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林府

9、 林府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贾琛到扬州那天,已是四月十五,春暖花开,正是江南春色最盛的美好时节。他来不及享受这份春光,当日便去巡盐御史府投了求见帖子。此次拜访干系甚大,他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来,准备了好礼,还细细推演了会面的全部过程,务求尽善尽美。

贾琛送林如海的礼物,选了从贾敬书房带出来的一块竹节砚,此砚石材纯净、滋润、细腻石品花纹精美,足够贵重的同时,因是亲戚用过的旧物,又带着情谊。

来扬州的一路上,贾琛花了许多时间来琢磨林如海此人的生平。

前半生,林如海是一个学业职场双丰收的人。林家世代列侯,林如海出身显贵又人才出众,年纪轻轻便高中探花,娶得国公贵女贾敏后,仕途步步高升,是个妥妥的人生赢家。就个人品质而言,这个人不贪财不好色不弄权,自律修身有操守,是一个有优秀的儒门士大夫。

但是,这也是一个悲剧收场的可怜人。

官场中波谲云诡,林如海丧子丧妻在前,本人身死任上在后,可谓忠于职守、鞠躬尽瘁。可他又识人不清,把贾雨村引荐给贾政,犹如给贾氏一族埋了一个炸弹。他一味相信贾母,把唯一的女儿送进了虎狼窝一般的荣国府。林黛玉毫无反抗能力落得凄惨身死,林家断子绝孙,全部家产于无声无息之间叫人吞了个干净,竟然连半个喊冤的人都没有。

若早早知道林家结局如此潦倒,不知林如海悔不悔?

次日,贾琛带着预备好的礼物,第一次踏进了气势恢宏的扬州巡盐御史府。林管家早早候在府邸门前,将贾琛接到御史府后院,林家人口少,合家居住在御史府后院。

白瓷杯中的龙井茶,茶香冉冉。贾琛在客厅中等了盏茶时间,一个年约半百的儒雅文人进的门来,林管家介绍道:“这是我们家老爷。”

贾琛连忙放下茶杯起身相迎、行礼,“学生贾琛拜见给林大人!”

林如海走近两步,把贾琛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道:“贤侄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听到林如海说出“贤侄”二字,贾琛很是开心,他只是贾敏的族侄,算血缘其实已经有些远了,故而没敢一上来就和林如海攀亲戚。两人于厅上安坐,林琛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位御史大人。四五十岁年纪,面容清癯,两鬓略有些花白,天然一身书卷气,不见官威,倒像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教书先生。

但他又实在是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两淮盐,天下咸”,林如海担任的扬州巡盐御史,总管着两淮地区的盐务。盐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关系国计民生。这是个实权在握的差使,也是个殚精竭虑、任重道远的差使。能者上,庸者下,可惜林如海苦撑多年,最后还是身死任上,大约也有工作太辛苦的缘故。

两人坐下叙话。林如海问了京城贾家中许多人的安好,贾母、贾赦、贾政,贾敬,最后才问及林黛玉的情况。

贾琛自然明白这一众人里,林如海最关心何人,好在他临行前亲眼看到了林黛玉,才能娓娓道来。黛玉长的多高,脸色如何、穿戴如何,平日在贾府生活如何,等等等等,细细说来,以慰藉他的思女之心。随后,便转交了黛玉的信和包袱。林如海果然思女心切,当场便兴致勃勃的拆了信件来看。

等林如海稀罕够了女儿送来的衣裳,贾琛才慢慢秉明来意,说了他来年乡试的计划和准备在扬州找书院入读的打算。

“姑父容禀。侄儿在家准备乡试已近两年,一味闭门苦读却苦无良师益友,自觉进益有限。扬州文风鼎盛,学子云集,加之书院众多,白鹤、观涛书院的大名,侄儿即便远在京都也是如雷贯耳,着实令人心向往之。”

贾琛求助的理由足够正当,且又在林如海的能力所及范围内,果然林如海没有推脱。

“科举一道并非易事,贤侄肯远赴扬州诚心求学,心志可嘉。做长辈的自然鼎力相助。你意在乡试,去白鹤、观涛书院都是合适的,不过这两家书院声名远播,江南学子无不趋之若鹜,入学门槛颇高。还有一等名气稍小但教学严谨的书院,例如萃贤书院,我看也是合适你的。那里有位孟教员与我交好,还能照看你几分。”

林如海喝了一口茶,等贾琛自己做选择。

贾琛想了一下,道:“多谢姑父指点。萃贤书院必是极好的,只我昨日刚到扬州,还未打听各家书院入学的规矩,因此现在不敢说要入哪一家的话。我想,只要有机会都去考一考,也试一试自己的深浅,省得犯了坐井观天夜郎自大的毛病。不过,若侄儿不争气,少不得请姑父帮忙,不拘入读哪家书院,侄儿一定刻苦攻读。”

林如海微笑点头,似乎对贾琛的回答很是满意,“我会让管家去打听各家书院的入学之事,你如今住在何处?跟着你来扬州的有什么人?”

“侄儿住在学府街的悦来客栈,此行身边只带了一个小厮,等到入学后打算直接住书院宿舍去。”

“嗯,你想的也算周到。不过,住在客栈甚是不便,入学之前你先搬来我这里住吧!找个闲暇之时,让我看看你的功课如何?”

“侄儿遵命!多谢姑父照拂。”

“我年轻时,也是从科举一路走过来的,多少还能教你一点皮毛。”

“侄儿虽生的晚,也知道姑父高中探花的美名。若能得到姑父指点,实属三生有幸,请姑父受侄儿一拜!”

