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宋人笔记
赞曰:
平生心力坐销磨,
纸上烟云过眼多,
拟筑书仓却半老,
只合说事以东坡。
笔记体,或曰小品,是中华文学的奇葩。从《淮南子》《山海经》到《世说》《英雄记》,中华优秀的笔记体作品,一开始就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中央。(我入笔记的坑,就是看了南袁北纪的笔记小说《子不语》与《阅微》,南袁北纪都是大才,他们的笔记体不过是游戏之作,小技耳。我觉得《子不语》与《阅微》不比《聊斋》差,江湖名声差这么多是不应该的,也许《聊斋》是作者的全部心血,而《子不语》与《阅微》在南袁北纪的文集里连个角也占不上吧。当然,我的谬史氏评论手法,倒是完全剽窃自《聊斋》。)
我的拙作,说到底,也只不过是一种笔记体、小品文,拾先贤余唾,集方家途说,记己一念,博人一乐,仅此而已。既然我写的也是这种货色,那么对我大宋的这路货色格外感兴趣一点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好在我大宋像我这样牛逼的货色有很多,写得那叫一个丧心病狂啊!
不过,唐传奇优秀不优秀?优秀!清说鬼文艺不文艺?文艺!可是他们为什么不敢写当下、写现实呢?要搞些玄幻、狐鬼来影射呢?又有谁像宋人笔记那样,肆无忌惮,说得全是本朝,还无惧泄露禁中语?说到底,还是言论环境啊同志们!大宋的文人笔记格外值得研究,无他,你很难找得到其他时代能给文人这么好的说话环境了,那么在这样的时代下喷薄出的作品中,我们更能找到一些深层次的内容。
宋代史学,较前昌盛,有名学者,多精史笔,所以宋代的笔记文以史料笔记一类为最发达。其主要特点在于多就“亲历”、“亲见”和“亲闻”来记叙本朝的轶事与掌故,内容较为切实,不乏第一手材料。
“只合说事以东坡”,东坡自己也整笔记,一本叫《东坡诗话》,不过名气不大,真伪存疑。如果是东坡写得,那么在东坡所有才能中,写笔记体文字的功力怕是在同侪中最拿不出手的吧。还有本《东坡志林》,看起来东坡还真是什么东西都能掺一脚啊。
大宋出名的笔记体文集,一个叫《邵氏见闻》,是邵氏的力作,邵氏一门三邵在文化史上可都不差,(不是湘江那个邵氏哦。)另一个叫《容斋》,是洪氏的力作,洪氏一门三洪在文化史上可都不差,(老毛最爱的据说就是《容斋》,一生形影不离,死前看的最后一本也是此。老毛人不怎么样,眼光可是很毒的。1944年7月28日,毛泽东致函谢觉哉说:“《容斋随笔》换一函送上。”1959年10月30日,毛泽东出京巡视,指名要带的有限书籍中,就有《容斋随笔》。1972年毛泽东曾将此书送给他青年时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师范的同学周世钊。)这两系列巨著,一个北宋,一个南宋,当史书来读,一点没有问题,很多东西比史书还详尽;很多史书,也抄它们抄得不亦乐乎。可见要写得好,作者本身功力与作者家族功力缺一不可。
《邵氏见闻》系列,包括《邵氏闻见录》,系邵伯温所著,邵伯温是著名先贤邵雍的次子,本身在大宋学林名声也不小;《邵氏闻见后录》,系邵伯温之子邵博所著。
《邵氏闻见录》20卷,记宋太祖以来故事,其中杂及北宋著名文人王禹偁、柳开、穆修、尹洙、欧阳修、苏洵、王安石等,有助于了解北宋古文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邵氏闻见后录》30卷,内容比《邵氏闻见录》琐杂,但关于诗文的评论比《邵氏闻见录》丰富。其中卷十四至卷二十七,比较集中地记述宋代著名文人轶事,以苏轼为详,王禹偁、欧阳修、梅尧臣、苏洵、王安石、曾巩、苏辙等次之。书中所记轶事往往得之亲闻,比较可靠。其谈诗,上起楚辞、乐府,中有唐之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刘禹锡等,下及北宋各大家,其中不乏卓见;其论文,涉及司马迁、曹植、王勃、韩愈、柳宗元、樊宗师、李商隐及北宋欧、王、曾、苏诸大家与李格非。《后录》中保存了不少文学史资料。
《容斋》系列,《容斋随笔》,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洪迈是大宋闻人,在我们叙述的历史事件中不止一次亲身出现。他与其兄其父洪尊洪皓,并称大宋三洪。
《容斋随笔》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大致包括下列几个方面: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评论,史料、典章、物产考察、宋代专著评介、天文、历算、星相等。《容斋随笔》内容繁富,议论精当。许多资料为官方史志所不载,是我国古代笔记小说中不可多得的珍品。该书一经问世,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容斋随笔》:“南宋说部当以此为首”。历史界认为《容斋随笔》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是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沈括本质是理科生不提;王应麟出名的却是《三字经》。)洪迈本身也是所作颇多,比如有一本《坚夷志》,不过,那就是怪力乱神了,其文化价值,可就比不上批判现实主义了。
除此之外,记得起的宋人笔记还有岳珂的《桯史》和罗大经的《鹤林玉露》。岳珂是岳飞的孙子,因著《金佗》太过主观,所以岳珂也是被归入愤青圈,事实上他与辛弃疾相熟,是一个圈子的。罗大经号鹤林,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天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这人我们也谈过,写的诗也是愤青一路的。
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也是一本,叶梦得号石林,官做得不小,比岳珂罗大经可堂皇多了。叶梦得词还是不错的。
周辉的《清波杂志》,名气就小多了。但喜欢的人还是喜欢得不得了,宋人方回读此书读至五更,写下《十月二十二夜三更读清波杂志至五更》诗:“再卧卧不成,灯膏幸犹有。坐至五更转,读过一寸厚。是书必有益,但当审去取。”
当然,大名人也热衷于此,东坡即是一例。陆游有《家世旧闻》,司马光有《涑水纪闻》,欧阳修有《归田录》。。。。
笔记文是一种随笔记录的文体,“笔记”之“笔”即文笔之分的“笔”,意谓散记、随笔、琐记。笔记文包括史料笔记、考据笔记和笔记小说。用“笔记”两个字作书名的,则始于北宋宋祁的《笔记》3卷。笔记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历史界的人大概都喜欢看笔记。笔记按照内容分,大致可以归纳为琐记、考辨和传说三类。前两类与史学关系密切,人们就称它为史料笔记。宋代的史料笔记很多重现实,不像唐代笔记那样开脑洞,所以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又因为写得有趣,还可以当作文学读物来欣赏。
谬史氏曰:大宋的繁华,为宋人笔记所记录;而大宋的开明,为宋人笔记的存在本身所证明。而网上还是无知喷子为喷而喷。甚齿冷,寒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