的重担就将由她一个人承担了,我的孩子也将失去父亲,没有父亲的照顾他们该怎么办呢?我还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一想到这些,我就内心不安呀。」他们这样回答后,摩诃男,你就这样对他们说:「你不要想那么多,也不要这样的忧虑,如果你真的与人世间的缘分尽了,你真的将要死去了,那么你牵挂、挂念妻子、孩子,你也会死去,你不牵挂,不挂念妻子、孩子你也会死去,既然如此,死亡的结果都一样,为什么不放下牵挂、挂念的烦恼呢?况且你现在忧虑、烦恼的样子更会让你的妻子、孩子产生痛苦,如果你能够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死亡,你妻子、孩子的痛苦也将被减轻。不要给你自己太多的忧虑和痛苦,在这段时间内尽量想办法安顿好妻子、孩子,尽自己的力量去宽慰妻子、孩子,不要让妻子、孩子过度的伤心,让他们看见快乐、平静、安宁的你,安排好自己的后事,死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世间每个人都会死去,连圣者都会死去,何况是你呢。请你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不要为妻子、孩子而忧虑,给你的妻子、孩子最后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放下对妻子、孩子的牵挂、挂念,有缘的时候,你会再次与他们相遇的。」
摩诃男,你应该继续问这些身患重病的人:「你对五欲还有牵挂、挂念吗?
什么是五欲呢?就是由眼睛与物质事物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耳朵与声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鼻子与气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舌头与味道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身体与触觉,或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的贪欲、渴爱。
这就是五欲。」
如果他们这样回答:「我怎么不牵挂,不挂念五欲呢?我这一生都在追求五欲呀,五欲能够给我带来快乐呀!看见漂亮宽大的房子,我就想拥有呀,如果我拥有了漂亮宽大的房子,我的家人就能住进去享福了。
美妙的音乐我也喜欢听呀,那些天籁之音能够让我的内心产生快乐的感受。
各种高级的檀香我也喜欢闻呀,那些香气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美味佳肴我也喜欢吃呀,那种清爽可口、回味无穷的感觉,让我内心愉悦。
当我的手摸着那些昂贵的裘皮大衣,那种毛绒绵软、柔软的感觉,那种温暖的感觉,让我感觉非常的舒服。当我在宽大的浴池里面洗澡的时候,身体泡在温暖的热水之中,那种舒服的感觉也让我非常的开心。」他们这样回答后,摩诃男,你就这样对他们说:「你刚才说的这些人界中的五欲快乐,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天界中享受到的五欲,更加的让人快乐、舒服、愉悦(天界、人界解释,见第一百五十五章)。我来做个类比,你就清楚了,比如波斯匿王富有一国,他住在金碧辉煌的王宫之中,穿着华贵的衣服,有漂亮的王妃相伴,有无数的侍从服侍他,他能吃到几乎所有的美味佳肴、山珍海味。波斯匿王享受到的五欲快乐,对于一般的民众来说,那是他们一生的最高追求,但是如果用波斯匿王享受到的五欲快乐与天界中享受到的五欲快乐相比,那就差的太远了,天界中的众生看见波斯匿王享受到的五欲快乐,就如同看见一只蚂蚁吃到了地上的一粒米所产生的快乐。对于蚂蚁来说找到一粒米,吃到一粒米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但是对于福报远远大于蚂蚁的人来说,人对于蚂蚁吃到米粒的那种快乐,简直是不屑一顾、不值一提的。天界众生享受到的五欲快乐与波斯匿王享受到的五欲快乐的差距就如同世间人与蚂蚁的差距,并且天界还分成了不同的阶位,阶位越高享受到的五欲快乐就几十倍、几百倍、几千倍、几万倍、无数倍的增长。是人世间的众生无法想象的。
你现在牵挂、挂念这些微小的人界五欲快乐干什么呢?你为什么要像蚂蚁一样,为一粒米而牵肠挂肚呢?放下你对人界五欲快乐的牵挂、挂念吧,对世尊,对世尊所说的法,对比丘僧众,对世尊所制定的戒律,生起坚固的信心吧,这样你就能在死后投生到天界之中,你到天界中慢慢的去享受比人界高出几万倍、几十万倍、无数倍的五欲快乐吧!放下你对人界五欲快乐的牵挂、挂念吧。」
如果他们这样回应:「好的!好的!我不要做人界的蚂蚁。我听你的,我不牵挂,不挂念人界中的五欲快乐。我要对世尊,对世尊所说的法,对比丘僧众,对世尊所制定的戒律,都生起坚固的信心,我要投生到天界中去享受最高级别的五欲快乐。」那么,摩诃男,你就这样对他们说:「当你投生到各种阶位的天界之中,你就会明白,就算是投生到了最高阶位的天界之中,享受到了最高级别的五欲快乐,这种快乐也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这种快乐也是无常的。因为天界中的众生最终也会死去,他们也无法永远不死,当他们死去的时候,那种五欲带来的快乐也就停止、消失了。所以天界中的快乐也不坚固,所谓不坚固就是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远享受五欲带来的快乐。
天界中的众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中有智慧的众生,就会继续的修行,他们会经常去观想自己死亡时的感觉,他们会这样观想:「当我将要死亡的时候,随着我身体的衰败、崩解,随着我生命的耗尽,我在世间快乐、痛苦、不苦不乐的感受,我在世间一切的感受全部都将熄灭、灭尽、消失,我将进入清凉寂静的境界之中。」他们由此能够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之中。他们能够由观想死亡时的感觉而让内心保持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如果你也能够放下对天界五欲快乐的牵挂、挂念,你也能够经常观想死亡时的感觉,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那就非常好了。」
如果他们这样回应:「哦,我们明白了,就算是投生在天界之中,最终也会死去。看来,在天界中所享受到的五欲快乐也不是长久的,在天界中享受到的五欲快乐也无法永远持续的存在,连天界中的众生都要继续的修行,让内心保持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那我也去观想死亡时的感觉吧,我也去用这种观想来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寂静的境界之中吧。」那么,摩诃男你就这样对他们说:「如果你能够经常去观想死亡时的感觉,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寂静的境界,那你就是获得了心解脱的优婆塞(心解脱解释,见第一百五十一章),你就与那些已经灭尽烦恼和痛苦,从世间彻底解脱出来,证悟阿罗汉果位的比丘没有差别,你与这些证悟阿罗汉果位的圣者都被称为:解脱者!你当然也证悟了阿罗汉果位。你与他们都从生死轮回的煎熬中永远的解脱了出来(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陀说法后,摩诃男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