林如海看着眼前挺拔如松、朝气蓬勃的俊俏小子,心里也是欢喜的。林家太冷清了,有这样一个子侄同住府内,日子也热闹些。两人相谈甚欢,当晚,他便吩咐林管家给贾琛主仆准备了园子。

自此,杨喜顺利入住林府,开始了他在扬州的求学生涯。

***

匆匆一载,光阴飞逝。

当日,贾琛未能如愿考入扬州最好的两所学院,而是在林如海的帮助下入读萃贤书院。

萃贤书院果然如林如海所说的,名声虽小却教学严谨、规矩森严,学员们每日除了睡觉和用餐之外,几无闲暇时间,无论听课、讨论、答疑,或自学均有教员随时巡视,凡有开小差、不规矩者都会被记录在案,周考、月考、专项考试,大小考试此起彼伏连绵不绝,贾琛时常错觉好像又回到了高三。

熟读四书五经不算什么,原主留下的这点子基础在他的秀才同窗们面前完全不够看,贾琛入学还是靠了林如海的面子,他很是惭愧,下定决心奋起直追。为了跟上学习进度,他想海绵一样吸收各种知识,听课、背书、练字,写文章,夜以继日,勤学不辍。学堂、书楼、乃至庭院、宿舍中,经常可见贾琛苦读的身影。

利用过目不忘的优势,贾琛在几个月内背下了成百上千的书籍,也算读书破万卷了。

当然,困难也不少。须知贾琛他是一个现代灵魂,明知八股取士束缚思想陈旧落后偏要去学八股制艺,心里的别扭就别提了。

先生教导,一篇好文章,讲究辞采华丽、引经据典,排比对偶、骈四俪六、需极尽雕琢之能事。理论明白了,可惜实践跟不上,前后两任贾琛的能力加起来还是力有未逮。更困难的是古人能张口就来的五言七律,贾琛灵感全无。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贾琛偏偏只会背!

先生点评,写文没文采,写诗没灵气,怎一个惨字了得!贾琛是个牛脾气,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何况,这里是古代,士农工商阶级分明,读书晋身是他往上爬的唯一途径,如此才能换来更大的生存空间。科举虽然难了些,但这是正途,也是最可行的路。

大方向正确,贾琛便咬紧牙关一头栽进书山学海,老天不负苦心人,他从班里的落后分子慢慢变成了老师眼中的可塑之才,经义、策论、诗赋都略有小成,八股制艺的手法也娴熟了,连考试用的书法馆阁体也练出来了。

这一年里,林家对贾琛也多有照料。

贾琛平时都住在书院,林家时常派人带着吃穿之物来探望,乃至他在书院的学费月银,都叫林家包了。他是林如海的侄子这个身份也不是秘密,无人敢欺负到他头上来。

其实,贾琛负担自己学费和生活费的银子还是有的。入学不久,他悄悄出手了一块宝墨,就得了八十两银子。秉着细水长流的想法,他才只维持正常花销,该花的花,能省则省,再说他还养着小厮伺候自己呢,在学院里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波人。

每逢节日、休沐,贾琛都要回林府居住。林家人少,日子冷清,有个年轻少爷出出入入的,人气也旺些。贾琛长相俊美待人和气,林家上下都挺喜欢他的。

贾琛和林如海的感情也从陌生变得亲密起来。

林如海才华横溢,学识渊博,自不用多说。这一老一少作伴,一个有心教导一个一心向学,贾琛受益匪浅。科举一道本就艰难,万千学子能出头的百中无一,所谓寒窗十载,勤奋胜于天资,坚持不懈才有功成名就之日!

林如海也是打从心底喜欢上了这个孩子,于是教导起来就更用心了。

感情是相互的。林如海对他爱护有加、悉心栽培,贾琛自然感恩戴德!感激之余,不免替林家筹算起将来。

林如海不是个长寿的。原著中他将在几年后病死任上,至于其中有无隐情,比如中毒之类的,贾琛完全不知。林如海现在的身体状况犹如常人,并无早逝之像,根本无从预防。至于劝林如海辞官保命,那纯属瞎扯,贾琛连说话的立场都没有。

至于如何让林黛玉跳出荣国府这个大坑,贾琛也试图以旁敲侧击的方法,向林如海提出接黛玉回扬州来,可惜均未能成功。林如海未曾向他解释其中缘由,他这才回忆起以前看过的红楼评论文章,说的是巡盐御史固然是个肥的流油的好差使,同时也是一个危机四伏的苦差使!林如海每年过手的海量盐税是块人人垂涎的肥肉,人人都想咬下一口。林如海要忠于职守,替皇家护着不让人抢,那就免不了会被人害、被人打,还有可能会殃及家眷。

原著中,贾宝玉说过一个小老鼠偷香芋的故事,便是影射林如海的政敌想对林黛玉出手,送走黛玉就是为了保护她的安全,不接她回去的理由想必也是一样的。

如今林府四时八节的往荣国府送礼送银子,黛玉的日子过的不差,关键是林如海死后,林黛玉的将来可怎么办?疏不间亲,如果他在林如海这说荣国府的坏话,恐怕也不能被采信吧!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何才能帮到林家父女呢?贾琛觉得苦恼极了。幸好这事不急在一时,他还有几年时间可以想法子周旋。等他考完试,就打算到扬州来做个小官。以林如海的本事,这事应该不难办到。届时,他会帮林如海防备小人偷袭,再不济,他也会保住林氏的家产、保住黛玉的性命。

林家,他是帮定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楼之宁国新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红楼之宁国新主
上一章下一章

9、 林府

%